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必背之方剂汇总

 fgb198 2019-10-14
  1.解表剂  1.1辛温解表

1.麻黄汤S

外感风寒表实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麻黄(9克) 桂枝(6克) 杏仁(6克) 甘草(3克)

麻黄加术汤S

风寒湿痹

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麻黄(去节,9克) 桂枝(去皮,6克) 炙甘草(3克) 杏仁(去皮尖,6克) 白术12克)

麻杏苡甘汤S

风湿在表湿郁化热

发汗解表祛风除湿

麻黄(6克) 杏仁(6克 ) 薏苡仁(12克) 甘草炙(3克)

大青龙汤S

外感风寒里有郁热

发汗解表,清除烦热

麻黄(12克) 桂枝(6克) 炙甘草(6克) 杏仁(6克) 石膏(12克) 生姜(9克) 大枣(3克)

三拗汤T

感冒风邪

宣肺解表

甘草不炙 麻黄不去根节 杏仁不去皮尖 各等分(30克)

华盖散T

素体多痰肺感风寒

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紫苏子炒、 麻黄去根节、杏仁去皮尖、陈皮去白、桑白皮 赤茯苓去皮各30克  甘草15克

2.桂枝汤S

外感风寒表虚证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桂枝9克芍药9克甘草6克生姜9克 大枣3枚

桂枝加桂汤S

心阳虚弱寒水凌心奔豚

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桂枝(15克) 芍药(9克) 生姜(9克) 甘草炙(6克) 大枣(3枚)
 

桂枝加芍药汤S

太阳病误下腹痛

温脾和中,缓急止痛

桂校(9克) 芍药(18克) 甘草炙(6克) 大枣(3枚) 生姜(9克)

3.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

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羌活、 防风、苍术各9克 细辛(3克) 川芎、 白芷、 生地、黄芩各6克  甘草(6克)

羌活胜湿汤《此事难知》

祛风胜湿止痛

祛风胜湿止痛

 羌活  独活各一钱(各6g)  藁本  防风  甘草炙,各五分(各3g)  蔓荆子三分(2g)   川芎二分(1.5g)

4.香薷散T

阴暑

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香薷9白扁豆6厚朴6

新加香薷散W

暑温

祛暑解表,清热化湿

香薷6克 银花9克 鲜扁豆花9克 厚朴6克 连翘6克

香苏散

外感风寒兼气郁

疏散风寒
理气和中

香附子炒香,去毛  紫苏叶各120克、甘草炙 30克、陈皮不去白60克

5.小青龙汤S

外寒内饮证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麻黄去节、芍药、半夏洗、桂枝去皮各9克 细辛、干姜、甘草炙 、 五味子各6克

射干麻黄汤J

痰饮郁结,气逆喘咳

宣肺祛痰,下气止咳

射干(9克) 麻黄(9克) 生姜(6克) 细辛(6克) 紫菀(6克) 款冬花(6克) 大枣(3枚) 半夏(9克) 五味子(3克)

6.止嗽散《医学心语》

风邪犯肺证

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紫菀(15克) 百部(12克) 白前(12克) 桔梗(15克) 荆芥(10克) 陈皮(15克) 甘草(6克)
 
 

金沸草散T

伤风咳嗽

发散风寒,降气化痰

旋覆花(90克) 麻黄(90克) 前胡(90克) 荆芥穗(120克) 炙甘草(30克) 半夏(姜汁浸)(30克) 赤芍药(30克)

7.银翘散W

温病初起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连翘、 银花、牛蒡子、芦根各9克 苦桔梗(6克) 薄荷(6克) 竹叶(4克) 生甘草(5克) 荆芥穗(5克) 淡豆豉(5克)

8.桑菊饮W

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叶(7.5克) 菊花(3克) 杏仁(6克) 连翘(5克) 薄荷(2.5克) 桔梗(6克) 甘草(2.5克) 苇根(6克)

9.麻杏甘石汤S

外感风邪邪热壅肺

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麻黄(5克) 杏仁(9克) 甘草(6克) 石膏(18克)

越婢汤J

风水加热

发汗利水

麻黄18克 石膏24克 生姜9克 甘草6克 大枣5枚

10.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

外感风寒,郁而化热

解肌清热

(陶氏)柴胡(6克) 干葛(9克) 甘草(3克) 黄芩(6克) 羌活(3克) 白芷(3克) 芍药(6克) 桔梗(3克)

柴葛解肌汤?医学心语?

外感风热里热亦盛

解肌清热

柴胡(6克) 葛根(6克) 黄芩(6克) 赤芍(6克) 甘草(3克) 知母(5克) 生地(9克) 丹皮(3克) 贝母(6克)

11.升麻葛根汤

麻疹初起

解肌透疹

升麻(300克) 芍药(300克) 炙甘草(300克) 葛根(450克)《闫氏小儿方论》

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痧疹透发不出

透疹解表,清热生津

西河柳(15克)麦门冬(去心,9克)玄参(6克)干葛(4.5克)鼠粘子(炒,研,4.5克) 蝉蜕、薄荷叶、荆芥穗、知母(蜜炙) 甘草、竹叶各3克

12.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

气虚,气虚外感湿表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柴胡 前胡 川芎 枳壳去瓤,麸炒  羌活 独活 茯苓 桔梗 人参 甘草各900克   生姜、薄荷少许

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

疮肿初起

发汗解表,散凤祛湿

羌活、柴胡、前胡、独活、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各4.5克   甘草 1.5克

13.参苏饮T

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湿

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人参、紫苏叶、干葛、半夏、前胡、茯苓各6克 枳壳、桔梗、木香、陈皮、甘草炙各4克

14.再造散《伤寒六书》

阳气虚弱,外感风寒

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黄芪(6克)甘草(1.5克)细辛(2克)熟附子、人参、桂枝、羌活、防风、  煨生姜 、川芎各3克

麻黄附子细辛汤S

素体阳虚感寒。暴哑

助阳解表

麻黄(6克) 附子(9克) 细辛(3克)
 

15.加减葳蕤汤《通俗伤寒论》

素体阴虚外感风热证

滋阴解表

生葳蕤(9克) 生葱白(6克) 桔梗(4.5克) 东白薇(3克) 淡豆豉(12克) 薄荷(4.5克) 炙甘草(1.5克) 红枣二枚
 

葱白七味饮《外台秘要》

血虚外感风寒

养血解表
 

葱白(连根切,9克) 干葛(切,9克) 新豉(绵裹,6克) 生姜(切,6克) 生麦门冬(去心,9克) 干地黄六(9克)

16.大承气S

阳明腑实

峻下热结

大黄(12克) 厚朴(15克) 枳实(12克) 芒硝(9克)

