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隔代教育,究竟错在了哪儿?

 昵称32901809 2019-10-14

隔代教育容易导致溺爱,源于爷爷奶奶对教育节奏的认识和把控不到位。隔代教育的问题,最终体现在孙辈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与祖辈日渐落后的固化意识上的矛盾。

隔代教育,究竟错在了哪儿?

隔代教育容易导致溺爱

孙辈作业要求多,祖辈“搞不懂”

先来看一份小学一年级的暑假作业清单:

语文:每天抄写生字5个并组词,坚持每天国学朗诵并录视频发到微信群,三天背诵一首古诗录制视频发到QQ群;

英语:在公众号上进行听写和阅读,完成APP上的一起作业;

数学:完成竖式计算和口算,签字拍照上传到QQ群;

科学:观察一种植物,描写它的形状、颜色、种子传播方式,打印照片张贴在本子上;

实践:自制环保垃圾桶,拍照片并打印出来张贴在本子内,写出感想;

体育:每周坚持跳绳、体前屈、仰卧起坐,并做记录。跳绳、仰卧起坐、体前屈、抄生字组词、制作垃圾桶等作业任务,爷爷奶奶可以监督孩子完成,但涉及微信、QQ以及小程序的作业,爷爷奶奶就直呼“搞不懂”了。

录视频、小程序打卡、英语检查,面对这些作业,爷爷奶奶显得捉襟见肘:既怕错过了老师发的作业更新信息,又怕自己记错了作业要求,英语录音和视频录制自己明显跟不上节奏。

隔代教育,究竟错在了哪儿?

打卡,对爷奶来说是个新鲜词语

于是,爸爸妈妈把所有作业列了一张清单,并且制定了每天的作业完成计划,爷爷奶奶只能完全按照这张计划表进行监督。因为自己不懂,所以爷爷奶奶只得在孙子孙女面前不断强调“老师布置的、爸妈要求的”,自己不懂这些作业要求的弹性,就要求孙子孙女完全按照计划表执行。

一旦和孙子孙女针对作业发生了意见分歧,爷爷奶奶只能把儿子的话当成挡箭牌,其实自己内心也不确定,只能表现得小心翼翼,生怕自己说错了话,耽误或影响了孙子孙女的作业进度。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爷爷奶奶的认知习惯和教育习惯也不容易一下子改正,学习速度肯定跟不上节奏,而孙子孙女的教育需求越来越大,这样就会导致教育意识与教育需求上的错位。

隔代教育,究竟错在了哪儿?

严格按每日计划表执行

找不准孩子的关注点,无法和孩子有效沟通

这个夏天,孩子回老家。

没过两天,奶奶就打电话告状:孙子早上不愿意洗脸,只想看电视。

孩子在电话中接到了爸爸的指令:必须洗脸,不能看电视。

孙子照爸爸的话做了,但对奶奶心存不满。

无疑,奶奶打电话“告状”的做法不能帮助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因为她把自己摆在了孙子的对立面,无法和孙子在认知上达成一致,因而也无法树立自己的权威。

隔代教育,究竟错在了哪儿?

告状容易和孩子站在对立面

管松了,怕儿子说自己管教不严;管严了,又怕孙子受委屈。爷爷奶奶总在严格与心软之间徘徊,犹豫不决的态度留给了孙子讨价还价的余地,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学会找理由或找借口,进而变得松散起来。

过了几天,爷爷又给爸爸打电话告状:

“你这孩子真不听话,中午和我说要“吃鸡”,结果晚上买了烧鸡,可他又一口没吃;昨天给同学打电话好像还说什么“喝农药”,你快管管吧。”

结果再明白不过,孩子口中的“吃鸡”指的是“绝地求生”这款游戏,“农药”指的是“王者荣耀”这款游戏。祖孙双方的信息严重不对称,信息交流发生了错位,爷爷找不到孙子关注的点在哪里,自然和孩子无法进行有效沟通。

隔代教育,究竟错在了哪儿?

“农药”实际上指的是游戏王者荣耀

爷爷奶奶过多地关注着孙子的身体健康,总认为“吃的白白胖胖有福气”。爷爷奶奶这一代人的心里愿望都是如此,因为他们就是从忍饥挨饿的时代走过来的,所以不希望自己的后辈再受这样的苦。

春节,姨姥姥见到了外侄孙,开口大大夸赞一番:呦,这孩子又胖了,白白胖胖的真好!

本意想说孩子有福气,但是孩子正在减肥,受到这样的语言“打击”,沉下了脸,不再说话。

这位姨姥姥改口说外侄孙瘦,却无法改变尴尬的气氛。

早过了忍饥挨饿的年代,现代人的关注点早已从吃饱穿暖转到了精细营养上。爷爷奶奶过度看重孙子物质方面的需求,却较少地关注孩子精神层面的需求,这样的思维方式无法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如果为了讨孩子欢心给他们手机的话,这恰恰在把孩子往沉迷游戏的方向引导。

隔代教育,究竟错在了哪儿?

白白胖胖已经不是关注点

对孙子孙女的过度呵护与满足

孙子如果受到伤害,爷爷奶奶心疼不说,也无法对儿子做出交代。于是,“顶在头上怕吓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成了爷爷奶奶心中的至上法则。

“孩子还小不懂事”,孙子孙女犯的错误在爷奶的呵护下一律“免责”,哭闹在爷奶面前是终极杀器,几乎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这会让孩子逐渐变得任性,慢慢学会逃避责任、失去责任意识,而任性、娇惯、不负责任的性格和态度不会受到其他人的欢迎。

隔代教育,究竟错在了哪儿?

过度呵护,会让孩子变得任性

爷爷奶奶带出来的孩子有广场舞的潜质,爸爸妈妈作何感想呢?爷爷奶奶接触的朋友大多都是老年人,孙子即使和同龄人玩也是在爷奶寸步不离的监控下;广场、公园、婴幼儿店是爷奶的主要活动场所,外出范围比较单一。这在无意识间就给孙子孙女提供了一个孙悟空式的保护圈。

对物质层面的过多关注,60后、70后的爷爷奶奶们,把孙子孙女的“白白胖胖”当成了首要目标。岂不知,部分省份城市的中考体育总分已经达到60分,仰卧起坐、游泳、1000米跑、立定跳远,体前屈,都成了中考体育科目的项目。仅仅以“白胖”作为培养目标,很可能连体育科目都难以达标了。

隔代教育,究竟错在了哪儿?

不可过度满足

孙子孙女的要求尽一切可能满足,爷奶甚至以此为骄傲。不加分辨地一味满足,会让孩子变得慢慢任性,“他还是个孩子”的想法要早点控制,否则一旦孩子变得贪得无厌,就会变成大麻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