分享

当我們关注諾诺奖时,我们到底在关注什么?

 老鄧子 2019-10-13



當我們關注諾獎時,我們到底在關注什麼?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电影界做着奥斯卡的梦,文学界做着诺贝尔的梦。很多人觉得,一部电影只有得了奥斯卡奖才能奠定国际地位,而一部文学作品也只有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才算真正走向世界。这不无道理,但经不起推敲。
就在昨晚,2018年和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名单揭晓了。去年得主是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今年得主是奥地利剧作家彼得·汉德克。看到这两个名字时,我十分惭愧,因为没有任何相关知识储备。名字捋了好几遍,还是记不住,不知道你们是否也有同感?不过朋友圈流量亲测:彼得·汉德克讨论量远超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依据简单粗暴,名字比较好记。

自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开始,每年一到十月,中国人关注诺贝尔文学奖的热情,就像关注房价一样难以遏制。博彩业更是推波助澜,以其特有的方式撩动着大众的神经,并顺势大捞一笔,今年还带火了女作家残雪。
而出版圈、文学圈、媒体圈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瞬间掀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出版人说谁家编辑这么有眼光,提前出版了获奖者的作品。至于相关出版机构肯定是笑了,乐了,忙了。部分写作者和文艺青年也会发圈po图,晒出自己有获奖作家的签名书,以示渊博深刻。部分媒体人还在为残雪加油或惋惜,一些读者表示又要买书了,只有无聊的人还在心疼村上春树。

这不禁让人反思,我们为什么如此关注诺贝尔文学奖?为什么对其医学、化学、物理学奖却少有问津?而且还在坚持心疼村上春树。看到这些反应,真的很想问一句,当我们关注诺奖时,我们到底在关注什么?
我们为什么如此关注诺贝尔文学奖?
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文学奖通常被认为是文学领域最重要的奖。自从1901年首度颁奖以来,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关注和非议一样多。一方面,它历史悠久,评奖视野覆盖全球,并且奖金丰厚。只要作家获得该奖项,其作品就会被译成多国语言,受到全世界读者追捧。莫言也不例外,获奖后,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文学“偶像”,书被抢购一空,山东高密老家也一度人满为患。
但另一方面,文学艺术成就载入世界史册的巨擘,如托尔斯泰、契诃夫、马克·吐温、普鲁斯特、乔伊斯、奥登、纳博科夫、博尔赫斯、芥川龙之介等,都无缘诺贝尔文学奖,也是个不争的事实。因此,诺贝尔文学奖评奖体系的专业权威性、遴选制度的合理性,还有它的文学价值观,一直都饱受着争议,也因此备受关注。

我们为什么不关注化学、物理学奖项?
首先是四个字,真的不懂。在201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布会上,记者提问环节非常冷清。有人猜测,到场的记者们也不知道「细胞的囊泡运输调控」是怎么回事,当然也问不出问题。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发现了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的英美医学家。


同样是诺奖,大多数人仅局限关注文学奖,究其原因,“不懂”是个不可忽视的关键词。不懂科学,现在说起来有些贬义色彩,但也是现实。央视播出的汉字听写大会上,众多学子能写出很多古汉语、不常用的字,却往往写不出“核苷酸”“扑尔敏”“腱鞘炎”之类的科技、卫生词语。
其次是不关心。化学奖、物理学奖、医学奖、经济学奖相对评选更公正,但媒体和公众对此也没什么兴趣,毕竟化学、物理问题太专业了。可我们有那么多指点江山的大经济学家,但好像也没人问他们有没有诺奖情结。因此有人感叹,如果一个群体、一个民族,对科学不甚了解,也缺乏关心,真的不幸了。那诺贝尔文学奖让我们更懂文学了吗?好像也没有。
所以,当我们在关注诺奖时,我们到底在关注什么?向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们致敬!

来源:谁最中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