小承气汤S

阳明腑轻

轻下热结

大黄(酒洗,12克) 厚朴(去皮,炙,6克) 枳实(炙,9克)

调胃承气汤S

阳明胃肠燥热

缓下热结

大黄(去皮,清酒洗,12克) 甘草(炙,6克) 芒硝(9克)
 

复方大承气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单纯性肠梗阻
 

通里攻下,行气活血。

厚朴(15-20克) 炒莱菔子(15-30克) 枳壳(15克) 桃仁(9克) 赤芍(15克) 大黄(9-15克) 芒硝(9-15克)
 

17.大黄牡丹汤J

肠痈初起湿热瘀滞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大黄(12克) 牡丹皮(3克) 桃仁(五十个,9克) 冬瓜仁(30克) 芒硝(9克)

阑尾化瘀汤《急腹症手册》下两方同

急性阑尾炎瘀滞型

行气活血,清热解毒

银花(15克) 川楝子(15克) 大黄(后下,9克) 牡丹皮(9克) 桃仁(9克) 延胡索(9克) 木香(9克)
 

阑尾清化汤

急性阑尾炎蕴热期

清热解毒,行气活血

银花 蒲公英 牡丹皮 大黄 川楝子 赤芍 桃仁 生甘草
 

阑尾清解汤
 

急性阑尾炎热毒期

清热解毒,消肿通结。

金银花(60克) 大黄(25克) 冬瓜仁30克) 蒲公英(30克) 牡丹皮(15克) 川楝子(10克) 生甘草(10克) 木香(6克)

2.2温下

18.大黄附子汤J

寒积腹痛

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大黄(9克) 附子(12克) 细辛(3克)
 

19.温脾汤
《备急千金要方》

阳虚寒积

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大黄(15克) 当归(9克) 干姜(9克) 附子(6克) 人参(6克) 芒硝(6克) 甘草(6克)

20.三物备急丸J

寒实腹痛

攻逐寒积

巴豆、大黄、干姜、蜜
 

2.3润下

21.五仁丸
?世医得效方?

津枯肠燥便秘

润肠通便

桃仁(30克) 杏仁(麸炒,去皮尖,30克) 松子仁(5克) 柏子仁(15克) 郁李仁(3克) 陈皮(另研末,120克)

22.济川煎
《景岳全书》

肾阳虚弱精津不足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当归(9~15克) 牛膝(6克) 肉苁蓉(6~9克) 泽泻(4.5克) 升麻(1.5~3克) 枳壳(3克)

23.麻子仁丸,S

胃肠燥热脾约便秘

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麻子仁(500克) 芍药(250克) 枳实炙(250克) 大黄(500克) 厚朴炙(250克) 杏仁(250克) [以上为丸剂用量]

2.4攻补兼施

24.黄龙汤
?伤寒六书?

阳明腑实,气血不足

攻下通便
补气养血

大黄(9克) 芒硝(12克) 枳实(6克) 厚朴(3克) 当归(9克) 人参(6克) 甘草(3克)

新加黄龙汤
W

热结里实气阴不足证

泄热通便,滋阴益气

细生地(15克) 生甘草(6克) 人参(另煎,4.5克) 生大黄(9克) 芒硝(3克) 玄参(15克) 麦冬(15克) 当归(4.5克) 海参(洗,2条) 姜汁(6匙)

25.增液承气汤W

热结阴亏证

滋阴增液,泄热通便

玄参、麦冬、细生地、大黄、芒硝
 

26,十枣汤S

悬饮、水肿

攻逐水饮

芫花 甘遂 大戟各等分

3.和解剂  3.1和解少阳

27小柴胡汤
S

少阳证  热入血室

和解少阳

柴胡(24克) 黄芩(9克) 人参(9克) 半夏(9克) 炙甘草(9克) 生姜(9克) 大枣(4枚)

28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少阳湿热证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青蒿(4.5-6)、黄芩(4.5-9)、淡竹茹9、仙半夏4.5、赤茯苓9、生枳壳4.5、广陈皮4.5、碧玉散9
 

29达原饮《温疫论》

温疫疟疾邪伏膜原

开达膜原辟秽化浊

槟榔6克 厚朴3克 草果仁1.5克 知母3克 芍药3克         黄芩3克  甘草1.5克  

3.2调和肝脾

 

 

 

30四逆散
S

阳郁厥逆肝脾气郁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柴胡(6克) 枳实(6克) 芍药(6克) 炙甘草(6克)
 

31逍遥散
T

肝郁血虚脾弱证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柴胡(30克) 当归(30克) 白芍(30克) 白术(30克) 茯苓(30克) 生姜(6克) 薄荷(6克) 炙甘草(15克)

加味逍遥散
《内科摘要》

肝郁血虚生热证

养血健脾,疏肝清热

当归 芍药 茯苓 白术 柴胡各6克 牡丹皮 山栀 甘草各3克
 

32痛泻要方
《医学正传》

脾虚肝旺痛泻

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白术(90克)  白芍(60克)  陈皮(45克)  防风(30克)
 

3.3调和寒热

33半夏泻心汤S

寒热互结之痞证

寒热平调,散结除痞

半夏(12克) 黄芩(9克) 干姜(9克) 人参(9克) 炙甘草(9克) 黄连(3克) 大枣(4枚)

生姜泻心汤
S

水热互结痞证

和胃消痞,宣散水气

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二两,加生姜四两。
 

甘草泻心汤
S

胃气虚弱痞证

和胃补中,降逆消痞

半夏泻心汤加甘草一两。
 

黄连汤
S

上热下寒证

寒热并调,和胃降逆

黄连 甘草炙 干姜 桂枝各9克 人参6克 半夏洗9克 大枣4枚

3.4表里双解

34大柴胡汤
J

少阳阳明合病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柴胡(15克) 黄芩(9克) 芍药(9克) 半夏(9克) 生姜(15克) 枳实(9克) 大枣(4枚) 大黄(6克)

35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

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

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麻黄、荆芥、防风、薄荷、大黄、芒硝、滑石、黑山栀、连翘、川芎、当归、白芍、白术、石膏、黄芩、桔梗、甘草
 

36葛根黄芩黄连汤S

协热下利证

解表清里

葛根(15克) 炙甘草(6克) 黄芩(9克) 黄连(9克)
 

4.清热剂  4.1清气分热

37白虎汤S

气分热盛

清热生津

石膏(30克) 知母(18克) 甘草(6克) 粳米(9克)

白虎加人参汤S

气分热盛气阴两伤

清热,益气生津

白虎汤加人参10克

白虎加桂枝汤S

温疟

清热,通络和营卫

石膏(30克) 知母(18克) 甘草(6克) 粳米(6克)桂枝(5-9克)

