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里有您的“一份管理书单”

 ht87 2019-10-14

有诗云:负笈求学经有年,不惑未解糊涂难。

人活着,其意义不只在于认清自己,还在于能帮助他人,帮助他人答疑解惑。实现路径,唯有读书。商业机构为主体的现代产业社会,管理的书必不可少,但是,应该读哪些书?

这些年追随包政老师,他做管理理论的研究,我做案例研究,也算多看了几本书。依据他在讲课中的推荐,以及我自己的读书体验,经过反复对照比对,列出了一份管理书单,供大家借鉴。尤其适合在包子堂互联网大学学习的同学们参考。

书单分为8个类别,共50本。

第一大类

古代典籍,5本

虽然仅有5本书,却足以让我们了解管理理论;虽然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是管理思想却古已有之,且不分中外。

《春秋公羊传》,虽然这本书,至今我还没有时间读完,但一定要推荐。孔圣人为了延续中华文脉,编撰了《五经》。由于其中的《春秋》笔法微言大义,过于凝练,读者难于深究其义。为此,儒家学者,又编撰了解读版本的《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类似于案例版本的《春秋左传》。之所以推荐前者,是因为在西汉,由于董仲舒的作用,它成了国家宪法《春秋》的解释体系,对国家管理的稳定性起到决定性作用。

《大学》,古人称其为“成君子之道”,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一本领导力的培养阶梯。如何从内圣走向外王,如何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培养自己的修养,如何把自己的领导能力从修身、齐家、治国,以至于平天下。

《孙子兵法》,是管理学界认定的,有关竞争战略的最早的图书。

《政治学》,亚里士多德研究如何管理城邦的著作。从中我们能窥视到西方管理思想的起源。

《贞观政要》,书中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能马上得天下,还能马上治天下?书中无解,成了千古难题。包政老师在管理理论研究中,给予了回答。马上得天下,是财富掠夺;马上治天下,是价值创造,完全不同的管理逻辑。

阅读方式

随便翻翻就可以,但不可不读。

第二大类

现代理论,12本

帮助我们了解管理理论的起源,及其发展脉络。

亚当·斯密著《国富论》,阐述了分工理论,人类社会从此由“自然分工”走到了“自觉分工”时代,并由此理论的引导,开启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的大门。

弗雷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的开山之作,其运用原子论方法做的动作研究,是效率研究和工作计划方法的起源,也为流水线的体力劳动者的管理奠定了基础。

亨利·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奠定了管理的理论基础,剖析了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5个要素,还指出了管理的14项基本原则。

切斯特·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能》,提出了组织理论,并指明了构建组织的三个条件:共同的目标、为共同目标做贡献的意愿、沟通。

赫伯特·西蒙《管理行为》,在这里,管理不再是科学管理,而是管理科学;本质上讲,管理就是决策,决策的依据或为事实要素,或为价值要素。

彼得·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包政老师说:管理有道器之分,又要道器合一;而管理之道,这本书已经讲清楚,就是“任务——责任——实践”,管理之器就要围绕这个道进行构建。如果不明就里,必然道器二分,成了两张皮,管理怎么能有效?

亚伯拉罕·马斯洛《马斯洛论管理》,经济学见物不见人,管理学见物又见人。本书指明了人性中的“需求五层次”,在企业管理中已经足够用了。有人再弄个六层次、七层次,纯粹是画蛇添足。

威廉·大内《Z理论》,以人本企业做实证研究,指出企业的运营中不仅有分工,还有合作。由此,引起企业文化的实践风潮。

詹姆斯·科林斯《基业长青》,通过对当时的世界500强中的18家公司的深入研究,告诉我们企业可以基业长青。如同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成功的企业都是有道的,如“利润之上有追求”。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企业是一个系统。认知系统有增强的反馈、调节的反馈、时间滞延三个组件,以及9种基本模型。要把一个处于恶性循环中的事情扭转出来,必须找到杠杆解。这需要企业修炼,整体提升企业的能力及精神境界。

E.F.舒马赫《小的是美好的》,揭示了资本密集、资源密集为特征的规模经济的不经济性,倡导“中间技术”,新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即有节制的利用资源,有限度的物质追求。正如梅奥诊所的威廉·梅奥所说,我们要过上体面的生活,但决不让子孙们在迈阿密海滩上晒太阳。

包政《管理的本质》,给管理进行了确切的定义,管理是构建和深化分工一体化关系体系。对于个人,管理是一个素养;对于企业,管理是一套体系。其体系包括:高层让企业有前途、中层让系统有效率、基层让员工有成就。

