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览】这35方印玺你一定要看!

 自华居 2019-10-14

扫码关注,传承古今

上海博物馆收藏了战国至清初各个历史时期的官私玺印400余方,印章作为权益和凭信工具,战国时期已普遍使用,至汉更盛。其刻铸技巧熟练,钮式朴实多样,印文章法自然而富变化,虚实相倚,往往在不平衡中取得整体和谐的美感,这是当时印章制作者的艺术创造,文字书法亦充分反映出时代面貌。

在此特收集三十五方上博馆藏的不同时期玺印,不仅有先秦两汉时期的各种官印,也有明清以降开山立派级的大师作品。在玩味同时,体会一番古人篆刻之高妙。

涡纹玺

时代:西周

尺寸:直径2.9 厘米,高1.0 厘米

巴蜀图符玺

时代:战国

尺寸:直径3.4 厘米,高1.2 厘米

春安君玉玺

年代:战国

尺寸:纵2.3cm,横2.3cm,高1.9cm

质地:玉

上赣君之信玺铜玺

年代:战国

尺寸:纵2.1cm,横2.2cm,高1.3cm

质地:青铜

匈奴相邦玉玺

年代:战国

尺寸:纵2.45cm,横2.45cm,高1.82cm

质地:玉

战国“陈之新都”铜玺

年代:战国

尺寸:纵2.8cm,横2.8cm,高1.7cm

质地:青铜

荜闺苑监铜印

年代:汉 灵帝

尺寸:纵2.4cm,横2.4cm,高2.5cm

质地:青铜

河间王玺封泥

年代:西汉

尺寸:纵3.25cm,横3.4cm

质地:黑泥

康陵园令铜印

年代:西汉

尺寸:纵2.4cm,横2.4cm,高2.13cm

质地:青铜

武意玉印

年代:西汉

尺寸:纵2.3cm,横2.3cm,高1.65cm

质地:白晶石

西汉 逎侯骑马铜印

年代:西汉

质地:青铜

西汉“广汉大将军章”银印

年代:汉

尺寸:高2cm,纵2.35cm,横2.35cm

质地:银

西汉新“设屏农尉章”银印

年代:西汉

尺寸:纵2.25cm,横2.25cm,高2.2cm

质地:银

东汉 魏霸玉印

年代:东汉

尺寸:纵2.8cm,横2.9cm,高1.9cm

质地:白玉

“齐王国司印”铜印

时代:唐

尺寸:高3.64 厘米,纵5.65 厘米,横5.65 厘米

“神虎第一指挥第三都朱记”铜印

时代:北宋

尺寸:纵5.5 厘米,横5.43 厘米,高4.83 厘米

“管领本投下中兴等路民匠达鲁花赤印”铜印

时代:元

尺寸:纵8.2 厘米,横8.1 厘米,高7.6 厘米

韩约素“口衔明月喷芙蓉”牙章

时代:明

尺寸:纵3.9 厘米,横3.95 厘米,高2.95 厘米

何震“笑谈间气吐霓虹”石章

时代 明

尺寸:纵4.05 厘米,横3.9 厘米,高7.1 厘米

文彭“七十二峰深处”牙章

时代:明

尺寸:纵3.1 厘米,横3.1 厘米,高4 厘米

汪关“张炳樊印”石章

时代:明

尺寸:纵4.55 厘米,横4.55 厘米,高3.2 厘米

蒋仁“真水无香”石章

时代:清

尺寸:纵3.3 厘米,横3.25 厘米,高8.25 厘米

“多罗定郡王印”银印

时代:清

尺寸:纵10.8 厘米,横11 厘米 ,高11.8 厘米

戴本孝“冒襄”六面石章

时代:清

尺寸:纵2.25 厘米,横2.25 厘米,高4.55 厘米

丁敬“扬州罗聘”石章

时代:清

丁敬刻两湖三竺卍壑千岩石章

年代:清 乾隆

质地:煤根石

邓石如“淫读古文甘闻异言”石章

时代:清

尺寸:纵3.1 厘米,横3.2 厘米,高5.3 厘米

浮雕“八仙上寿图”田黄石章

年代:清

尺寸:高8.3cm

质地:石

黄易刻小松所得金石石章

年代:清 乾隆

质地:青田石

徐三庚“延陵季子之后”石章

时代:清

尺寸:纵2.7 厘米,横2.7 厘米,高5.3 厘米

黄士陵“黟山汪氏”石章

时代:近代

尺寸:纵2.3 厘米,横2.3 厘米

赵之谦“赐兰堂”石章

时代:清

尺寸:纵3.4 厘米,横7.3 厘米,高4.8 厘米

近代 胡钁 “硬黄一卷写兰亭”石章

年代:近代

质地:青田石

吴昌硕“仓硕 俊卿之印”两面石章

时代:近代

尺寸:纵2.25 厘米,横2.3 厘米,高8 厘米

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才是真爱哟

扫码关注,传承古今

藏品推荐

包老包真,上手不满意包退

明代双螭出廓璧

清早期和田玉酒杯

明代白玉蝴蝶包金彩宝胸针

明早期和田白玉卧牛

清乾隆白玉福寿童子

有意购买者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好友,口令“买买买

玺印的产生最早要追溯到商周时期,到春秋战国时期应用的更为普遍。45方古代高清印玺,一眼看尽中国篆刻之美!