白虎加苍术汤S

湿温病

清热祛湿

白虎汤加苍术9克

38竹叶石膏汤S

余热未清,气津两伤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竹叶(6克) 石膏(50克) 半夏(9克) 麦门冬(20克) 人参(6克) 粳米(10克) 甘草(6克)

4.2清营涼血

 

 

 

39清营汤W

热入营分证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犀角30克 生地黄15克 元参9克 竹叶心3克 麦冬9克 丹参6克 黄连5克 银花9克 连翘6克

40犀角地黄汤《千金方》

热入血分证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犀角30克 生地24克 芍药12克 牡丹皮9克

神犀丹《温热经纬》
引叶天士方

温热暑疫,邪入营血证

清热开窍,凉血解毒

犀角(1800克) 石菖蒲、黄芩各180克  生地(绞汁) 银花各500克 金汁、连翘各300克 板蓝根(270克) 香鼓(240克) 元参(210克) 花粉、紫草各120克

41黃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三焦火毒证

泻火解毒

黄连9克 黄芩 黄柏各6克 栀子9克

42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大头瘟

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黄芩、黄连各15克 陈皮、甘草、玄参、 柴胡、桔梗各6克  连翘、 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各3克 僵蚕、升麻各2克

4.3清热解毒

43凉膈散
T

上中二焦邪郁生热

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大黄 朴硝 甘草炙 各600克 山栀子仁 薄荷 黄芩各300克 连翘1250克

44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

阳证痈疡肿毒初起

清热解毒,消肿潰堅,活血止痛

白芷(3克) 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炒,) 穿山甲(炙,) 天花粉、乳香、没药各6克金银花(9克) 陈皮(9克)

五味消毒饮
《医中金鉴》

疔疮初起
痈疡疖肿

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金银花(20克) 野菊花(15克) 蒲公英(15克) 紫花地丁(15克) 紫背天葵子(15克)

四妙勇安汤
《验方新编》

热毒炽盛脱疽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金银花(90克) 玄参(90克) 当归(60克) 甘草(30克)
 

4.4清脏腑热

45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心经火热证

清心利水养阴

生地黄(6克) 木通(6克) 生甘草梢(6克)竹叶
 

46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1.肝胆实火上炎证 2.肝胆湿热下注证

清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龙胆草(6克) 黄芩(9克) 山栀子(9克) 泽泻(12克) 木通(6克) 车前子(9克) 当归(3克) 生地黄(9克) 柴胡(6克) 生甘草(6克)
 

47泻青丸《小儿药证直诀》

肝经郁火
 

清肝泻火

当归 龙胆草 川芎 山栀子仁 大黄 羌活 防风各3克

48左金丸D

肝火犯胃证

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黄连(180克) 吴茱萸(30克)
 

49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

肺热喘咳证

清泻肺热,平喘止咳

地骨皮(30克) 桑白皮(炒,30克) 甘草(炙,3克)
 

葶苈大枣泻肺汤J

痰涎壅盛,咳喘胸满

泻肺行水,下气平喘

葶苈子(9克) 大枣(4枚)
 

50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

肺痈

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苇茎(60克) 薏苡仁(30克) 瓜瓣(24克) 桃仁(9克)
 

51清胃散
《兰室秘藏》

胃火牙痛

清胃凉血

生地黄(6克) 当归身(6克) 牡丹皮(9克) 黄连(6克) 升麻(9克)

泻黄散《小儿药证直诀》

脾胃伏火

泻脾胃伏火

藿香叶(21克) 山桅仁(3克) 石膏(15克) 甘草(90克) 防风(120克)

52玉女煎
《景岳全书》

胃热阴虚证

清胃热,滋肾阴

石膏(9-15克) 熟地(9-30克) 麦冬(6克) 知母(5克) 牛膝(5克)

53芍药汤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湿热痢疾

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芍药(30克) 当归(15克) 黄连(15克) 槟榔(6克) 木香(6克) 炙甘草(6克) 大黄(9克) 黄芩(15克) 官桂(5克)

黄芩汤
S

热泻热利
 

清热止利,和中止痛

黄芩(9克) 芍药(9克) 甘草(3克) 大枣(4枚)
 

54白头翁汤
S

热毒痢疾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白头翁(15克) 黄柏(12克) 黄连(6克) 秦皮(12克)
 

4.5清热祛暑

55六一散

暑湿证

清暑利湿

滑石(180克) 甘草(30克)《伤寒直格》下三同
 

益元散

暑湿证

清心解暑
兼能安神

滑石(36克) 甘草(6克) 辰砂(15克)
 

碧玉散

暑湿证

清解暑热

滑石(36克) 甘草(6克) 青黛(10克)

鸡苏散

暑湿证

疏风解暑

滑石(36克) 甘草(6克) 薄荷(15克)

56桂苓甘露饮《宣明论方》

暑湿证

清暑解热,化气利湿

滑石120、茯苓30、甘草60、白术15 泽泻30、官桂15、石膏60、寒水石60、猪苓15

57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暑热气津两伤证

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西洋参5、西瓜翠衣30、石斛15、麦冬9、黄连3、竹叶6、荷梗15、知母6、甘草3、粳米15

清暑益气汤《脾胃论》

平素气虚又受暑湿

清暑益气
除湿健脾

黄芪 苍术 升麻 人参 炒曲 橘皮 白术 麦门冬 当归身 炙甘草 青皮 黄柏

4.6清虚热

58青蒿鳖甲汤W

温病后期,邪伏阴分

养阴透热

青蒿6克、鳖甲15克、细生地12克、知母6克、丹皮9克
 

59清骨散《证治准绳》

虚劳发热

清虚热,退骨蒸

银柴胡5克、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各3克、甘草2克

60当归六黄汤

阴虚火旺盗汗

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当归(6克) 生地黄(6克) 熟地黄(6克) 黄芩(6克) 黄柏(6克) 黄连(6克) 黄芪(12克)《兰室秘藏》

5.温里剂    5.1温中祛寒

61理中丸S

脾胃虚寒证

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人参(15克) 干姜(15克) 白术(15克) 甘草(15克)  {原方丸剂各用90克}

62小建中汤S

虚劳里急证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饴糖(30克) 桂枝(9克) 芍药(18克) 生姜(9克) 大枣(6枚) 炙甘草(6克)

黄芪建中汤J

劳虚里急
诸不足

温中补气,和里缓急

饴糖(30克) 桂枝(9克) 芍药(18克) 生姜(9克) 大枣(6枚) 黄芪(5克) 炙甘草(6克)