阅读方式

《管理》、《管理的本质》要拆书精读,其它可以寻要泛读。

第三大类

初识管理,4本

经理人的入门读物。入门读物往往是最重要的,给了我们管理的基本原则,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大家都说,如果只读一本管理学著作,就只读这一本;书中说,管理就是:做正确的事,并把事做正确。还告诉了我们如何才能做到。

安迪·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英文版直译,应该叫“高绩效管理”。中文版书名也不错,书中讲的“收集信息、发出资讯、做决策、做表率”是经理人每天的工作,做“高杠杆率的活动”是经理人的基本功。还用早餐店为例介绍了企业系统的演变。

亨利·明茨伯格《管理者而非MBA》,指出了MBA教育的弊端,“分科之学”让学员见木不见林,还脱离了实践。作者用IMPM做管理教育的新尝试,遗憾的是,效果了了。

斯蒂芬·罗宾斯《管人的真理》,领导者、经理人或者是“干部”的必读书,书中的62条真理,涉及管人的方方面面,如招聘、激励、沟通、领导力、团队建设、冲突管理、绩效评估、变革应对等。

阅读方式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给经理人的第一课》要拆书精读,其它可以寻要泛读。

第四大类

营销和销售,7本

企业是否能经营下去,在于是否能创造客户,给客户提供价值。能否把这种价值让客户认知、接受并兑现,有赖于企业的营销和销售职能。

诺瓦尔·霍金斯《销售圣经》(即《世界上最成功的销售方法》),作者100年前做福特公司的销售总监,把福特的业绩提升了131倍。其销售的理念是销售中蕴含营销,销售的方法是销售过程管理。销售研究不可跨越的一座高峰,被称为“销售圣经”,真实不虚。

包政《营销的本质》,看过此书,方能区分什么是销售,什么是营销。销售是产品向货币的转换,营销是构建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国富论》讲的是自觉应用分工,这本书讲的是自觉应用组织。应用“先组织、在分工”的原则,构建产业互联网,成为产业价值链的组织者。

Bryan Foss, Merlin Stone《IBM观点》、《IBM方法》,迈克尔·波特说,企业战略的两个路径:前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包政进一步指出:前向一体化扎根于市场,后向一体化扎根于技术。这本书接着说明了,扎根于市场的具体策略,卓有成效的客户关系管理。

黎万强《参与感》,参与感就是成就感,一语道破天机。让用户参与进来,既是营销活动也是管理活动。把管理寓于营销之中,就是“营销管理化”,是未来企业的营销之道。

马丁·林斯特龙《痛点(Small Data)——挖掘小数据满足用户需求》,近期常看到大数据的段子,把人弄得哭笑不得。再研究一下小数据吧,这可是精准数据。包政讲过:做B客户,要走进客户的生产方式;做C客户,要走进客户的生活方式。我一直在探寻走进生活方式的方法,这本书讲清楚了。

大卫·贝尔《不可消失的门店》,电商、微商虽然风起云涌,但是线下门店仍然必不可少。那么线下门店对线上门店有什么影响?零售商该如何思考和将这两个门店融合,还是看书吧。

阅读方式

《销售圣经》、《营销的本质》要拆书精读,其它书籍由您根据自己公司业务特点或岗位特征,自定是拆书,还是寻要或者翻翻。

第五大类

研发生产,6本

每家企业在0-1阶段,都要孕育自身的价值创造流程;在1-10,10-100等阶段要优化自身的价值创造流程。这是一个绵绵不断的持续的工作,是一个永远没有结尾的故事。

迈克尔·麦格拉思《培思的力量》,国内企业做产品研发,大多时候都是基于一个点子,投入也比较盲目。书的副标题,“产品及周期优化法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就说清楚了,产品研发是有套路的,华为已经学会了,您的企业也学学呗。

张利华《华为研发》,用自身的经验告诉您,华为是如何学会研发管理的。学华为,应该从这本书学起,从华为产品研发管理的起点学起。下下功夫,万一您的企业也能成为华为呢,也对得起自己这条命。

戴维·罗伯逊《乐高——创新者的世界》,乐高自1932年成立至今也有80多年的历史,支撑其发展的不仅有创意工程师,还有产品研发链。了解乐高的产品研发链,才知道研发是如何和市场对接的,如何与消费者的需求对接的。

爱德华·戴明《戴明论质量管理》,指出:高质量不会高成本,停止靠检验提高质量,第一次就把产品做好,质量散布在系统的所有层面等理念。将生产变异分为“特殊原因”,和“共同原因”。要想提升产品质量,必须看戴明的书,把握他的质量观点。

