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季树木死亡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深海之星ccpsl0 2019-10-13

秋高气爽,温度突然降低,大树出现了不同的颜色,多彩多姿。在这美景背后,秋季是树木死亡的高发期,特别是第一年春季栽植的大树苗木更容易出现。秋季大树死亡原因和解决办法如下:

一,气温降低,根部病害爆发严重。

秋季来临,变化最大的就是气温低,容易滋生病菌。在温润环境根部病害会大面积爆发,易出现植株直接干枯,叶片失水,根系良好,杆部发黑失水邹缩等现象。如果拔起植株,把根茎部表皮划去,会发现已经发黑,部分有臭味,这是典型根部立枯病青枯病症状。

解决办法:

1.入秋后注意根部病害预防,定期喷淋跟建,枯美宜治,块根,清理枯枝败叶,防止病菌寄生。

2.平时加强根部护理,增强根部抗逆性,改良土壤,让根部深扎,粗壮,可定期浇灌飘绿八号肥复壮。

二、浇水过多

很多大树苗木栽植后,下面种植草坪或地被,草坪浇水次数多,浇水量大,极易导致大树根部水过多,导致根部腐烂。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减少大树根部浇水或者覆盖地膜,防止外部水分进入大树根部。

在栽植工作中,最不容易忽视的就是浇水工作。秋季过后是漫长的冬季,气温虽然不高,但持续长时间的冬季风,也会带走树体内的水分,这就是很多树木在冬季发生抽条的原因所在。秋季栽植浇水至关重要,应该根据栽植时间的早晚来确定浇水次数。如,在10月下旬栽植的树木,应该浇三水,即栽植后马上浇头水,10天后浇二水,再过15天后浇三水。而11月上中旬种植的树木,最少浇两水,即栽植后立即浇头水,再过15天浇二水。如果是在12月初,或者是上冻前栽植的树木,则只浇一水,即栽植后浇的头水。

三、栽植过深

关于种树的谚语说得好:“春宜浅,秋宜深,谁反着种谁丢脸。”这句老话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秋季栽植树木时,深度应该略比春季栽植的树木深一些。其原因在于冬季气温较低,如果栽植过浅,极容易造成树木根系冻害。秋季树木深栽也利于新根的喷发。

其次是当年栽植大树栽植过深,在夏季发芽生长正常,秋季极易发生死亡原因就会有深埋土球这一因素。当年栽植苗木地面生长消耗更多的是自身营养,根部吸收弱,根系生长慢,深栽不利于根系发新根,严重导致根部透气性差,根系腐烂,根茎部腐烂,导致树木死亡。

秋季栽植深度应该高于树木根茎部原土痕的5厘米至8厘米,翌年春季结合浇冻水,可将表土拨开,这样做既利于树木在冬季喷发新根,保证成活率,也利于树木在春季抽生新芽。

四、肥料补充不及时

栽植树木,适当施肥是很有必要的,很多人有个误区大树栽植后短时间不能施肥。针对此时施肥,有两个作用,一是可以有效提高地温,利于喷发新根,二是能给新根提供充足的营养,利于春季发芽长枝。新栽植苗木施肥,只要使用合适浓度,合适肥料,合适距离,是完全可以施肥的。新栽植苗木根部可以施液体肥,少量多次使用,叶部可以定期喷淋叶面肥,能够有效提供叶部杆部营养,快速恢复树势。新栽植苗木在秋季施肥时要注意使用腐熟的有机肥,或者选择有机无机复混肥,提供营养同时改良土壤。

五,修剪保护不到

在栽植树木时,往往忽视了树木的修剪工作,认为小伤口蒸腾量较低,不修剪树木也一样能成活。小伤口蒸腾量虽然低一些,但伤口数量大,对提高树木的成活率有很大影响。特别是海棠,红枫,桃树,樱花等小规格苗木修剪伤口处理尤为重要,同时处理伤口后,这类树木能够有效预防苗木的干腐病爆发。

在修剪时,要根据树木的生态习性和观赏需求来进行,疏剪和短截相结合,在保证树木成活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枝条,以利于观赏。对于伤口应使用树画皮或伤口鲜来进行保护,有效促进伤口快速愈合,对伤口杀菌。

六,蛀干害虫危害后遗症

入秋后,蛀干害虫危害进去末期,新栽植苗木本身生长缓慢,受蛀干害虫危害后树势更弱,温度降低,没有抗逆性,易爆发死亡。针对苗木栽植前几年,平时养护除了浇水,还有病虫害的防治,虫害爆发前,可根埋根施丛,既施肥,又防虫,双管齐下,节约成本。

七,杆部病害爆发严重

经过炎热夏季,很多树皮由于烈日暴晒,树皮有裂痕,秋季又是病菌爆发时期,那么就很容易感染杆部病害。海棠,山楂,红枫,樱花等,在秋季极易爆发干腐病,出现大量死亡。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秋季来临前定期喷淋干腐治,叶力预防。在秋季加强树木涂白,选择有杀虫剂,抗日灼,弱碱性涂白剂——飘绿清圆。

【飘绿清圆】——高效环保型树木涂白剂

特点:

1、白,白得跟牛奶一样。

2、快,几秒钟就搞定一棵树。

3、好,不泛黄不开裂不粘手,一喷即粘,不乱飞溅,耐冲刷。

4、省,省时省工省力省成本。

5,有味,农药味道开盖即可闻得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