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午时三刻到底是几点

 谨身节用华 2019-10-13

我们看电视剧经常听到“午时三刻”,“午时三刻”是现在的几点呢?中国历史那么长,“午时三刻”一直是不变的吗?

对时辰的定义在《周髀算经》里才有雏形,而《周髀算经》成书年代还没有统一说法,有人认为是周公所作,也有人认为是在西汉末年写成。

《说文解字》里对“漏”的解释是“以铜受水,刻节,昼夜百刻”这也给出了“刻”的定义。在当时一天一夜是100刻。

而《说文解字》是由东汉的“许慎”撰写的。

总之在汉朝时就有了“十二地支”计时的十二时辰,以及计时的“刻”。

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个小时。子时是从夜里十一点算起的。

那么0刻又是什么时候呢?

在中国天文星相以及历法计算上,都是以现在的0点开始一天的。

那么问题来了在汉朝的“午时三刻”是现在的几点呢?

一天有12个时辰,有100刻。

一个时辰两个小时,一刻是14分钟24秒。午时是上午的11点开始的。11点在一天中的第45刻里,“午时”后的第三个刻是48刻。应该是11点31分12秒。

一天100刻与12时辰无法简单的对应起来,后来又有了把一天分为96刻、108刻、120刻。

这样一个时辰就分了8刻、9刻、10刻。

相应的对应的现代时间也就变了。

但是隋朝后普遍使用的是“百刻制”。

到了宋代,记时辰有了“初”“正”之分,比如现代的“23点”为“子初”,“0点”为“子正”,并配合了“刻”使用,比如“子正四刻”,“寅初四刻”。

那么宋代的午时三刻又是什么时间呢?

午时是“午初”还是“午正”呢?

这个“三刻”还是不是“午时”后面的第三个“刻”呢?

如果是的话是“午初三刻”还是“午正三刻”呢?

“午初三刻”是一天的第48个刻(11点31分12秒)。

“午正三刻”是一天的第53个刻(12点43分12秒)。

到了清代颁行“时宪历”后,一天改为了96刻,每个时辰8刻(初初刻、初一刻、初二刻、初三刻、正初刻、正一刻、正二刻、正三刻),这样“一刻”就变成了15分钟。

那么问题又来了清代的“午时三刻”中的“三刻”是“初三刻”,还是“正三刻”。

“初三刻”是11点45,“正三刻”是12点4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