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仁宗哭太后,虽垂帘掌政十一年,但号令严明,恩威遍于天下

 人之意 2019-10-13

史上有三大女主,第一位是汉朝的吕后,第二位是唐朝的武则天,第三位就是北宋的太后刘娥。

刘娥为蜀地孤女,后至京师,15岁入三皇子赵恒(即日后的宋真宗)的王府。宋真宗即位后,景德元年(1004年),刘娥封美人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册封为皇后。

乾兴元年(1022年),宋真宗驾崩,刘娥临朝称制。

刘太后垂帘听政,掌握大权,有的大臣想讨太后的欢心,就同她说起唐朝女皇武则天,暗中鼓动太后步武后的后尘。

有一个小臣名叫方仲弓,请求太后为刘氏七代祖宗立庙。按照当时的制度,只 有皇帝才能立七庙。立刘氏七庙,显然也是劝太后为称帝作准备。太后让辅臣对这件事表示态度。辅臣们明知不该这么做,可又不敢得罪太后,所以谁也不说话。

这时只见鲁宗道正言厉色地说道:“如果立刘氏七庙,那么把嗣君放在什么地位呢?”问题提得这么尖锐,使刘太后为之一振。她仔细考虑, 废掉嗣君,事情太大了,这才打消了学武则天的念头。

一次太后和仁宗一道去慈孝寺,太后想走在仁宗的前面。鲁宗道马上出来进谏道:“皇上是一国 之主,又有夫死从子之义,太后怎么能走在皇上的前头呢!”太后立即接受劝谏,把自己的辇车停下来,让仁宗的辇车先行。从此以后,太后非常尊重仁宗,母子关系很好。

刘太后垂帘掌政十一年,虽然政事决定出自内宫,但是号令严明,恩威遍于天下。

但是,靠近她身边的人,很少有沾光之处。后宫里面的制度,她从不随意改变,内外的赏赐都有所规定,赐给亲族的饭食,一定要换上铜制的盘子,她说:“皇帝的器皿不能给家里人用。”

三使司奉献一幅武则夭临朝掌政的画,太后把它扔到地上,说:“我不做这样对不起前辈皇帝的事。”有个运粮大臣叫做刘绰的,从京西回来,说他在粮仓里有剩余粮食千余石,请求献给户部等三司。太后问他:“你认识王曾、张知白、吕夷简、鲁宗道四个人吗?这四人难道是因为进贡盈余之物才升为大官的吗?”

晚年渐渐有她外祖父母家的人进朝为官,任命宦官罗崇勋、江德明等访查外事。罗崇勋等因此势倾中外,显赫一时。

明道二年二月,刘太后要头戴皇帝的仪天冠,身穿皇帝的衮龙袍,去祭祀太庙。

在封建社会,天子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的冠服是专用的,其他任何人都不得穿用。太后虽然垂帘听政,但终究不是皇帝,按理不能用天子冠 服,也不能去祭祀太庙,因而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对。但是太后不接受劝谏, 竟然戴上仪天冠,穿上衮龙袍,去祭了太庙。

而且自此以后,常常戴天子冠,穿天子服。这时太后的权势达到了顶峰。一些人看到太后这样穿戴,以为她要学武则天了,就又岀来讨好。大臣程琳把一幅武则夭临朝图献给太 后,满以为这一招儿会得到太后的青睐,从而官运亨通。谁知太后接过看过以后,掷在上说:“我不做这种对不起祖宗的事。”

的确,刘太后虽然大权在握,却不乱来。她号令严明,赏罚有则,恩威 加于天下。对于仁宗,关心爱护,母子感情很好。到了晚年,对于刘家的人有比较优厚的待遇,但并不很过分;对于身边的宦官,有的比较重用,但对他们也还有些约束,使他们不能假借名义,去干坏事。

等到太后去世,仁宗看到身边大臣就边哭边说:“太后病到不能说话的地步,还多次拉着我的衣服,好像有什么要嘱咐的,这是为什么呢?”

大臣薛奎说:“太后的意思是说她穿的礼服和礼帽不合规矩,穿戴它怎么可以见先帝于地下呢?”仁宗明白了,于是给她换上皇后的服装入殓。

太后死前遗诏:“尊杨太妃为皇太后,与皇帝同议军国事。”大臣蔡齐对宰相们说:“皇上已到成年,熟悉情况,应该亲自执掌朝政!”宰相们以为蔡齐的意见很对,只尊太妃为皇太后,删去“同议军国事”这几个字。从此以后,仁宗才成了名副其实的皇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