当归建中汤《千金翼方》

产后腹痛

温补气血,缓急止痛

当归(12克) 桂心(9克) 芍药(18克) 生姜(9克) 大枣(6枚) 炙甘草(6克)饴糖30克

大建中汤J

虚寒腹痛

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蜀椒(6克 ) 干姜(12克) 人参(6克)饴糖30克
 

63吴茱萸汤S

肝胃虚寒浊阴上拟

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吴茱萸(9克) 人参(9克) 生姜(18克) 大枣(4枚,擘[bo])

5.2回阳救逆

64四逆汤S

少阴病

回阳救逆

附子(15克) 干姜(6克) 炙甘草(6克)

通脉四逆汤S

少阴病

回阳通脉

附子(20克) 干姜(9-12克) 炙甘草(6克)

四逆加人参汤S

少阴病

回阳益气,救逆固脱

附子(15克) 干姜(克) 人参(6克) 炙甘草(6克)

白通汤S

少阴病

通阳破阴

附子(15克) 干姜(6克) 葱白(四根)

65回阳救急汤《伤寒六书》

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证

回阳救急,益气生脉

熟附子9克 干姜6克 人参6克 炙甘草6克 白术炒9克肉桂3克 陈皮6克 五味子3克 茯苓9克 半夏制9克

5.3温经散寒

66当归四逆汤S

血虚寒厥证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当归(12克) 桂枝(9克) 芍药(9克) 细辛(3克) 通草(6克) 大枣(8枚,擘[bo]) 炙甘草(6克)
 

67黄芪桂枝五物汤J

血痹

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黄芪9克、芍药9克、桂枝9克、生姜18克、大枣4枚
 

68阳和汤
《外科证治全生集》

阴疽属于阳虚寒凝证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熟地30克、鹿角胶9克、肉桂3克、麻黄2克、白芥子6克、炮姜2克、生甘草3克
 

6.补益剂    6.1补气

69四君子汤T

脾胃气虚

益气健脾

人参(9克) 白术(9克) 茯苓(9克) 炙甘草(6克)

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

脾胃气虚兼气滞证

益气健脾,行气化滞

人参、 茯苓、白术、陈皮、炙甘草各6克

六君子汤
?医学正传?

脾胃气虚兼痰湿

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四君子汤 陈皮(3克) 半夏(4.5克)
 

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

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

益气化痰,行气温中

人参(3克) 白术(6克) 甘草(2克) 陈皮(2.5克) 半夏(3克) 砂仁(2.5克) 木香(2克)
 

70参苓白术散
T

脾虚挟湿证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莲子肉(500克) 薏苡仁(500克) 砂仁(500克) 桔梗(500克) 白扁豆(750克) 白茯苓(1000克) 人参(1000克) 炙甘草(1000克) 白术(1000克) 山药(1000克)

71补中益气汤
《脾胃论》

脾胃气虚证,气虚下陷证,气虚发热证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黄芪(18克) 炙甘草(9克) 人参(6克) 当归(3克) 橘皮(6克) 升麻(6克) 柴胡(6克) 白术(9克)
 

举元煎《景岳全书》

气虚下陷证

益气升提

人参(10-20克) 炙黄芪(10-20克) 炙甘草(3-6克) 升麻(4克) 白术(3-6克)

升陷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大气下陷证

益气升陷

生黄芪(18克) 知母(9克) 柴胡(4.5克) 桔梗(4.5克) 升麻(3克)

升阳益胃汤
?内外伤辨惑论?

 

益气升阳,清热除湿

黄芪(30克) 半夏(15克) 人参(15克) 炙甘草(15克) 独活(9克) 防风(9克) 白芍药(9克) 羌活(9克) 橘皮(6克) 茯苓(5克) 柴胡(5克) 泽泻(5克) 白术(5克) 黄连(1.5克)

72玉屏风散
 

表虚自汗

益气固表止汗

防风(30克) 黄芪(60克,蜜炙) 白术(60克)
《究原方 医方类聚》

73生脉散
《医学启源》

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久咳肺虚,气阴两虚证

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人参(9克) 麦门冬(9克) 五味子(6克) 

6.2补血

74四物汤
 

营血虚滞证

补血和血
 

当归(9克) 川芎(6克) 白芍(9克) 熟干地黄(12克)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桃红四物汤
《医宗金鉴》

妇女经期超前

养血活血

即四物汤加桃仁(9克)红花(6克)(原名‘加味四物汤”)
 

胶艾汤
?金匮要略?

妇人冲任虚损

养血止血,调经安胎

川芎(6克)阿胶(6克)甘草(6克)艾叶(9克)当归(9克)芍药(12克)干地黄(15克)(又名:芎归胶艾汤)

75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

血虚发热证

补气生血

黄芪(30克) 当归(6克)
 

76归脾汤
《济生方》

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白术(3克) 当归(3克) 白茯苓(3克) 黄芪炒(3克) 远志(3克) 龙眼肉(3克) 酸枣仁炒 (3克) 人参(6克) 木香(1.5克) 炙甘草(1克)

6.3气血双补

77八珍汤
 

气血两虚证

益气补血

人参、白术、 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炙甘草各30克《瑞竹堂经验方》

十全大补汤
T

气血不足

温补气血

人参(6克) 肉桂(3克) 川芎(6克) 干熟地黄(12克) 茯苓(9克) 白术(9克) 甘草(3克) 黄芪(12克) 当归(9克) 白芍药(9克)

人参养荣汤
?三因极-病证方论?

积劳虚损

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黄芪(30克) 当归(30克) 桂心(30克) 甘草炙(30克) 橘皮(30克) 白术(30克) 人参(30克) 白芍药(90克) 熟地黄(9克) 五味子(4克) 茯苓(4克) 远志(15克)

6.4补阴

78六味地黄丸

肝肾阴虚

滋补肝肾

熟地黄(24克) 山萸肉(12克) 干山药(12克) 泽泻(9克) 牡丹皮(9克) 茯苓(去皮,9克)《小儿药证直诀》

知柏地黄丸
?医方考?

阴虚火旺证

滋阴降火

六味地黄丸加知母盐炒、黄柏盐炒各6克

杞菊地黄丸
?麻疹全书?

肝肾阴虚证

滋肾养肝明目

六味地黄丸加枸杞 菊花各9克

麦味地黄丸
《医部全录》

肺肾阴虚,或喘或咳

滋补肺肾。

六味地黄丸加麦冬15克 五味子15克

都气丸
?症因脉治?

