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做父母的样子,藏着你童年的影子

 九州君子好人 2019-10-13

你做父母的样子,藏着你童年的影子

Photo by Paweł Czerwiński on Unsplash

简简周 / 文

你有没有那么一瞬间,会突然觉察到,自己正在复制上一代的教养方式?

我认识的一位妈妈,每天晚上都会要求女儿喝一杯牛奶。

有时候,小姑娘不想喝,她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哪怕软硬兼施,也要让她喝完那杯牛奶。

时间长了,她也很累,更让她苦恼的是,这个问题经常会成为引发她们母女冲突的导火索。

她问我,要怎么才能让孩子每天自觉地喝奶?

她女儿已经8岁了,不是离不开奶瓶的小婴儿。我问她,为什么一定要让她喝牛奶呢?

她明显愣了一下,说,牛奶有营养啊,喝牛奶能补钙,对长高有好处……说着说着,她的声音弱了下去。

“说实话,我完全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在我小时候,我妈就是这样每天让我喝奶的。”她坦白说。

1

在养育孩子的时候,没有谁可以完全回避童年经历和直觉对自己的影响。

有人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尤其是在成为父母后,我们又通过经历孩子的童年,重新接触到了自己的童年。

那些或深或浅的印记和习惯,就很容易在不自觉中被转移到孩子身上。

很多时候,你根本觉察不到,其实你的情绪和反应,都是受到了童年期行为和思维习惯的影响。

想想看,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困惑,明明看了很多书,道理也都懂,但真的遇到问题时,还是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比如,明知道打孩子不对,也清楚体罚对于孩子来说根本起不到教育的作用,但气急之下,还是会忍不住动手,结果等冷静下来之后,又会陷入懊恼和自责。

又比如刚才提到的那位妈妈,喝牛奶确实对孩子有一些好处,但孩子不想喝的时候不喝,也没什么大不了。

可她从没有深思过这个问题,一直都是在无意识的指引下,自动调取了童年的生活习惯。

她相信,自己的父母当初让她每天喝奶是为了她好,所以,她也在用同样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和爱。

再比如,小时候曾经被孤立并且一直有心结的人,在成为父母后,就尤其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处于劣势,也常常会因为孩子“被欺负”而产生超乎寻常的怒火。

这就是说到跟做到之间的鸿沟。

所以,如果你常常出现一些无缘无故的反复行为,不妨回溯一下,很有可能这个行为正是反映了童年时曾经困扰你的情境。

2

当然,还有一些受童年经历支配的情况是正好相反的。

因为极度不认可父母的养育方式,所以,在自己成为父母后,就采取截然相反的做法。

很多小时候被严厉的父母逼着学习学到内伤的人,在为人父母之后,就对孩子的学习采取放任的姿态。

曾经在童年期被疏于照顾也受了很多委屈的人,很有可能会因为过度心疼孩子,事事包办,甚至因为怕孩子受一丁点委屈而溺爱孩子,即便想给孩子立规矩也很难坚持。

这类型的父母,看上去都对孩子体贴入微,但其实也是在通过孩子来补偿自己童年的缺失。

根据自己的痛苦经历来构想孩子的感受,并以此来决定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其实也是对孩子真实兴趣和需要的一种忽视。

本质上这和专制的父母并没有什么不同。

童年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但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然而,绝大部分父母都是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的,面对各种复杂的养育状况,也无法确定到底该对孩子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更多是依靠自己的本能反应。

这种本能反应,源头几乎都在上一辈是如何对待我们的。

于是,养育方式就在不知不觉中代代相传,这种传递当然也会有好的传承,但也会让父母曾经历过的那些痛苦和悲剧,不断地在孩子身上重演。

你带着原生家庭的伤来,然后,继续把它烙印在你的孩子身上。

3

有没有办法打破这种复制的循环呢?有。

但你需要先觉察到这个循环,然后,与自己的童年和解。

法国小说家塞西尔·大卫·威尔,也曾经历过一段崩溃的日子。她知道,一个合格的妈妈对孩子有多重要,可又常常自责自己不是一个好母亲,这种自责甚至还给她带来了深深的罪恶感。

她开始寻求心理治疗师的帮助,阅读了大量的相关书籍,还搜集了很多心理治疗师在工作中接触到的具体案例。

持续的学习和反思让她真正领悟到,什么样的养育方式才是真正有效的,而她也由此彻底改变了自己与孩子们的关系。

于是,她写了一本书,叫做《超越原生家庭的养育》

这是一本综合性的、经验型的养育手册,她希望能借此唤起父母们对自己的觉察,从上一代养育方式的影响中真正走出来。

正如她在书里说的那样,你不需要成为完美的家长才能教育好孩子,你只需要让童年的错,不再延续。

原生家庭对你现在的养育方式有哪些影响?欢迎留言分享。

「 壹荐·新书 」

《超越原生家庭的养育》

你做父母的样子,藏着你童年的影子

(法)塞西尔·大卫-威尔 著

王秀慧 译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 者 -

你做父母的样子,藏着你童年的影子

简简周

壹父母联合创始人

美国科恩博士亲授游戏力讲师、儿童游戏治疗师

亲子关系顾问、专栏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