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见过太多尖子生,人到中年郁郁不得志”

 自华居 2019-10-14

授权自海绵读物(x3shao)

时隔五年,某乎用户林盛儿火了。

这个小孩实在不讨喜,五年前的他,一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人生赢家形象。

但五年后的今天却完全是另一番状态。

我把他转发到群里的时候,大家都是一阵哈哈哈哈哈哈哈。

这小孩太打脸了。

过了一会,大家都陷入了无言的沉默,我说了一句。

“他好像条狗啊”


大家都一起说 ,默泪了,求别揭穿了。

哪个人年少不轻狂?

越是年少,越爱幻想,也就越中二。

谁都有中二的时候,特别是高三一毕业,年少轻狂,大学通知书在手,就认为自己会像网文一样飞升,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然而社会的一顿毒打就让认为成绩决定阶层的“林盛儿”认怂了,表示有个3500元的工作就好。

这时候群主老黑发话了:你们都别笑话人家了,自己混成个咋样?

众人不语。

01

老黑说,他们班里有一A同学,是从小的佼佼者。

他比别的孩子聪明得多:学得快,老师的公式总能举一反三。懂得多,别人还没有见过的定理他都懂。反应快,同学才开始做第三个选择题,他已经开始做填空题了。

他初中、高中、大学一路名校。

考入大学后,终于冲破束缚的他,却开始吊儿郎当。每天出入网吧,逃课,作弊。坑蒙拐骗地毕业,却再也没有混出点什么。

如今,他几乎每年都要换一个工作。

他觉得做银行太枯燥,生活没意思;他跟企业老总拍桌子,说不认同他们的企业文化;他听不了老板的批评,心情一糟就跳槽;他选择创业自己单干,跟合伙人谈不拢半年就一拍两散。

当年被宠上天的天之骄子,如今浑身的负能量。

究其根源,是骄傲的他发现高手如林的大学里,他不再呼风唤雨。一直都站在金字塔顶尖的他,不知道如何面对这样的自己。

于是,从高处跌落,便再无勇气爬起。

02

为什么小时候优秀的人,长大以后反而会慢慢变得不优秀呢?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凡人,所谓凡人,没有移山填海的毅力,没有苦心孤诣的强大心智。

说难听一点,我们做事情的动机其实和海洋馆的海豹差不多,是为了眼前的那一条小鱼干,顶一次球,给一条鱼,再顶一次,再给一次。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不断收到正向的反馈,才能继续保持前进的动力。

做学生的时候有一个特点,这种反馈的周期特别短,反馈的机制特别简单。

你好好学习了,考题就会做;考题会做,成绩就好;成绩好了,家长老师就表扬你,你就成了别人家的孩子;成了别人家的孩子,你就有优越感,你下次就更加努力学习。这就是反馈机制。


反馈周期呢?每学完一个单元,会有一个单元考,周期大致是一个月。

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你努力集中冲刺一个月,就能看到努力的效果,就能拿一个全班前几名,然后家长老师表扬,你会觉得心里特别爽。

然而到了社会上呢?

付出和回报永远不可能达到完全公平。

很有可能你勤勤恳恳干3年,混的不如关系搞得好的同事,你同桌不努力工作天天睡觉,你努力工作,你同桌家突然拆迁了,完。

你看,反馈机制其实是这样的。

学生时代的反馈机制,是考验不了人在毅力这个维度上的水准的。

所谓毅力,是你不论在顺境还是逆境中,坚持做一件事,哪怕暂时看不到希望,哪怕努力和回报没有线性相关,也不放弃。

真正优秀的人,不是单纯依靠学生时代的短暂反馈作为学习前进的动力的,比学习更重要的,是拥有毅力和逆商。


所以无论是林盛儿还是A同学,他们拥有很强的学习天分,也享受着天分与之带来的优越感,可是他们不明白,学校里的评价体系和社会的评价体系是不一样的。

一旦挫折来临,优越感丧失,却没有与之匹配的应对困境的能力,他们很快就坠入谷底。

或许经过这5年的锤炼之后,他们终将会懂得,985211不是什么金饭碗,只是代表某一个阶段你还做得不错,为下一个阶段打了个不错的基础,仅此而已。

越往高处走就越如履薄冰。

众生皆苦,谁心里都有一把尺子,量量自己,量量别人,都不是滋味。

03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Carol S. Dweck在《Mindset: The New Psychlogy Of Success》(心态致胜)里说:人们采取怎么样的心态,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他把人的心态分为了两种:定性型心态和成长型心态。

抱有第一种心态的人,相信天赋决定一切。凡是遇到困难和错误,都会归咎于自己“笨”。

抱有第二种心态的人,相信天赋只是起点。他们相信人的才能需要后天的培养,会把困难视为挑战,并从中学习成长。

作者同时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说:

想象有一天,你在一门很重要的课上得了一个C,于是你特别失望。你走出教室,发现自己的车贴了一张罚单。你越想越觉得自己倒霉,于是你给好朋友打了一个电话寻求安慰。可是朋友听了却淡淡地回应了几句,再无其他。

定性型的人觉得,“我是一个loser”,“我是个白痴”,“努力根本没有用”,“我的人生好失败”。

其实,那些东西只是一个成绩,一张罚单和一通电话。

反之,成长型的人会开始思考,“这回得了C,应该想想哪些是我薄弱的环节”,“先把罚单付了吧,下次这里可不能停了”,“我得再去问问那个家伙是不是今天心情不好”。

小时候总听学校和家长们说,你要考上品牌大学,你要赢,然而林盛儿的例子带给我们的反思是: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认清失败,面对失败,拥抱失败。

有很多人生问题,靠想是想不明白的。应该丢给自己去实践,去寻找答案,去做好准备。

走出学校不再有标准答案,人生也充满阴晴圆缺。

就像王小波说的: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但即使被锤,也要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生活会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脱胎换骨,直至闪闪发光。

 - THE   END  -

作者:海绵,95年双鱼女。大学四年游遍中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还开过一家半吊子私厨店,带着一颗不着调的好奇心去感知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