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张梦瑶从小喜欢色彩,喜爱画笔。她从一个走到哪里就画到哪里的孩童一直画到清华美院绘画专业研究生毕业,画到现在。大自然的风花雪月鸟语花香和人世间的温情冷暖曾赋予了爱思考、爱观察、爱色彩的孩提时代的梦瑶许多幻想和创作冲动,于是她笔下的画图也频频出彩,在许多绘画比赛中脱颖而出。区别于那些炫技、炫形式、争奇斗艳的绘画,在画家张梦瑶的创作中,我们看到的是更多的自然和纯净。不管是油画、水彩画还是色粉画或是其它材料的绘画创作,涂颜勾勒间融入了画家来源于生活的情感和记忆以及对大自然、对生命的虔诚。 张梦瑶,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研究生师从于蒋智南研习水彩,水彩、油画、综合材料作品曾参与“以心接物”、 “青涩创想”、 “巨人杯” 、“2012之舟”等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年度提名展、日本东京大学“现代艺术DRAWING展—景—”、参与“镜与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十人联展、第二届中国当代学院水彩展、第二届全国小幅水彩画展、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百年校庆邀请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五月光华校庆艺术展、于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举办个人展览《ON THE ROAD》。师从于李铁树研习色粉画,作品《失》参与苏州网上画廊优秀作品展,2017年参与制作北京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文艺汇演舞台美术,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北京市东城区书画协会会员、首都书画院会员、北京色粉画协会会员。 作品欣赏: 水彩画《北京胡同》,是2017年初为北京《一带一路》文艺汇演《北京四季》舞台美术进行的多方面取材创作,在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的指导下绘制完成。 西江月:《北京胡同》 作者:董彩霞 茂树青砖黛瓦, 枕石影壁门簪。 朱门绣户夏鸣蝉, 古巷深深美幻。 庭院史悠称颂, 文遗古韵超凡。 星罗密布始元传, 拜访名城众盼。 2019年8月8日于北京 为青年画家张梦瑶创作的水彩画《北京胡同》配诗。 西江月:水云间 作者:董彩霞 古椅案桌茶盏, 扇绢青黛薄烟。 昔风古韵入画帘, 清浅时光唯漫。 四季采风行旅, 悠然畅饮言欢。 此情常在水云间, 人淡茶香致远。 2019年8月9日于北京 为青年画家张梦瑶的水彩创作《水云间》配诗。2014年水彩画《水云间》进入了全国美展复试。 七律:无题(平水韵) 作者:董彩霞 万花凋落严冬寂, 晓月稀星映小楼。 雪打寒窗诗意盎, 长风无语话情柔。 苦研自画添奇趣, 调色涂颜励志酬。 冬去春来如梦逝, 青葱岁月可回头? 2019年10月8日于北京 为青年画家张梦瑶创作的水彩自画像《闻香》配诗。《闻香》曾在法国出展,曾在光明日报上登载。 七律:荷(平水韵) 作者:董彩霞 春有百花秋落叶, 蝉鸣夏夜雪银冬。 荷塘四季皆绮丽, 醉美花时各不同。 水木清华多景胜, 黄园故址岁峥嵘。 