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成都市中心还藏着这样一个集市,在这“赶集”就像回到了80年代

 苏超灵1fdhfhsx 2019-10-14

在成都市中心还藏着这样一个集市,在这“赶集”就像回到了80年代

每个人心里都应该有一个关于菜市场的记忆。

它有可能是下雨天,地上满是混乱又粘稠的泥沙,一旦被脚触碰到,人们总要皱起眉头,嘴里发出“啧”的一声,从内而外地对它表示一种抗拒。

在成都,类似的菜市场很多,因为即便是在以中国版硅谷著称,小区楼下高配BLT,低配也得大润发的城南,也有像伏龙小区这样藏在软件园高楼后边低矮的平民菜市场。

在成都市中心还藏着这样一个集市,在这“赶集”就像回到了80年代

而越往二环以内走,这样的菜市场不计其数。

悠闲的老成都即便是坐拥数套可观房租以及养老金之后,他们依旧固执地拉着买洗衣液送的框框车,穿梭在马鞍北路、新二村这样的菜市场里,用那套用了几十年依旧好用的迷之菜场砍价话术,来对抗白天生活的无聊以及负责家人一日三餐的后勤工作。

在成都市中心还藏着这样一个集市,在这“赶集”就像回到了80年代

在成都市中心还藏着这样一个集市,在这“赶集”就像回到了80年代

在这些菜市场里,新二村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它位于成都市中心,3公里以外就是太古里和天府广场,往上的精致和往下的平价像两个极端,却在这座城市的中心找寻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它不仅仅是一个百姓菜市场,也是一个农贸百货市场。

这里售卖着人们日常所需的所有货品,从鸡鸭鱼肉到蜡烛纸钱旧书摊、苍蝇馆子路边摊到洗剪吹按摩回收旧家电。

在成都市中心还藏着这样一个集市,在这“赶集”就像回到了80年代

在成都市中心还藏着这样一个集市,在这“赶集”就像回到了80年代

如果说农贸市场还不够具象性的话,那四川古老的乡镇赶场一定可以描述它:一般在单双日,人们就在务农的间歇抽出半天时间赶到5-10里之外的乡镇赶场,在只有赶场天才会出来定点摆摊的摊贩那里购买花样更多更平价的生活必须品。

这在1980前后聚集而成的新二村也受用,它沿用这种“赶场”的方式,自发形成了往后的这种以劳动人民个体经济为主的市场生态。

在成都市中心还藏着这样一个集市,在这“赶集”就像回到了80年代

加上这里的建筑改造缓慢,以至于劳动人民个体商业特色市场从80年代一直至今,得以保存和延续,到现在仍带有较浓的乡土风情和复古色彩。

那些在这个市场拥有固定门面摊点的个体户,卖手工面的大爷、开苍蝇馆子的嬢嬢,甚至巷子口固定位置的修鞋匠随便一聊,他们都会很自来熟地告诉你,他们来这儿已经快30年了,见证了新二村的平房,被水淹了,又修了楼房。

在成都市中心还藏着这样一个集市,在这“赶集”就像回到了80年代

在成都市中心还藏着这样一个集市,在这“赶集”就像回到了80年代

如此般的新二村也让我对成都再一次刷新了印象。

我惊讶于在一个离城市中心3公里的地方看到了活跃在三四线城市和乡镇上的市集场景。

并且经过30多年的大融合,这里就这么变成了老成都的一道风景,而最开始来这里打拼的中老年蓉漂和他们的子女们,早已成了新二村的准居民了。

在成都市中心还藏着这样一个集市,在这“赶集”就像回到了80年代

并且这种包容性还在绵延不断地延续着,直到这一代,越来越多从全国各地来蓉奋斗的人,600块钱就能租到一个房间的老房子,是他们心里最完美的落脚点。

这里离老荷花池和火车站都比较近,所以这儿也成了在那里务工的人员常居场所。

在成都市中心还藏着这样一个集市,在这“赶集”就像回到了80年代

来成都务工的杨哥,因为被这附近一个餐馆的老板要求过来试菜,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就过来了,后来成功录取后,他在附近花500块钱租了一个小单间。“对于我们厨师来说,在这儿买菜很方便,批发一次新鲜又便宜。所以干脆住这儿了。”

也有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大家住在一起,没有什么不待见的地方,反而有一种自然而然互相依靠的温暖在里面。

杨哥说最重要的是,在这里没有那种大城市带给他身份上格格不入的感觉,他说他的街坊领居都是一帮和他一样在这个城市奋斗打拼的人。

在成都市中心还藏着这样一个集市,在这“赶集”就像回到了80年代

和他住一起的刘叔在荷花池做批发生意,凌晨4、5点就得在这儿坐上早班公交开启一天的劳累奔波。

楼下副食店的李老板是上一代就来成都的蓉漂了,在写字楼里上过班,也在荷花池摆过摊,后来到这里定居下来。

新二村熙熙攘攘的街头空气里,夹杂着全国各地的口音,这里有很多像杨哥、刘叔、李老板这样从各个地方漂泊而来并扎根于此的人,因为一个“劳动人民第二新村”就在此聚集并队伍壮大起来了。

