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论衡》之碎语杂言(20)——福虚篇第二十

 紫微o太微o天市 2019-10-14

读《论衡》之碎语杂言(20)——福虚篇第二十

一、

善行善为,若为图“天应”福报,心会很累的。存善念,重德行,其实是为心安。心安,心畅,自然少有忧心烦恼,正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圣贤著论劝人为善,有些“天应”事例或确实为虚,却无碍其为教人善行之道。受善化之教,则善者更专于善;善恶之念共存者将近善;与善相悖之人,或将弃恶从善,或仍冥顽不化。至于天应善恶,那都是虚言,只不过是世人的心愿而已,当不得真的。尽管如此,还是心存善念为好,毕竟善人方能善已,作恶总会令人唾弃。

二、

据史料记载,楚惠王八年,白公胜作乱,囚惠王并欲杀之,惠王随从屈固背负其出逃,得以活命,而后终平叛恢复王位。由此例可见,惠王身边是有不惧身死的忠心侍从的,或许正是因为惠王平时常有不忍“庖厨监食者”死而吞“蛭”之类的行为。惠王吞了“蛭”,虽“腹有疾而不能食”,却能借令尹之口将其所虑、所为传与“庖厨监食者”及其他大小臣属,且后来“蛭出”、“久患心腹之积皆愈”,窃以为此非天佑惠王,而是惠王既贤且智。白公作乱,系因白公胜欲争王位,而惠王遭难时,先有随侍拼死相救,后有楚人自发起兵助其平叛,此皆得益于惠王平素以仁德待臣属之功。虽不敢苟同文中所言惠王之三“不肖”,但若说惠王吞“蛭”后“久患心腹之积皆愈”是因天“祐”,赞同王充的说法,“曰,此虚言也。”

三、

古时君王身边臣子,确有智慧过人者。他们既有渊博知识,又善解君王心意,再辅以巧舌如簧,焉能不为君王赏识?正所谓“货卖帝王家”。如文中所记,令尹知惠王吞“蛭”,竟“再拜而贺”,直言“病不为伤”,或许令尹乃通医术之高人,早知惠王所患腹疾,且晓惠王德性,故意使“庖厨监食者”与其联手设计为惠王治病。为何会有此想法呢?需知,君王的膳食岂是小事?怎会出现“食寒葅而得蛭”这类的事?“庖厨监食者”焉敢如此马虎?而令尹既通医药之术,又知惠王德善本性,便以“天道无亲,唯德是辅。王有仁德,天之所奉”这般讨惠王欢心的话,巧妙地将惠王的纠结化为无形。而惠王食蛭的故事,亦当是由令尹之口广传于外,既赞了惠王之德,又昭告天下“王有仁德,天之所奉”,此事上得君王之欢心,下虏臣民之忠心,此不正是当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相”的职责吗?亦彰显了令尹的聪慧。楚国有此令尹实乃惠王之幸!

四、

孔子,千载所传的圣人,自是见多识广,然而依文中所举之例,孔圣人竟也有迂腐误人之时。其实也是正常。孔子其时,怎知生物基因之说?宋人父子,一年瞎一人,与那“白犊”何干?其时农人之家,牛为耕作重器,竟因孔子一句“以享鬼神”,初生的“白犊”便无辜成了祭鬼神的“牺牲”,专职传道的孔子当真不懂农人之不易,真的害人不浅。不知此故事是否为实,亦或是后世儒者为颂孔圣而杜撰的?或许真的是“虚言”传书,因为那场宋、楚之战发生后四十余年,孔子方才出生。史上有些“传书”,虚言者真不少。令宋人父子俱盲、祭“白犊”“以享鬼神”,直至战乱平定后再令那父子“俱视”,此为“修善积行神报之效”?所谓吉祥之兆,就是先使人遭眼盲大难,艰苦度日后再令其“俱视”,如此“神报”,实可称之为“神遣”。

五、

世间有很多习俗,其中不乏众多忌讳说辞,其实都是经人之口相传相承的。如若细问是否确有其事,大多会答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更有人会说“人家都这么说,自然是要信的”。史上传书有虚有实,世间传闻亦是虚实有间。不知为何,往往实情常被质疑,而明明是虚言却得以广为流传。世人明知有“三人成虎”的故事,却常有人就是愿意成为那谬传原意的“三人”,甚或有意传以歧义,或是觉得好玩儿?于是,便无端生出了太多的“三累”、“三害”。何必呢?于他人为害,于已又有何益?善人善已,还是少些谬传为好。至于那些所谓的民间忌讳,遇见也无需争辩,没有什么意义,与吾无关,一笑而过。

六、

诸子百家孰优孰劣?恐非吾辈凡人所能鉴。传至今日,对于国人而言或许接受孔孟儒家思想者居多,信奉老子道学者稍逊。至于其他嘛,虽也有传承,但近忽于失。缘何如此?孔孟之道与老子之道更成体系,亦更受历代帝王青睐,尤其是儒家学说,推仁善,崇礼义,重德行,着重以顺天之道教化世人,在帝王统治者眼里,顺臣、顺民多了,江山自然便会稳了。故而儒家也好,道家也罢,亦或其他诸子之论,能得数千载传承,自然是有其存在的道理,当然其中亦不乏偏颇、虚妄之言。品味诸论,宜应有辨。文中提到,“天下善人寡,恶人众。”不敢苟同。大善之人或许“寡”,小善、“阴”善者世上却也不少。何谓“恶人”?至恶者亦非众,而人们印象中的“恶人”,实际上多为一些身染恶习的人、重私而轻公的人,这类人大罪不犯,小恶不断,偶尔也会有些善行的。所以,或许应说,“天下至恶至善者寡,小恶小善者众”。“善人顺道”,是为顺应普世道德价值;“恶人违天”,当是违逆了世间人伦。“福虚”何来?所谓天之福报,无非是人们的美好愿景罢了。尽管“福虚”,还是具善心、行善为的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