料得日复荷莲在, 寂寂无言绽丽容。 2019年10月9日于北京 为青年画家张梦瑶在清华园内创作的水彩组画《荷》配诗。 西江月:小狸猫 作者:董彩霞 灵巧温和九命, 独行特立悄声。 追风破记与人争, 卧枕蓬蒿醉梦。 水色交融挥洒, 横生妙趣纷呈。 猎奇百态扰清风, 浪宠狸猫揽胜。 2019年10月9日于北京 为青年画家张梦瑶的水彩作品《狸猫组画》配诗。 西江月:《荷塘》 作者:董彩霞 老树薄云亭榭, 栖鸭倒影流潺。 轻歌漫舞近春园, 醉美春光无限。 采景择塘一隅, 远观作画山间。 自清佳作动心弦, 昔日荷塘美幻。 2019年10月8日于北京 为青年画家张梦瑶的油画写生《荷塘月色》配诗。 西江月:壁画 作者:董彩霞 美画苍云旷野, 赏观低草群羊。 尘风雁过野茫茫, 春色高原在望。 学用结合体验, 打磨心志寻常。 苦中作乐喜心房, 自信执着向上。 2019年10月9日于北京 为青年画家张梦瑶在中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中心的壁画创作配诗。(大学期间与清美油画专业的师长们共同参与壁画创作及绘制,张梦瑶主要是油画绘制。) 七律:坝上(平水韵) 作者:董彩霞 重山叠翠滦河水, 白桦林深跑马聪。 云淡风萧低草劲, 天高野阔雁凌空。 毡包把酒长歌醉, 坝上寻秋作画匆。 策马扬鞭东风祝, 且诗苦乐尽其中。 2019年10月9日于北京 为青年画家张梦瑶的油画风景组画《坝上》配诗。 七律:眺(平水韵) 作者:董彩霞 寒秋烟雨楼台顾, 芸芸万物罩细纱。 铁轨路丛新广厦, 墟地东柳有人家。 书生异客拆钉户, 浪宠顽童爱乐侠。 谁在灰楼搭画架? 只言调色阅秋花。 2019年8月11日于北京 为青年画家张梦瑶的油画写生《眺》配诗。(二稿) 《灰楼记忆》 灰楼曾是一座四层小楼,坐落在北京清华大学校园外的东柳村,是村子里的拆迁钉子户。与清华大学隔着一条公路、一条铁路和一条新建的高铁路。在女儿(张梦瑶)就读于清华学院的某段日子里,我曾和她客居在这座小楼的顶层,她的油画写生《眺》就是在这段日子里完成的。 这是个独院,室内三面环窗。在寒冷的冬天,从早晨到下午16点多钟的时段里温暖如春,每天都像是在享受日光浴。天气好的时候,拉开北窗的帘子即可看到清晰如画的远山(西山),才子云集的清华大学宿舍”紫荆楼”近在咫尺。我会时常观看清华大学校园深处那座24小时都在冒烟的大烟囱,看烟的走向可以判断风向及风力的大小。闲暇时,倚栏眺望楼下墟地的风景,我看见农家女为三岁的娃娃绕着一株老树环种了鲜花和绿草,我看见稚气未脱的孩童放学后爬树上房,在仅有的一块宽阔的废墟”平地上”嬉戏玩耍,我看见在清晨的小树林里,总有那么几个抱着吉他的校园歌手在轻吟浅唱……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废墟,我爱。 2019年8月11日于北京 董彩霞 西江月:恭王府一隅 作者:董彩霞 王府蝙蝠随见, 山巅赏月奇观。 康熙御笔赐福缘, 古树老藤缠伴。 四顾赏光席坐, 调颜作画幽山。 举眉落笔笑寒天, 醉沐冬阳温暖。 2019年10月9日于北京 为青年画家张梦瑶的油画写生《恭王府》配诗。此作品曾在2008年参加了海南三亚的奥运画展。 七律:荷塘(平水韵) 作者:董彩霞 柳曳蝉鸣传远韵, 涟漪秀水戏鸳鸯。 自清塑立塘池畔, 夜色撩人醉月光。 寄意吟诗思往亦, 调颜润色赏秋芳。 笑谈纨绔时虚度, 承继师风做栋梁。 2019年10月8日于北京 为青年画家张梦瑶的油画写生《荷塘》配诗,画面表现的是清华大学校园内的荷塘一隅。 五律:祥(平水韵) 作者:董彩霞 云淡萧风瑟, 晨曦鸽哨扬。 飞檐栖燕雀, 薄雾锁冬阳。 踱步寻幽静, 悄声赞老房。 