在成都市中心还藏着这样一个集市,在这“赶集”就像回到了80年代

在成都市中心还藏着这样一个集市,在这“赶集”就像回到了80年代

北较场的城墙西面,河边飘荡着柔软轻挑的垂柳,这座城市的温情和烟火气同时存在于新二村,从未离开过。

住在这里的吴阿姨对市场里哪家摊点的手工面做得好,哪家馆子的味道巴适又卫生,哪家茶馆是江湖袍哥常出没,她如数家珍,搬起板凳可以跟你聊一下午不歇气。

在成都市中心还藏着这样一个集市,在这“赶集”就像回到了80年代

她说这里很多摊贩都是夫妻档,又都是街坊领居,所以味道和质量都有保证。

路口修车匠养了一只白色的贵宾犬,平时又不给它打理,身上脏兮兮的,但他爱护得很呢,大热天在街上也要先给狗狗扇扇子;还有那些早已经买熟的摊点,大家每天固定时间去拜访已经成了一种默契:主要聊天顺道买个菜。

在成都市中心还藏着这样一个集市,在这“赶集”就像回到了80年代

这里的人与人之间有很浓的人情味,在这儿你会发现,人们无论站在哪儿都能跟人聊上两句。买菜的和卖菜的,因为一个5毛钱,争得脸红脖子粗,但他们并不会真的争吵,因为来到菜市场,这样的博弈就是自然而然会发生的事。

重要的是博弈的过程,因为有时候你会发现,每天在工作上生活中那些所谓有意义的交流,可能还抵不过来这儿和小贩说上两句老套的讨价话术有趣。

在成都市中心还藏着这样一个集市,在这“赶集”就像回到了80年代

还有那些一出小区就能买到比外面便宜很多的蔬菜水果和日用百货,10块钱就能管饱的苍蝇馆子和路边摊,小心翼翼地维护着人们奋斗之初的体面。

但对于让年轻人脚步慢下来,懂得在闲暇之余享受生活,这里跟成都大大小小的街道弄巷一样,街头街尾的茶馆当然必不可少,5块钱一碗的盖碗茶,一杯可以在这里坐上一天,吴阿姨说这里5块钱一碗茶喝了好多年了。

在成都市中心还藏着这样一个集市,在这“赶集”就像回到了80年代

这里大大小小的花摊花店很多,售卖的花卉盆栽虽然没有外面的精致,但好在价格实在,往家里一摆依旧有让人心情大好的情调。

从吴阿姨的聊天口吻中可以体会到,在她心里新二村的生活就是最舒服的生活。孩子们已经离开家奔赴各自事业;刚落脚的年轻人决定从这里开启在这座城市的抱负和理想;而剩下的人,则一头扎进这里,享受着此刻生活回馈的安宁祥和。

在成都市中心还藏着这样一个集市,在这“赶集”就像回到了80年代

在成都市中心还藏着这样一个集市,在这“赶集”就像回到了80年代

在这里漫步,就像时光被人手动截停了,如果认真回忆和体会的话,它的身上始终带着八九十年代的影子。

那种盛夏的巷子口,有孩童在互相打闹,老人靠在竹椅上,拿着蒲扇的手慢慢摇动,狗从巷口到巷尾来回跑,向每一个路过的人摇尾巴,蚊虫和苍蝇在空气中飞来飞去,自家门口围起来的院子里,种的黄瓜已经结瓜了。

在成都市中心还藏着这样一个集市,在这“赶集”就像回到了80年代

这样人情味十足的场景在现在的新二村仍然真实存在。

那天进村撞见一个小男孩站在一块搬空的摊点上,一个人来回跑,嘴里大叫着“超人战士变身”,配上弧度很大的动作。旁边的三个还在摆摊儿的阿姨被他逗得咧嘴笑,奶奶站在下面一脸宠溺地呵斥着他。

我觉得很可爱,就拿出手机把这一幕拍了下来,结果奶奶和三个阿姨看到了,我以为她们会指责我,结果并没有,反而她们笑得更欢了,指着我的手机对那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说:那个阿姨把你调皮的证据拍下来了,还不搞快乖乖下来!

在成都市中心还藏着这样一个集市,在这“赶集”就像回到了80年代

也在巷子口遇到过一群闹嚷嚷成群结队的小男孩小女孩,跟着里面手里拿着钱的“大哥”冲到雪糕店,一起挑选了一款绿色的冰棍儿。撕掉外包装,即使都是一个口味也要挨个舔一遍,然后又闹嚷嚷地成群结队地消失在了人来人往的街道里。

在成都市中心还藏着这样一个集市,在这“赶集”就像回到了80年代

这些细小的场景虽然每天都在这里发生着,但却有一股熟悉的味道,钻到人心深处。

很多人把它归结为老成都最原始的市井生活图,但我认为还不够,在我的认知里,真正的老成都标志性的悠闲生活图像依旧是属于“精致主义”的。

而这里,一个由来自各地的劳动密集型人口聚集而成的“部落”,他们落脚在这里,然后相互依靠,构建起了一个无差别的“熟人社会”。

所以在那些场景背后,映射的不止是时光的停滞,还有那些难能可贵的人与人之间没有的疏离感,哪怕是对待陌生人也有那种纯粹的善意和信任。

在成都市中心还藏着这样一个集市,在这“赶集”就像回到了80年代

于这个时代,越来越多倡导精英主义,城市的发展脉络也是高速的,充满了不确定性,而这种向下的、粗糙的、充当各路漂泊人落脚点的新二村,在成都的确是一个可爱的存在。

我们虽然不知道它会不会一直存在,但又有什么关系呢?

现在这里的存续就已经让人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包容和接纳,无论未来怎么变迁,我想成都仍然会是最有人情味的那座城。

文图|海椒

编辑|棐溪

监制丨王红

漫成都小编微信:jinshanmama2014

在成都市中心还藏着这样一个集市,在这“赶集”就像回到了80年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