肾虚气喘,或呃逆之

滋肾纳气

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6克

79左归丸
《景岳全书》

真阴不足证

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大怀熟地(240克) 山药(炒,120克) 枸杞(120克) 山茱萸(120克) 川牛膝(酒洗蒸熟,90克) 鹿角胶(敲碎,炒珠,120克) 龟板胶(切碎,炒珠,120克) 菟丝子(制,120克)

左归饮
?景岳全书?

真阴不足证

补益肾阴

熟地(9-30克) 山药(6克) 枸杞子(6克) 炙甘草(3克) 茯苓(4.5克) 山茱萸(3-6克,畏酸者少用之)

80大补阴丸
D

阴虚火旺证

滋阴降火

熟地黄(酒蒸,180克) 龟板(酥炙,180克) 黄柏(炒褐色,120克) 知母(酒浸,炒,120克)猪脊髓

81炙甘草汤,复脉汤
S

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虚劳肺痿证

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止悸

炙甘草(12克) 生姜(9克) 桂枝(9克) 人参(6克) 生地黄(50克) 阿胶(6克) 麦门冬(10克)  麻仁(10克) 大枣(10枚)
 

加减复脉汤
?温病条辨?

温热病后期,阴液亏虚

滋阴养血,生津润燥

炙甘草(18克) 干地黄(18克) 生白芍(18克) 麦冬(15克) 阿胶(9克) 麻仁(9克)

82一贯煎
《继名医类案》

肝肾阴虚,肝气不舒

滋阴疏肝

北沙参、麦冬、当归各9克、生地(18-30克)、枸杞子(9-18克)、川楝子4.5克

6.4补阳

83肾气丸
J

肾阳不足证

补肾助阳

干地黄240克、山药、山茱萸各120克、泽泻、茯苓、丹皮各90克、桂枝、附子各30克
 

84右归丸
《景岳全书》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

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附子(60-80克)肉桂60克、熟地240克、山茱萸、枸杞、当归各90克、鹿角胶、菟丝子、杜仲1、山药各120克

右归饮
?景岳全书?

肾阳不足证

温补肾阳,填精补血

熟地(9-30克) 山药6克 枸杞子6克 山茱萸3克 炙甘草3克 肉桂(3-6) 杜仲9克 制附子(6-9克)

6.6阴阳并补

85地黄饮子
《黄帝素问宣明论》

下元虚衰,痰浊上犯暗痱

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熟地黄12克、肉苁蓉、巴戟天、山茱萸、石斛、附子、五味子炒、官桂、白茯苓、麦冬、菖蒲、远志各15克、生姜、大枣、
 

7.固涩剂   7.1固表止汗

86牡蛎散
T

自汗,盗汗

益气固表,敛阴止汗

牡蛎火烧通赤、黄芪、麻黄根、小麦各30克
 

7.2敛肺止咳

87九仙散
《卫生宝鉴》

久咳肺虚证

敛肺止咳,益气养阴

罂粟壳240克、人参、款冬花、桑白皮、桔梗、五味子、阿胶 乌梅各30克、贝母15克

7.3涩肠固脱

88真人养脏汤T

久泻久痢脾肾虚寒

涩肠固脱,温补脾肾

罂粟壳108克、人参、当归、白术各18克、肉豆蔻15克、肉桂、炙甘草各24克、白芍48克、木香42克、诃子36克

89四神丸
《内科摘要》

肾泄

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补骨脂120克、肉豆蔻60克、五味子60克、吴茱萸30克、(大枣50枚、生姜120克)

7.4涩精止遗

90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

肾虚不固之遗精

补肾涩精

沙苑子、芡实、莲须各60克、龙骨炙酥、牡蛎盐水煮,煅粉各30克

91桑螵蛸散
《本草衍义》

心肾两虚证

调补心肾,涩精止遗

桑螵蛸、远志、菖蒲、龙骨、人参、茯神、当归、龟甲炙酥各30克

92缩泉丸
《妇人良方》

膀胱虚寒证

温肾祛寒,缩尿止遗

益智仁、乌药、山药等量
 

7.5固崩止带

93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脾肾亏虚,冲脉不固

益气健脾,固冲摄血

白术30克 生黄芪18克 龙骨24克 牡蛎24克 萸肉24克 杭芍12克 海螵蛸12克 茜草9克 棕边炭6克 五倍子1.5克

94固经丸
D

阴虚血热崩漏

滋阴清热,固经止血

炒白芍、炙龟版、黄芩各30克、黄柏炒9克、椿根皮22.5克、香附7.5克

95易黄汤
《傅青主女科》

肾虚湿热带下

固肾止带清热祛湿

炒山药30克 炒芡实30克 黄柏盐水炒6克 车前子酒炒3克  白果12克

8.安神剂    8.1重镇安神

96朱砂安神丸》

心火亢盛,阴血不足

重镇安神,清心泻火

朱砂(15g)另研,水飞为衣 黄连去须,净,酒洗(18g)炙甘草(16.5g)生地黄(4.5g)当归(7.5g)《医学发明

磁朱丸

心肾不交证

益阴明目,重镇安神

磁石60克、朱砂30克、神曲120克
《备急千金要方》

8.2滋养安神

97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

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人参去芦  茯苓  玄参  丹参  桔梗  远志各五钱(各15g)  当归酒浸  五味  麦门冬去心  天门冬  柏子仁  酸枣仁炒,各一两(各30g)  生地黄四两(120g)
 

98酸枣仁汤
J

虚烦不眠证

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酸枣仁炒,二升(15g)    甘草一两(3g)   知母二两(6g)     茯苓二两(6g)  川芎二两(6g)

甘麦大枣汤J

脏躁

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小麦15克、甘草9克、大枣10枚
 

9.开窍剂   9.1涼开

99安宫牛黄丸W

邪热内陷心包证

清热开窍,豁痰解毒

牛黄、麝香、郁金、犀角、黄连、黄芩、山栀、朱砂、雄黄、梅片、珍珠、金箔衣

100紫雪
《外台秘要》

热邪内陷心包,热盛动风证

清热开窍,熄风止痉

犀角屑(水牛角代)、羚羊角屑、麝香、生石膏、寒水石、滑石、磁石、青木香、沉香、玄参、升麻、炙甘草、丁香、朴硝、硝石、朱砂、黄金

101至宝丹
T

痰热内闭心包证

清热开窍,化浊解毒

生乌犀角、麝香、朱砂、雄黄、生玳瑁屑、琥珀、龙脑、金箔、银箔、牛黄、安息香

9.2温开

102苏合香丸
T

寒闭证

芳香开窍,行气温中

苏合香、麝香、冰片、安息香末(无灰酒熬膏)、白术、青木香、犀角、香附、朱砂、诃黎勒、檀香、沉香、丁香、荜茇、乳香

10.理气剂   10.1行气

103越鞠丸D

郁证

行气解郁

香附  川芎  苍术  栀子  神曲各等分(各6-l0g)