古代的印玺是中国文物宝库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收藏、鉴别、研究对中国文字的产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印玺包括了鸟篆、大篆、小篆等各种字体,虽然它的体积都很小,却是文物收藏的重要项目。

印玺的产生年代很难考据,普遍认为它始于三代之时。印玺的用途、形式各有不同,是经过一个漫长的时期变化、发展而形成的。它最初产生于装饰作用,用玉石做成,佩戴随身,没有一定的定制;后来对美观的要求越来越高,印玺的花纹、文字也就越来越复杂,个人的姓名、官衔也都成为必须的内容;随着配饰风气的增长,印玺成为一种信物,作为一种凭证的出现是到秦代的事了。到秦始皇的年代,只有皇帝的印章才能成“玺”,而官民成“印”。古印玺为官印或姓名印,到唐宋开始出现表字、堂号、斋名等内容。汉印的主要目的已经发展为铃盖,文字比前代有所改易,古朴典雅,有很高的艺术性。汉代印玺的使用,更加明确了级别定值,如皇太子用金印龟钮,诸侯王用金印骆钮,二千石以上官员用银印龟钮,六百石以上官员用铜印鼻钮等等;再如太子将军称作“章”,其他人员为“印”等等。六朝开始出现朱白文,产生较大的变化。唐代印章多变化创新,但许多文字偏离了六义,无古法可循。宋代崇尚纤巧,字型、印形开始出现较大的变化,异形闲章出现。元代的一些著名文人力图复古,多作朱文。明代开始有人较系统的整理、研究古代印玺,一些收藏家把收集到的古印进行拓印刊行,使古代印玺文物的收藏和研究逐步走上正轨。

印玺的名称各有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玺

三代以前诸侯大夫之印通称玺,秦始皇以后为王者独用,以后历代皇帝御玺体形、文字各有变异,但绝大部分都为螭虎钮。

2.印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印的名称,但不普及,秦印时期的官印通称“印”。六朝时朱文、白文并行。传世文物中汉印较多,据考证起源于封泥。

3.章

汉代印和章并称,而称章的地位更高些,如传世文物“广武将军章”、“御史大夫章”等等。

4.记

与章并称,都有识记的意思,如传世唐代观音“大毛封记”、宋代的“永定关税新记”等等。

5.印章

印和章连称,汉武帝时期有这种叫法,如传世文物“校尉之印章”封泥“丞相之印章”等等。据考证这与当时尚五行说有很大关系,喜用五字,“之”、“印”、“章”有时是用来填数的。

6.宝

皇帝用玺的别称,武则天觉得“玺”的发音接近于“死”,就改称其为宝,以后历代皇帝就沿用下来。

7.关防

明太祖时,为防止官僚之间用空白官方文书舞弊,加强关防,就采用半印公文制,如同战国时期的合符一般,来勘测公文之真伪。后来尽管这种半印制度废弃了,但官员们仍称官印为“关防”。

印玺的质地、材料差别较大,夏、商、周及三代以前均为玉印,与当时的道德观有联系。秦汉时期只有天子才能用玉印,所以秦汉以后玉印传世很少,是非常珍贵的文物。金银、银印在汉代是出现,从文物、艺术鉴赏的角度看,其材质上的贵重还在其次,它只不过是印玺拥有者的身份地位之象征而已。按照当时的规定,汉代俸禄为二千石的官员,使用银印龟钮,而更小的官员只能使用铜质印。古印当中有极少数印章使用宝石、玛瑙刻成的,于文字艺术无益,只是因为印料贵重罢了。瓷印大约出现于唐宋之间,质地坚硬不易刻制,有点类似玉印的效果。石印在古代未曾出现,宋代才开始有私印出现,传世极少,宋代石质印章很普遍,易于镌刻,效果古拙。象牙、犀角都是汉代低级别官员使用的印章料后世的私印也经常使用,但这些骨质材料较粗软,时间久了字形会变。

篆刻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之出现,是随着唐宋文人画的勃兴而兴起的。诗、书、画、印的整体艺术观念,是画家、书家们注重在作品上钤盖姓名、别号、斋馆名号等印章。所以即使是那些优秀的篆刻原件已不复存在,我们依然可以欣赏到印章的图像。

文、何为明代杰出的篆刻艺术家,占据着印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文彭(1498—1573)是明代大画家文徵明的长子,他的巨大贡献是开创了“石章时代”,书画家亲自操刀治印,石章风行印坛,明清篆刻艺术继秦汉古印以后至复兴,文彭功不可没。何震(?—1604)与文彭亦师亦友,其风格多变,整体面目苍劲古拙,在印坛有极高声望,在当时的许多文臣武将都以得到何震一印为荣,待何震死后有片石与金同价之说。

邓石如是清代最优秀的书法家、篆刻家以及艺术理论家之一,生于1743年,卒于1805年,著有《完白山人印谱》,其书法被时人评为“国朝第一”。邓石如独具一格的刻风是把篆书的变化运用到印章当中,婉转流畅、婀娜多姿,成为当时印坛上的重要流派“邓派”,与另一支流派“浙派”形成中国印学史上的两个重要派别。

吴昌硕(1844—1927)是活跃于清代晚期的画家、书法家和篆刻家,自成一体,有《苍石斋篆印》、《齐云馆印谱》、《篆云轩印存》等多部印谱传世。他从十几岁开始从事篆刻的学习和创作,对篆法、章法、刀法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尤其讲究布局意趣,刀法老辣,钝刀硬入。他的篆刻艺术风格对近现代日本印学有很大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