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衡》│龙虚篇(2)

 紫微o太微o天市 2019-10-14

2019年5月18日,星期六,农历己亥年【猪年】四月十四

今日品读王充《论衡》之论衡卷第六——龙虚篇第二十二(2)

《论衡》│龙虚篇(2)

【原文之二】

夫天之取龙何意邪?如以龙神为天使,犹贤臣为君使也,反报有时,无为取也。如以龙遁逃不还,非神之行,天亦无用为也。如龙之性当在天,在天上者固当生子,无为复在地。如龙有升降,降龙生子于地,子长大,天取之,则世名雷电为天怒,取龙之子,无为怒也。且龙之所居,常在水泽之中,不在木中屋间。何以知之?叔向之母曰:“深山大泽,实生龙蛇。”传曰:“山致其高,云雨起焉。水致其深,蛟龙生焉。”传又言:“禹渡于江,黄龙负船。荆次非渡淮,两龙绕舟。东海之上有菑丘訢,勇而有力,出过神渊,使御者饮马,马饮因没。訢怒,拔剑入渊追马,见两蛟方食其马,乎剑击杀两蛟。”由是言之,蛟与龙常在渊水之中,不在木中屋间明矣。在渊水之中,则鱼鳖之类。鱼鳖之类,何为上天?天之取龙,何用为哉?如以天神乘龙而行,神恍惚无形,出入无间,无为乘龙也。如仙人骑龙,天为仙者取龙,则仙人含天精气,形轻飞腾,若鸿鹄之状,无为骑龙也。世称黄帝骑龙升天,此言盖虚,犹今谓天取龙也。

【字词】

1、菑丘訢:春秋时齐王派往吴国的使臣。菑(zī),此处指姓;訢(xīn),同“欣”。

【拙解】

那么天召龙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以龙神为天派下的使者,就如同贤臣为君王的使臣一样,会定时回返报告,无需召唤。如果认为龙是逃遁不归,那便不是神之所为,天也就无需做召回的事。如果龙的本性当生存于天上,那么在天上生活定会在天上生子,无需又到地上生存。如果龙常有升天降地之时,那么降在地上的龙生子于地上,龙子长大,天召其回,则世间说雷电当为天怒,可是召龙之子升天,无需发怒呀。况且龙的居所,常在水泽之中,并不在树木之中房屋之间。何以知是这样?叔向的母亲说:“深山大泽,确实有龙蛇存在。”传书中说:“山达到一定高度,便可兴云起雨。水达到一定深度,会有蛟龙生存其中。”传书又说:“禹渡长江,见一黄龙背负着船前行。楚国人次非渡淮河,有两条龙绕船游动。东海之上有个人叫菑丘訢,勇猛有力,外出路过一神渊,令驾车人者饮马,马饮水时被淹没。菑丘訢大怒,拔剑跳入神渊之中追马,看见有两条蛟正在吃他的马,于是挥剑击杀了那两条蛟。”由此事可说,蛟与龙常在深水之中,而不在树木之中房屋之间是明确的。在深水之中,便属鱼鳖之类。鱼鳖之类,何以能上天?天召龙,又有何用呢?如果以为天神需乘龙而行,但天神往往恍惚而无定形,出入亦无阻隔,当无需乘龙。如果说是仙人需要骑龙,天是为仙者而召回龙,那么仙人身具天赋予之精气,形体轻盈可以腾空飞行,宛若鸿鹄一般,也无需骑龙。世间称黄帝骑龙升天,此说大概为虚言,与如今所说天召龙一样。

【小议】

古时,人们对自然界的很多事是无能为力的,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不可抗力”,既然无法抗拒,便认定那是天所为。于是,便创造出了大量的“神话”,谁知那些“神话”经世人相传竟渐被信以为真,有些甚至由“传书”作为历史载而传世。禹过长江,其所见负船之黄龙,或许那只是一江豚;楚人次非所杀的“绕舟”两龙,或许只是淮水中两条大鱼;而菑丘訢剑杀的食马两蛟,莫非只是两条鳄鱼吧?有人或许会问,何以验之?吾非专业研史者,不知如何证之,只是那些传书所言的故事太过玄虚,借用王充对“世称黄帝骑龙升天”一事所作的结论,“此言盖虚”!国人当敬华夏之三皇五帝,传颂一些神话故事也是无可厚非,只是不宜将那些过于“神化”的东西当作历史,将一些确为虚妄传言信以为真。


王充(公元27年-97年),字仲任,东汉时期思想家,唯物主义者。

《论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仅存篇目,实存八十四篇,是东汉思想家王充重要的唯物主义著作,展示了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但也包含了一些重“命”思想。《论衡》的出现,在中华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由于作者身处的时代使其世界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影响其著作的历史重要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研究和对待历史经典和思想文化的科学态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诸子百家各有千秋。品读国学经典,从中汲取有益养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