104柴胡疏肝散

肝气郁滞证

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柴胡(6克) 陈皮(6克) 川芎(4.5克) 香附(4.5克) 枳壳(4.5克) 芍药(4.5克) 炙甘草(1.5克)《景岳全书》

枳实薤白桂枝汤J

胸阳不振痰气互结胸痹

通阳散结,下气祛痰

枳实四枚(12g)    厚朴四两(12g)    薤白半升(9g)    桂枝一两(6g)    瓜蒌一枚,捣 (12g)

105半夏厚朴汤J

梅核气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半夏一升(12g)  厚朴三两(9g)  茯苓四两(12g)  生姜五两(15g)  苏叶二两(6g)

106厚朴温中汤

脾胃寒湿气滞

行气除满,温中燥湿

厚朴、陈皮各30克 炙甘草、茯苓、草豆蔻仁、木香各15克、干姜2克、生姜三片《内外伤辨惑论》

107金铃子散
 

肝郁化火证

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金铃子、玄胡各30克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108天台乌药散

肝经寒凝气滞

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天台乌药、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姜各15克、槟榔9克、川楝子12克、巴豆12克《圣济总录》

109暖肝煎
《景岳全书》

肝肾不足寒滞肝脉

温补肝肾,行气止痛

当归(6g)    枸杞子(9g)    小茴香(6g)    肉桂(6g)   乌药(6g)    沉香(木香亦可)(3g)  茯苓(6g)

10.2降气

120苏子降气汤T

实喘

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紫苏子  半夏汤洗七次 各75g)   川当归去芦 (4g)   甘草爁, (60g)前胡去芦  厚朴去粗皮,姜汁拌炒 (各30g)  肉桂去皮, (45g)  [一方有陈皮去白一两半(45g)

121三子养亲汤
《韩氏医通》

痰壅气逆食滞

温肺化痰降逆消食

白芥子 苏子 莱菔子各9克

122定喘汤
《摄生众妙方》

哮喘

宣肺降气,清热化痰

白果去壳,砸碎炒黄(9g)  麻黄(9g)苏子6g) 甘草(3g)  款冬花 (9g) 杏仁去皮、尖 (4.5g)桑白皮蜜炙(9g)芩微炒 (6g)   法制半夏(9g)如无,用甘草汤泡七次,去脐用
 

123旋覆代赭汤S

胃虚痰阻气逆证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旋覆花9g)  人参(6g)  生姜15g) 代赭石 (6g)  甘草炙(9g)  半夏洗(9g)    大枣(4枚)

小半夏J

痰饮呕吐

化痰散饮和胃降逆

半夏20克 生姜10克

11.理血剂   11.1活血祛瘀

124桃核承气汤S

下焦蓄血证

逐瘀邪热

桃仁去皮尖,五十个(12g)    大黄四两(12g)    桂枝去皮,二两(6g)    甘草炙,二两(6g)    芒硝二两(6g)

125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胸中血瘀证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桃仁(12g)红花 (9g)  当归 (9g) 生地黄(9g) 川芎(4.5g) 赤芍 (6g)  牛膝(9g) 桔梗(4.5g) 柴胡(3g) 枳壳(6g)甘草6g)

通窍活血汤
《医林改错》

瘀阻头面头痛昏晕

活血通窍。

赤芍、川芎各3克、桃仁、红花各9克、老葱3根、生姜9克、大枣7个、麝香0.16克、黄酒250克

膈下逐瘀汤
《医林改错》

膈下瘀血,形成积块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五灵脂6克 当归9克 川芎6克 桃仁9克 丹皮、赤芍、乌药各6克、延胡索3克 甘草9克 香附4.5克 红花9克 枳壳4.5克

少腹逐瘀汤
《医林改错》

寒凝血瘀少腹疼痛

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小茴香1.5克、干姜3克、延胡索3克、没药6克、当归9克、川芎6克、官桂3克、赤芍6克、蒲黄9克、五灵脂6克

身痛逐瘀汤
《医林改错》

淤血痹阻经络

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

秦艽3克、川芎6克、桃仁、红花各9克、甘草6克、羌活3克、没药6克、当归9克、五灵脂6克、香附3克、牛膝9克、地龙6克

126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中风之气虚血瘀

补气活血通络

黄芪生 (120g)    当归尾 (6g)    赤芍 (5g)    地龙去土, (3g)    川芎 (3g)  红花 (3g)  桃仁 (3g)

127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

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柴胡半两(15g)    瓜蒌根  当归各三钱(各9g)    红花  甘草  穿山甲炮,各二钱(各 6g)    大黄酒浸,一两(30g)    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五十个(15g)

128温经汤
J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

温经散寒,祛瘀养血

吴茱萸(9g)当归6g)芍药(6g)川芎(6g)人参6g)桂枝6g)阿胶(6g) 牡丹皮 (6g)生姜(6g) 甘草 6g) 半夏(6g) 麦冬去心(9g)

129生化汤
《傅青主女科》

血虚寒凝淤血阻滞

养血祛瘀温经止痛

全当归(24g)    川芎(9g)    桃仁去皮尖,研 (6g)    干姜炮黑 (2g)  甘草炙 (2g)(童便、黄酒)

130桂枝茯苓丸J

瘀阻胞宫证

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桂枝  茯苓  丹皮去心  桃仁去皮尖,熬  芍药各等分(9g)

131失笑散
T

瘀血停滞

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五灵脂酒研,淘去沙土  蒲黄炒香,各二钱(各6g)用黄酒或醋冲服

宫外孕方
 

宫外孕

活血祛瘀,消癥止痛。

丹参 赤芍 桃仁此为宫外孕Ⅰ号方,若再加三棱、莪术各五分至二钱(各1.5~6g),为宫外孕Ⅱ号方。

11.2止血

132十灰散
《十药神书》

血热妄行

凉血止血

大蓟  小蓟  荷叶  侧柏叶  茅根  茜根  山栀  大黄  牡丹皮  棕榈皮各等分 (各9g)

133咳血方D

肝火犯肺之咳血证

清肝宁肺,凉血止血

青黛水飞(6g)  瓜蒌仁去油(9g)  海粉(9g)  山栀子炒黑(9g)  诃子(6g)

134小蓟饮子
《济生方》

血淋、尿血

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生地黄  小蓟  滑石  木通  蒲黄  藕节  淡竹叶  当归  山栀子  甘草各等分 (各9g)