佃律志《图解丰田生产方式》,用图表方式解读丰田生产方式,清晰地表达了大野耐一的管理思想。涉及基本思想、准时制、自働化、省人化、IE(工业工程)、时间分析等方方面面。

艾利·高德拉特《目标》,用小说的方式透彻的描述生产管理问题,比一般性的理论阐述,更多了对人们面对各种生产麻烦时的心理变化。对基本的概念,如有效产出、库存、营运费用,以及生产流程的依存关系、统计波动等概念阐述的也非常清晰。

阅读方式

拆书、还是寻要或翻翻,自定。

第六大类

公司战略,5本

包政老师常说,企业要有战略性思考,要做的事情,既要现实见利见效,又对未来有意义。对战略的思考,借用《大学》中的一句话,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之所先后则近道矣。

亚德利·安斯莱沃斯基等《发现利润区》,企业要了解产业中利润区在哪里,并学会在利润区获利。总结了22种盈利模式。还介绍了,利润区随着产业价值链的生命周期而发生变化,其趋势是由价值链的后端往前端(市场端)移动。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介绍了总成本领先战略、标奇立异战略、目标集聚战略三种基本的竞争战略类型。以产品生命周期为基础,分析了产业演变的过程。并对零散型产业、新兴产业、成熟产业、衰退产业中如何进行战略思考和战略决策进行了分析。

克莱顿·克里斯藤森《创新者的窘境》,企业,尤其是居于领导地位的龙头企业,一定要了解“破坏性技术”,并有能力管理破坏性技术,它有颠覆整个行业的力量。

大前研一《企业家的战略头脑》,介绍了战略思考的基本方法,指出实现战略优势的四条路径,以及如何能够基于顾客、基于企业、基于竞争对手制定战略。

包政《企业的本质》,企业是一个分工一体化关系体系,体系中蕴含企业的性质,还要表达企业的宗旨、使命、战略、结构,以及三项机能。

阅读方式

《企业家的战略头脑》、《企业的本质》要拆书精读,其它至少要寻要泛读。

第七大类

企业及企业家,8本

老话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了解企业发展史,企业家的成长史,让历史照进未来,对现在的企业都有借鉴意义。没有找到完整介绍华为发展历史的书,有点遗憾。

  • 约翰·伯恩《蓝血十杰》,介绍福特二世的转型期事件,

  • 艾尔弗雷德·斯隆《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介绍斯隆在通用汽车时期的事件,

  • 郭士纳《谁说大象不能跳舞》,介绍郭士纳在IBM领导转型时期的事件,

  • 埃里克·施密特等《重新定义公司》,介绍施密特在google任CEO的十年的事件,

  • 霍华德·舒尔茨《将心注入》,介绍舒尔茨在星巴克任CEO时期的事件,

  • 张林先《梅奥的本质》,介绍梅奥诊所的150多年发展史的关键事件,

  • 先燕云、张赋宇《褚时健传》,介绍褚时健作为企业家起伏跌宕的一生,

  • 黄德海《严密组织、分层负责与效益分享》,介绍台塑企业发展史的关键事件。

阅读方式

开卷有益,随便翻翻。

第八大类

产业组织,3本

了解产业发展史,用产业的视角看企业,把握自己的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上的位置、价值和作用。要想成为百年企业,必须成为产业价值链的组织者。

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通过对食品工业、烟草工业、化学工业、橡胶工业、石油工业、机械制造业和肉类加工业的产业研究,得出结论,凡是对流通环节进行管理(看得见的手)的企业,能更有效的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发展。这样的企业都发展成为了大公司。

詹姆士·阿伯格伦等《企业经营国际化战略——日本会社如何进入国际市场》,通过对食品、服饰、医药、化学、汽车、电器、电子、机械等制造业,银行、商业、服务业等的研究,阐述了日本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进行国际化竞争的方法和过程。通过国内竞争培育和提升了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白益民《三井帝国在行动——揭开日本财团的中国布局》,介绍了三井财团通过三井物产在钢铁、家电等产业进行布局的基本方法和运作脉络。

阅读方式

不必拆书精读,也不能随便翻翻,应该寻要摘要,了解产业组织的逻辑和要害。

曾在山东邹城孟府看到一副对联,特带劲,“绵世泽莫若为善,振家声还是读书”。

由此可见,要想把企业管理好、经营好,让企业有前途,持续发展,也要读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