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末老照片110年前的农民生活,到处都是土味

 悟道斋老来学 2019-10-14
1909年,美国地质学教授张伯林来到清朝考察,并用自带的照相机记录了所经之处的社会状况和自然风光。本文选取了有关农民、农村的影像,看看110年前农民的生活是什么面貌。当初清朝处于宣统皇帝的统治下(载沣监国)。
110年前,农村的粮食蔬菜没有农药残留,鸡鸭鱼肉也没有激素,可能还山青水秀,这样的环境你愿意穿越回去吗?能寄托你的乡愁吗?不过你别忘了,那时候没电视没手机没网络哦!
其实,即便那时候农村环境好,你肯定是不愿意回去的,不是没电没网络的问题,而是农村社会凋敝、缺衣少食的问题。那些经济条件很好的地主老财,也不愿意待在农村,而是逐渐迁移到了城市。
清廷投向农村的资源很少很少,几乎没有医疗、教育、交通这样的公共服务。相反,官府还在农民头上添加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筹集款项到城市举办新政。
清末农民的生活比较艰难,一年吃不了几回肉。别说肉了,吃点白面、大米这样的细粮都不容易,粗粮野菜才是餐桌上的常态。稍微有点天灾人祸,就得挨饿,甚至得离乡背井去讨饭。农村的秩序越来越紊乱。
你看他们的精神状态怎么样?那时候农村比较封闭,农民们在生活中都是自给自足,与外界交流很少,所以看到外国人就感到很稀罕。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首古诗描述了自古以来插秧的场景。大家要注意,农民插秧是倒着走的,行话叫“退栽”,南方的同学都懂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古民居,很多都是青砖蓝瓦、四梁八柱的风格。其实,这是大户人家的院落,普通农民家的房子都是土坯结构,经不起长期的风雨侵蚀,基本上撑不过20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