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零点读诗: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老黄说史 2019-10-14

零点读诗: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人生何不相逢?唐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十月十九日,寓住在四川夔州别驾元持的府中的大诗人杜甫,欣赏到一位女子表演的一段似曾相识的健舞——舞剑器。舞者是位人过中年的女子,其动作变化多端,脚跟不着地,旋转如风,深为叹服。女子舞毕,杜甫上前询问:“所师为谁?”女子答道:“我是公孙大娘的弟子。”

女子的一句话,一下子又让杜甫的思绪速退到52年前的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当时年龄尚幼的杜甫,就曾在河南郾城看到过公孙大娘所表演的剑器舞。当年的公孙娘子,锦衣玉貌,矫若游龙,一曲剑器,挥洒出大唐盛世万千气象。

女子自称名唤李倩,因排行十二,艺名李十二娘,自小聪明,身段姣美,8岁随姑妈游艺河南临颍,姑妈让她师从公孙大娘,精进后在河南、陕西、四川等处献艺。

公孙大娘善舞剑器,舞姿惊动天下,那可是开元盛世时的唐宫第一舞人。她最初只是个民间艺人,在民间献艺,观者如山。自从唐玄宗开设梨园后,应邀到宫廷表演,她的舞姿也是无人能比。

公孙大娘的实力并不是后人臆想的,而有史实可考的。《明皇杂录》载““上(唐玄宗)素晓音律。时有公孙大娘者,善舞剑,能为《邻里曲》、《裴将军满堂势》、《西河剑器浑脱》。遗妍妙,皆冠绝于时。”据说当年草圣张旭,就是因为观看了公孙的剑器之舞,因而茅塞顿开,成就了落笔走龙蛇的绝世书法。

安史之乱后,皇朝由盛而衰,已成白头老翁的杜甫流落到白帝城,想不到竟能在人生暮年还能欣赏到公孙大娘女弟子李十二娘的舞技。虽然李十二娘也已经不年轻了,但是,舞姿却不输入师,杜老师于是感从中来,挥毫写下这首荡气回肠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
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诗的开头八句,先写公孙大娘的舞技高超,如“羿射九日”,“骖龙飞翔”。接着“绛唇”六句,写公孙氏死后,剑舞沉寂,幸好晚年还有弟子承继。“先帝”六句笔锋一转,又写五十年前公孙氏是宫里八千舞女中首屈一指,然而安史之乱后,“宜春”、“梨园”的人才早已烟消云散了。如今只有残存的教坊艺人李十二娘。“金粟”六句是尾声,感慨身世悲凉。

看罢李十二娘的剑器舞,杜甫乐极悲来,联想到自己晚景落寞,便堕入到愁苦的深渊之中。全诗看似在写李十二娘师徒,其实,是杜甫自己在感世伤时。

全诗气势雄浑,沉郁悲壮,见《剑器》而伤往事,抚事慷慨,大有时序不同,人事蹉跎之感。诗以咏李氏,而思公孙;咏公孙而思先帝,寄托作者念念不忘先帝盛世,慨叹当今衰落之情。这正是人们常说的,诗意在诗外。

(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