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忆是不老的岁月(校庆篇)

 老鄧子 2019-10-14

时光荏苒,流年飞逝,再过个把月,母校溪口中学即将迎来五十华诞,这是多么可喜可贺的事情啊!母校就像一棵愈发苍翠遒劲的大树,横斜逸出的那一枝,赫然印着:1993—1996。那是我们与母校朝夕相伴的三年,是青涩懵懂的三年,更是充满回忆的三年。

 邀请函

溪口中小与溪口中学遥相呼应,中间只隔一条从院洋坑流淌而来的小溪。因为毗邻,因为恩师,或白天,或黄昏,抑或夜里,我常信步于溪口中学。校园的一切既熟悉,又陌生。但那天,就在带学生瞻仰将军纪念馆的那天,一个四野明净、天朗气清的日子,我对树荫下的台阶,台阶上空荡荡的坪,坪后葳蕤的山坡,蓦然涌起强烈的情愫。原来,恰好明媚的天气,目之所及的旖旎,抑或穿林打叶的清风,都能拨动心中的情弦。就像演绎到紧要节点的小品,或情感迸发时的讲述,恰到时候的背景音乐一起,就触动泪腺,让人情难自已。

 孔子像落成合影(左起:张伟泉、李伟明、杨晓松)

一个毕了业的学生回到小学,见了我,说,她的记忆都被磁砖覆盖了。嗬,多么真切的描述!当我每每走进溪口中学校园里的时候,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沧海桑田,时过境迁,学校巨变。曾经的楼舍不复存在,曾经的小径已被掩埋,曾经的脚印杳无踪迹……若不是还有恩师这条纽带牵系着,还有什么能羁绊我们的情感?就像在宅基地盖起的新房,老房子无存,除了照片,除了回忆,父母才是唯一的情感维系。

 溪口中学大门

我久久地伫立着,贪婪地呼吸着潮润的空气,努力从中找寻熟悉的气息。

校门如故。门前依然是条缓缓而下的公路,旁边依然是一条流水潺潺的小溪。波光明灭,泡沫聚散。曾经,每到傍晚,我们三三两两到溪里去洗澡的情景一去不复返了。一进校门,矗立的描有雷锋像的砖砌屏风,不知什么时候拆除了。想当初,这是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每至春和景明,百花盛开,分外妖娆。临近毕业,大家纷纷在这合影留念。食堂边上的那口老井,仍旧汩汩冒着。那时,人多水龙头少,惟这口水井旁的水龙头,最是争相抢占的风云之处。那些年级高、手劲大的人,立显优势,无不自豪。水井旁是一栋平房,那是我们的膳厅。空旷的很,可以摆下几十张四方桌,但没有凳子。我们8人一桌,围站进餐。桌中心放着花花绿绿、大大小小、高高矮矮的瓷口杯,装的酸菜,要维持一星期。有时也打牙祭,到本校或外校卖菜的阿姨那买青菜,稍好些,买猪头皮。但自从一个卖菜阿姨从盛菜的大脸盘里捞起一只异常肥硕的蚯蚓后,生意日渐惨淡,无人再问津。

 左起:张新春、李小敏、刘可明、杨晓松、张伟泉

漫步绿荫下的台阶,这是当时上下课的通道。而今,夹道的树木更加蓊郁繁茂。许是上下人少,许是淫雨霏霏,阶上青苔更绿,两旁草色更青。原先的两层教学楼,不见影踪,空荡荡的坪里,孤零零三张水泥乒乓球台,愈显岁月孤寂。那年月,男生们都愿意站在二楼的栏杆上,晨昏诵读,谈天说地。有时也看女生过往,时而欢笑,时而恶作,极尽调皮。当年荒杂的学校操场,现在,边坡上的松树已亭亭如盖。紧邻的后山,是最让我们咀嚼的地方,尤其冬夏季节。中午,傍晚,三五成群往后山去。或带英语书,或携政治书,总之,尽带要背的书去。或树底下,或山凹处,或灌木丛,甚而墓地,都是我们的根据地。累了,困了,天为被,地作床,聊天,睡觉,皆可。

就这样,一草一木,一楼一舍,一石一径,情深意浓,留恋无限。

留恋的,不止于此,还有老师。

恩师信件

刘可明老师是1班班主任,是我的班主任,教语文。他是1班唯一一位从“一”而“三”(即初一到初三)的老师。在当时的3个班级中,1班其余科目的老师如走马灯似的频繁更换。尽管如此,我们受益于老师们敬业、奉献的高尚师德与情操,并未影响大家的学业。白天的课程自不必说,按部就班。每到夜幕降临,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老师轮流下班辅导。排疑解难,考试改题,谈心勉励,每一夜,在老师们的陪伴下,过得充实又满足。甚至,教室灯已熄,好学的同学,仍在烛光里挑灯夜读,奋笔疾书,直至三番几次催促,才依依不舍熄了蜡烛,回宿舍就寝。学习的劲头前所未有,老师的教学尽职尽责。至今呀,大家还回味教室里幽幽的烛光,老师和学生热火朝天、孜孜不倦的背影。就在我读龙岩师范那年,刘可明老师也从溪口中学升调新罗区方志办工作。同一座城,依然有着很多接触的机会。于是,或有空隙,就去拜访,谈往事,谈学习,谈生活,也谈青春躁动的心。后来,我师范毕了业,工作不顺,前景不明。于是,我们互通信件,逐渐地,抚顿了一颗曾经迷茫的心。

恩师墨宝

陈发源老师是2班班主任,教数学;李伟明老师是3班班主任,教英语。他们都是刚毕业分配的老师,青春洋溢,帅气爆棚,且热衷篮球。因与我们年龄相近,所以,他们少了老教师的暮气与威严,竟相处得很好,尤其在我们毕业参加工作后。熟识我们的人,都十分艳羡这种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欣于所遇,近水楼台,常与李伟明老师悟言一室之内,或放浪形骸于外。仰观宇宙,俯察品类,游目骋怀,快然自足。多年前的一夜,陈发源老师从太拔中学来到溪口。师生相聚,少不了把酒言欢,回忆往事。酒酣耳热之后,相邀打“八十分”。在中学教职工宿舍里,我们就这么甩牌,洗牌,你追我赶,通宵至天亮。难忘的夜,难忘的聚,可遇不可求。尽管陈老师事后笑谈:“没见过这么狠的人,师徒四人通宵了一夜。”

与恩师合影

这三年,还遇到很多优秀的老师,如吴建春、李小敏、林文良、张强华、杨洪祥、江华贵……还发生很多有趣的故事,如蓝桂生老师在停电的夜里,为每一桌买了蜡烛,可那几个男生不意学习,玩起蜡烛,惹得他怒火中烧;每到早上或傍晚临近进餐时候,只要吴建春老师往台阶下操场边一站,那些“读书不用功,吃饭打冲锋”的学生就敬畏地止住了脚步……

纸短情长,这些老师,这些故事,任光阴如何流转,都是不老的回忆!

合影(一)

合影(二)

合影(三)

溪口中学鸟瞰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