135槐花散
《本事方》

肠风脏毒下血

清肠凉血,疏风行气

槐花炒(12g)  柏叶杵,焙(12g)  荆芥穗(6g)  枳壳麸炒(6g)各等分
 

136黄土汤J

阳虚便血证

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甘草  干地黄  白术  附子炮  阿胶  黄芩各三两(各9g)  灶心黄土半斤(30g)

12.治风剂   12.1疏散外风

137川芎茶调散T

风邪头痛

疏风止痛

薄荷叶不见火 240g) 川芎  荆芥去梗 (各120g)    细辛去芦, (30g)  防风去芦 (45g)  白芷 羌活 甘草炙 (各60g)

138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

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独活 桑寄生 秦艽 防风 细辛 当归 川芎 生地黄 牛膝 杜仲 茯苓 桂心 人参 芍药 甘草
 

139大蓁艽汤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风邪初中经络证

祛风清热,养血活血

秦艽(90g)甘草(60g) 川芎(60g) 当归(60g) 白芍药(60g) 细辛(15g) 川羌活 防风  黄芩各30g) 石膏(60g)吴白芷(30g) 白术 (30g)生地黄 (30g)熟地黄(30g)白茯苓(30g)川独活60g)

140小活络丹
T

风寒湿痹

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川乌、草乌、地龙、天南星各180克、乳香、没药各66克、陈酒

141牵正散
 

风中经络,口眼歪斜

祛风化痰止痉

附子  白僵蚕  全蝎去毒,各等分,并生用
《杨氏家藏方》

142消风散
《外科正宗》

风疹,湿疹

疏风养血,清热除湿

当归  生地  防风  蝉蜕  知母  苦参  胡麻   荆芥   苍术   牛蒡子   石膏各一钱(各6g)   甘草   木通各五分(各3g)

12.2平熄内风

143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肝热生风证

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羚角片(4.5g),先煎  霜桑叶(6g) 京川贝(12g),去心  鲜生地(15g) 双钩藤9g),后入 滁菊花(9g)   茯神木(9g)  生白芍(9g)  生甘草 (2.4g) 淡竹茹(15g),鲜刮,与羚角先煎代水

144镇肝熄风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

类中风

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怀牛膝(30g)生赭石30g),轧细 生龙骨(15g),捣碎  生牡蛎 (15g),捣碎 生龟板(15g),捣碎  生杭芍(15g) 玄参(15g) 天冬五钱(15g) 川楝子(6g),捣碎 生麦芽(6g)茵陈(6g) 甘草(4.5g)

145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

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

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天麻(9g)  钩藤(12g)   生决明(18g)  山栀   黄芩(各9g)  川牛膝(12g)   杜仲  益母草  桑寄生  夜交藤  朱茯神(各9g)

146大定风珠
W

阴虚动风证

滋阴熄风

生白芍(18g) 阿胶(9g) 生龟板(12g) 干地黄18g) 麻仁(6g) 五味子(6g) 生牡蛎(12g) 麦冬连心(18g) 炙甘草(12g) 鸡子黄生,二枚(2个)  鳖甲生(12g)

13.治燥剂   13.1轻宣外燥

147杏苏散
W

外感凉燥证

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苏叶(9g)半夏(9g)茯苓(9g) 前胡(9g)苦桔梗(6g)枳壳(6g)  甘草(3g)  大枣(3枚)  杏仁(9g)  橘皮(6g)

148桑杏汤
W

外感温燥证

轻宣温燥润肺止咳

桑叶一钱(3g) 杏仁一钱五分(4.5g)  沙参二钱(6g)  象贝一钱(3g) 香豉一钱 (3g) 栀皮一钱(3g)  梨皮一钱(3g)

149清燥救肺汤

温燥伤肺,气阴两伤

清燥润肺养阴益气

桑叶9克 石膏煅8克 甘草3克 人参2克 胡麻仁炒3克 阿胶3克 麦冬去心4克 杏仁2克《医门法律》

13.2滋阴润燥

150麦门冬汤
J

虚热肺痿胃阴不足

润肺益胃,降逆下气

麦门冬七升(42g)    半夏一升(6g)    人参三两(9g)    甘草二两(3g)    粳米三合(3g)    大枣十二枚(4枚)
 

151益胃汤

胃阴损伤

养阴益胃

沙参9克 麦冬15克 冰糖3克 细生地15克 玉竹炒香4.5克

152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

肺肾阴亏,虚火上炎

滋阴保肺,止咳化痰

熟地  生地  归身各(9g)  白芍(6g)  甘草各 (3g)  桔梗(6g)  玄参各(3g)  贝母(6g)  麦冬(9g)  百合各 (12g)

153养阴清肺汤

白喉之阴虚燥热

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大生地6、麦冬9、生甘草3、玄参9、贝母5、丹皮5、薄荷3、炒白芍5《重楼玉明》

154增液汤
W

阳明温病,津亏便秘

增液润燥

玄参一两(30g)  麦冬连心,八钱(24g)  细生地八钱(24g)
 

14.祛湿剂   14.1化湿和胃

155平胃散
T

湿滞脾胃证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苍术15g  厚朴  陈皮各9g  甘草6g  生姜2片  大枣2枚

156藿香正气散T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藿香90克、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各30克、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桔梗各60克、炙甘草75克

14.2清热袪湿

157茵陈蒿汤
S

湿热黄疸

清热利湿退黄

茵陈六两(18g)    栀子十四枚(12g)    大黄二两(6 g),去皮
 

栀子柏皮汤
S

黄疸热重于湿

清热利湿

栀子10克  甘草炙3克  黄柏6克
 

158八正散T

湿热淋证

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车前子  瞿麦  萹蓄  滑石  山栀子仁  甘草炙  木通  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g)

159三仁汤W

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

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杏仁五钱(15g)  飞滑石六钱(18g)    白通草二钱(6g)    白蔻仁二钱(6g)    竹叶二钱 (6g)   厚朴二钱(6g)  生薏苡仁六钱(18g)  半夏五钱(15g)

160甘露消毒丹《医效秘传》

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

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飞滑石十五两(450g)  淡黄芩十两(300g)    绵茵陈十一两(330g)    石菖蒲六两(180g)  川贝母  木通各五两(各150g)  藿香  连翘  白蔻仁  薄荷  射干各四两(各120g)

161连朴饮
《霍乱论》

湿热霍乱

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芦根60克、厚朴6、黄连、石菖蒲、制半夏各3克 豆豉、焦山栀各9克

162当归拈痛汤《医学起源》

湿热相搏,外受风邪证

利湿清热,疏风止痛

茵陈15、羌活15、白术3、人参6、 苦参6、升麻3、葛根6、苍术9、 防风9、知母9、泽泻9、黄芩3、 猪苓9、当归身9、甘草15

163二妙散D

湿热下注

清热燥湿

黄柏炒 苍术米泔水浸,炒(各15g)