涂颜调色板, 寄语祝吉祥。 2019年10月9日于北京 为青年画家张梦瑶的油画创作《祥》配诗。 西江月:印象北大 作者:董彩霞 一塔湖图茂树, 钟亭碑刻远山。 涟漪倒影色斑斓, 绿水鸳鸯作伴。 调色描摹阅景, 闲暇拜访听传。 校园拾趣笑冬寒, 云淡风凄意暖。 2019年8月14日于北京 为青年画家张梦瑶的油画写生《未名湖》配诗。 七律:无题(平水韵) 作者:董彩霞 黄园坐落京郊外, 美幻绝伦盛誉传。 旷世三园繁景胜, 奇珍万木水石山。 夏宫惨被八国掠, 物弃园烧变废垣。 莫忘国殇当奋起, 尽忠职守护家园。 2019年10月9日于北京 为青年画家张梦瑶的油画写生《废墟》配诗。 七律:思(平水韵) 作者:董彩霞 茶饮敲牌说逗乐, 巷深京特数名厨。 长街晨曲传声远, 学子匆匆上路途。 拆建老宅添景胜, 打通南北现京俗。 常思旧日回眸处, 痴念街邻赏画图。 2019年10月9日于北京 为青年画家张梦瑶的油画创作《背影》配诗。 五律:圆明园荷塘(平水韵) 作者:董彩霞 帝园千亩京西落, 绿水青山不老情。 映日荷塘舒锦绣, 再生环水灌千顷。 轻吟浅唱穿塘过, 逐水行舟入画屏。 烂漫荷花浓趣意, 回眸笑盼数蜻蜓。 2019年10月9日于北京 为青年画家张梦瑶的油画写生《圆明园荷塘》配诗。 五律:冬园(平水韵) 作者:董彩霞 木叶凋零落, 凄风秋草黄。 枯枝栖燕雀, 宠犬沐冬阳。 老叟持笼鸟, 时人论短长。 悠悠思过往, 恋恋哨鸽翔。 2019年10月9日于北京 为青年画家张梦瑶的油画《冬园》配诗。 七律:四月天(平水韵) 作者:董彩霞 桃梨梅剪丁香俏, 连翘迎春沁暗香。 绿树春深疏影落, 花菲日沐暖风扬。 人间四月添绮丽, 水木清华入画廊。 调色留芳思悟语, 韶年不负好时光。 2019年8月12日于北京 为青年画家张梦瑶的油画写生《水木清华》配诗(二稿) 西江月:紫荆楼 作者:董彩霞 绿树鲜花辉映, 寓楼操场毗连。 校园深处起炊烟, 静夜窗明隐现。 汇聚良才研造, 厚德载物承传。 鸿途矢志作舟帆, 聪慧敏学堪赞。 2019年10月8日于北京 为青年画家张梦瑶的油画写生《紫荆楼》配诗。紫荆楼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宿舍楼,每到夜晚,每一个窗口都闪烁着灯光。从远处看,紫荆楼的独特构造在灯光璀璨的映衬下令人欣怡且别具梦幻。 西江月:中山公园之冬 作者:董彩霞 凄寂萧疏朗日, 枯枝衰草寒冰。 老屋古树望山亭, 绿瓦长廊雅静。 浪宠栖檐浓趣, 冬园作画独行。 冷风拂面亦多情, 猎异挥毫弄影。 2019年10月9日于北京 为青年画家张梦瑶的油画写生《中山公园的冬天》配诗。 五律:春色(平水韵) 作者:董彩霞 春花多秀色, 木叶斗芳菲。 雀鸟穿庭树, 白鸽鸣哨飞。 居高观远景, 提笔绣春晖。 不舍尘封地, 几多梦里回。 2019年10月9日于北京 为青年画家张梦瑶的油画《春》配诗,此景展示的是北京西城一隅的春色。 七律:宣武艺园(平水韵) 作者:董彩霞 孤藤老树梅枝俏, 岸畔塘亭燕语喃。 天降飞花飘四野, 银遮万物换新颜。 采得绮丽描仙境, 巧绘怡园入画帘。 趣韵寒天调色板, 但求诗意尽豪端。 2019年10月9日于北京 为青年画家张梦瑶的色粉组画《宣武艺园》配诗。 色粉画《景山公园》 五绝:思(平水韵) 作者:董彩霞 青山多瑰丽, 静默始元朝。 极眺黄龙脊, 垂怜芳草妖。 2019年10月14日 于北京 为青年画家张梦瑶的色粉画《思》配诗。此作品是张梦瑶师从于色粉大师李铁树时在北京景山公园一起写生时的作品。大师已仙逝,题诗追思,师恩永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