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程队挖出一只无法直立的玉杯,竟是稀世之宝

 xiake172 2019-10-13

工程队挖出一只无法直立的玉杯,竟是稀世之宝

广州城古称番禺,城外越秀山最西边的象岗是一座形如卧象的小山坡。

1983年6月,一支工程队在象岗山进行基建施工,小山坡将被轰轰作响的挖掘机削平,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拔地而起的公寓大楼。

某天中午时分,挖掘机进行一轮粗挖后,工人们开始移走土石方,平整作业面,突然发现砂石和土层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块硕大无比、形状规则的石板,板间缝隙狭小。

工程队挖出一只无法直立的玉杯,竟是稀世之宝

工人们用丁字镐顺着其中一条石板缝隙向两边撬动,缝隙渐渐加大,一个幽深的无底黑洞露了出来。

观者议论纷纷,此时负责工地现场的基建科长刚好路过,凭借前几次工地挖出古墓的经历,以及从文物工作人员身上学得的考古常识,他感到此事非同小可,于是迅速上报相关部门。

工程队挖出一只无法直立的玉杯,竟是稀世之宝

文物专家赶来后,经过初步确认,建筑工地的地基是一座西汉石室古墓。由于挖掘公寓地基时已经动摇了墓室结构,考古队马上对其展开抢救性挖掘,出土了大量汉代文物,并就地建造了南越王墓博物馆。

工程队挖出一只无法直立的玉杯,竟是稀世之宝

众多出土文物中,一方印有“文帝行玺”的金印以及一方印有“赵眜”的玉印,揭示了墓主人的身份是南越开国之君赵佗的孙子——第二代南越王赵眜。

在这个被誉为“中国近代五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汉代君王墓葬中,有一件令人惊叹的宝物——青玉角杯,被誉为“汉玉中的稀世之宝”。

工程队挖出一只无法直立的玉杯,竟是稀世之宝

它通高18.4厘米,口径约6厘米,壁厚0.2厘米,重372克,通体由一整块青白玉雕琢而成,呈现出兽角的形状,杯身有浅浮雕装饰的连云纹,杯尾卷曲成飞卷的浪花,杯腹中空。很明显,它是一件酒器。

工程队挖出一只无法直立的玉杯,竟是稀世之宝

用珍贵的玉材雕琢酒杯,起源于当时的两大民俗寓意:其一,汉代人认为用玉制成的容器饮酒,酒的味道会更加醇美;

其二,相传犀牛角酒杯可以溶解毒物,玉虽不能解毒,但南越国的玉匠却借题发挥,就着玉石的形状施刀,综合运用玉雕的各种工艺方法,在器身上巧妙布局各层纹饰,再经过细致的打磨,终于做成形似犀牛角的玉杯。

工程队挖出一只无法直立的玉杯,竟是稀世之宝

刚出土之时,专家发现这件玉杯怎么摆放都无法直立,最初以为是底座损失了的缘故,但经过研究却发现,这件玉杯压根儿就没有设计底座,只能躺倒放置。如此奇葩的酒杯,南越人怎么用它喝酒呢?

工程队挖出一只无法直立的玉杯,竟是稀世之宝

原来,南越民风彪悍,饮酒往往率性而为,这件玉杯便是当地粗犷饮酒习俗的体现。

由于玉杯不设底座,所以酒一旦入杯,就只能由持有者一饮而尽后才可能放下,决不允许“养鱼”的情况发生。

工程队挖出一只无法直立的玉杯,竟是稀世之宝

2002年,这件玉雕角杯入围“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重要文物,如此地位,当然不仅是因为它背后蕴含的这些酒文化,还有它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在玉雕史上的重要地位。

工程队挖出一只无法直立的玉杯,竟是稀世之宝

首先,这件玉角杯,是明代以前唯一一件汉代遗作,在玉器史上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其次,玉杯的材质是当时尚且产量不高的新疆和田玉。

由一整块上好的和田玉雕琢而成,工匠就和田玉的特殊外形施刀,才成就了这件专供南越王使用的角杯。

最后,工匠在杯身上巧妙地布局了各式各样的纹饰,浑然天成。杯壁最薄处被打磨得仅有2至3毫米,经过千年的时光,仍如瓷釉般光滑,散发出温和恬润的光泽。

工程队挖出一只无法直立的玉杯,竟是稀世之宝

《韩非子·和氏》中说:“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玉雕角杯得以成为传承中华民族血脉的一件国宝,是璞玉之幸,更是中华之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