14.3利水渗湿

164五苓散
S

膀胱气化不利蓄水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猪苓十八铢(9g),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15g)    白术十八铢(9g)  茯苓十八铢(9g)    桂枝半两(6g),去皮

165猪苓汤
S

水热互结证

利水清热养阴

猪苓去皮 茯苓 泽泻 阿胶 滑石各10克

166防己黄芪汤J

风水或风湿

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防己一两(12g)    黄芪一两一分(15g)  甘草半两(6g),炒  白术七钱半(9g)

167五皮散
 

脾虚湿盛皮水

利水消肿,理气健脾

生姜皮 桑白皮 陈橘皮 大腹皮 茯苓皮各9克
《华氏中藏经》

14.4温化水湿

168苓桂术甘汤J

中阳不足痰饮

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茯苓四两(12g)  桂枝去皮三两(9g)    白术二两(6g)    甘草炙,二两(6g)

169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J

寒湿下侵肾着病

祛寒除湿

甘草6克 干姜12克 茯苓12克 白术6克

170真武汤
S

阳虚水泛

温阳利水

茯苓三两(9 g)  芍药三两(9 g)    白术二两(6 g)  生姜切,三两(9 g)    附子一枚(9 g)炮,去皮,破八片

171实脾散
《重订严氏济生方》

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

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厚朴(去皮,姜制,炒) 白术 木瓜去瓣  木香不见火  草果仁 大腹子 附子炮,去皮脐 白茯苓去皮 干姜炮,各一两(各30g)   甘草炙,半两(15g)

14.5祛湿化浊

172萆解分清饮

下焦虚寒膏淋白浊

温肾利湿分清化浊

益智  川萆薢  石菖蒲  乌药各等分(各9g)
《杨氏家藏方》

萆解分清饮
《医学心悟》

湿热白浊

清热利湿,分清化浊

川萆薢6克 黄柏炒褐色 石菖蒲各2克 茯苓 白术各3克 莲子心2克 丹参 车前子各4.5克  

173完带汤
《傅青主女科》

脾虚肝郁,湿浊带下

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白术(30克) 山药(30克) 人参(6克) 白芍(15克) 车前子(9克) 苍术(9克) 甘草(3克) 陈皮(2克) 黑芥穗(2克) 柴胡(2克)

15.祛痰剂    15.1燥湿化痰

174二陈汤
T

湿痰咳嗽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半夏汤洗七次   橘红各五两(15g)   白茯苓三两(9g)   甘草炙,一两半(4.5g)

175茯苓丸,
指迷方

痰停中脘证

燥湿行气,软坚化痰

茯苓30克 枳实麸炒,去瓤15克 半夏60克 风化朴硝0.3克
《是斋百一选方》

176温胆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胆郁痰扰

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半夏汤洗七次   竹茹   枳实麸炒,去瓤,各二两(各60g)   陈皮三两(90g)   甘草一两 (30g),炙  茯苓一两半(45g)
 

15.2清热化痰

177清气化痰丸《医方考》

痰热咳嗽

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陈皮去白  杏仁去皮尖  枳实麸炒  黄芩酒炒  瓜蒌仁去油  茯苓各一两(各30g)  胆南星  制半夏各一两半(各45g)

15.3润燥化痰

 

 

 

178小陷胸汤
S

痰热互结之结胸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黄连一两(6g)  半夏半升(12g),洗  瓜蒌实大者一枚(20g)
 

柴胡陷胸汤
 

邪陷少阳痰热结胸

和解清热涤痰宽胸

柴胡3克 姜半夏9克 小川连2.5克 苦桔梗3克 黄芩4.5克 瓜蒌仁15克 枳实4.5克 生姜汁少许《通俗伤寒论》

179滚痰丸

实热老痰

泻火逐痰

大黄酒蒸 黄芩酒洗各240克 礞石30克 沉香 15克

180贝母瓜蒌散

燥痰咳嗽

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贝母一钱五分(4.5g)  瓜蒌一钱(3g)  花粉   茯苓  橘红   桔梗各八分(各2.5g) 《医学心悟》

15.4温化寒痰

181苓甘五味姜辛汤J

寒饮咳嗽

温肺化饮

茯苓四两(12g)    甘草三两(9g)    干姜三两(9g)    细辛三两(5g)    五味子半升(5g)

15.5化痰熄风

 

 

 

182半夏白术天麻汤

风痰上扰证

化痰熄风健脾祛湿

半夏一钱五分(4.5g)  天麻  茯苓  橘红各一钱(各3g)  白术三钱(9g)  甘草五分(1.5g)姜枣《医学心悟》
 

16.消食剂16.1消食化滞

183保和丸D

食滞胃脘

消食和胃

山楂六两(180g)  神曲二两(60g)  半夏  茯苓各三两(各90g)  陈皮  连翘  莱菔子各—两(各30g)

184枳实导滞丸

湿热食积

消食导滞,清热祛湿

大黄30克 枳实麸炒 神曲炒各15克 茯苓去皮 黄芩去腐 黄连 白术各9克 泽泻6克《内外伤辨惑论》

16.1健脾消食

185健脾丸
《证治准绳》

脾虚食积证

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白术炒 (75g)    木香另研  黄连酒炒  甘草 各22g   白茯苓去皮 (60g)  人参 (45g)    神曲炒  陈皮  砂仁  麦芽炒取面  山楂取肉  山药  肉豆蔻面裹煨热,纸包槌去油,各30g

186枳实消痞丸,失笑丸

脾虚气滞,寒热互结

行气除满,健脾和胃

干生姜 炙甘草 麦芽曲 白茯苓 白术各6克 半夏曲 人参各9克厚朴炙 12克 枳实 黄连各15克《兰室秘藏》

187葛花解醒汤

酒积伤脾证

分消酒湿理气健脾

木香1.5克 人参 猪苓 白茯苓 橘皮各4.5克 白术 干生姜 神曲炒黄 泽泻各6克 青皮1克 缩砂仁 白豆蔻仁 葛花各15克

17.驱虫剂

 

 

 

188乌梅丸
S

脏寒蛔阙证

温脏安蛔

乌梅 黄连各480克 细辛 附子 桂枝 人参 黄柏各180克 干姜300克当归120克 蜀椒120克

18涌吐剂

189瓜蒂散S

痰涎宿食壅滞胸脘

涌吐痰涎宿食

瓜蒂熬黄 3克 赤小豆3克

三圣散《儒门事亲》

中风闭证

涌吐风痰

防风5克 瓜蒂3克炒黄用 藜芦去苗心 3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