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高效写作的秘密》被美国 1500 多所高校指定为写作教材,并得到这些高等院校学生的联合推荐。★《高效写作的秘密》英文版销量超过1000000册,《纽约时报》写作类畅销书!亚马逊好评如潮长销不衰! ★书中用45类262个清晰呈现的写作模板,以更轻松的方式告诉你写作窍门的秘密。并在美国各高等院校都得到老师和学生们的广泛推崇。 ★《高效写作的秘密》作者杰拉尔德·格拉夫曾为美国现代语言协会主席,出版过多部对教师影响巨大的书籍。 内容简介《高效写作的秘密》以写作中以文字为媒介说服性论证的关键技法,并将其总结为易懂实用的 45类262个模板,适用于指导各个学科领域的写作。作者主张首先倾听他人的观点,归纳和引述文献,然后灵活运用相应技法回应他人观点,接着提出自己的主张,最后将“他说”与“我说”加以恰当地整合,使整个文章连贯通畅;同时,具体地探索和点拨了课堂讨论、线上交流、文本阅读等与写作密切相关的技能,阐述了文学评论写作、社会科学写作与自然科学写作要领。 名人推荐本书为众多学子指点迷津,揭示学术写作的种种技巧和窍门,内容合理而实用,文笔流畅。我若是在上高中和大学时读过这本书,肯定会受益匪浅。——麦克·罗斯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本书的核心论点很重要,即学术写作是有窍门的,而且关于写作的知识本身有助于研究。书中的模板利于教授和理解。我很喜欢这本书。 ——大卫·巴托洛梅 匹兹堡大学 这本书对学生的写作有怎样的效果?它都成为学校里经常性的话题了!本书呈现了学术写作的种种方法,适用于各学科的新生和学术界新人,能让他们迅速参与到学术探讨中。 ——玛格利特·威弗 密苏里州立大学 作者简介杰拉尔德·格拉夫,曾任美国现代语言协会主席,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英语教授与教育学教授,常年从事本科和研究生的写作教学工作,出版过多部对教师影响巨大的书籍,包括《从制度视角看文学史》《超越文化战争:直面冲突,复兴美国教育》《学术迷途:僵化教育对智识生活的桎梏》。 凯茜·比肯施泰因,伊利诺伊大学讲师,发表过多篇关于写作的论文,曾与格拉夫合著多篇文章发表于《高等教育年鉴》《大学写作与沟通》等期刊。她与格拉夫在多所高中、本科院校和学术会议中举行过百余次有关写作指导的讲座。目录英文版第三版 前言 / 1 英文版第一版 前言 揭开学术对话的面纱 / 3 导论 加入对话 / 15 第一部分 “他说” / 1 第一章 “他说”:引述为先 / 3 第二章 “他认为”:归纳之术 / 15 第三章 “如他所述”:引用之道 / 27 第二部分 “我说” / 37 第四章 “没错/不对/没错,但是”:回应的三种方式 / 39 第五章 “然而”:区分“我说”与“他说” / 53 第六章 “有人可能会反对”:加入反对者的角色 / 65 第七章 “意义何在?谁会关心?”:阐明论文意义 / 79 第三部分 整合成篇 / 89 第八章 “因此”:通顺连贯 / 91 第九章 “我觉得不行/缺乏可行性”:学术写作不等于别扭 / 107 第十章 “请不要误解我”:元评述 / 117 第十一章 “他说道争辩道”:修订模板 / 129 第四部分 情境应用 / 149 第十二章 “我明白你的观点”:课堂讨论 / 151 第十三章 “IMHO”:线上交流是好还是坏?/ 155 第十四章 “作者动机何在?”:为对话而阅读 / 161 第十五章 “细读”:文学评论 / 171 第十六章 “资料表明”:自然科学写作 / 189 第十七章 “试分析”:社会科学写作 / 209 模板索引 / 227 阅读材料 / 255 请不要谴责食客 / 257 隐藏的崇智主义 / 261 核废料(节选) / 269 (无谓)追求美国梦(节选) / 277 上升的一切必将汇合 / 289 版权声明 / 309 英文版第三版前言迄今为止,本书已经售出了超过100万册,美国1500多所高等院校(超过全美高等院校总数的一半)指定本书为教材。每念及此,我们依然感到很激动。另一件让我们高兴的事是,有越来越多的写作课程使用本书,本书在各个学科中的接受度也在日渐提高,这确证了我们的一个信念:本书教授的技巧对每个学科都是重中之重。同时,我们也在针对不同的学科做持续、具体的调整。新版为此新增了讲解文学评论写作的一章,扩充了第二版中原有的自然科学写作与社会科学写作领域内容。该章题为“文学评论”,为师生指明了多种超越文本本身分析文学作品的技法。我们的一个前提是,与其他任何学科一样,文学评论写作研究并不存在于真空中,而是要与其他读者和评论家对话,因此要注重时效、有的放矢、吸引读者。我们相信,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住,而不是让他们的关注点偏离文本,是很重要的。文学评论课程的一大特色,就是课堂讨论是家常便饭。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个丰富充实的宝库,将其他人的观点融入自己的写作。这就是我们的另一个前提。该章为写作者提供了大量模板,方便在探讨过程中利用他人论点,涵盖出版的文学评论、同学与教师的观点、本人之前的观点、文学作品作者的观点等。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本书的模板在论文修订过程中也有意料之外的用处,于是新版中加入了“修订模板”一章。在通读初稿时,如果学生能够着意于本书模板代表的种种技法,就会更容易发现修订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种种问题,比如论证漏洞、需要进行的让步、观点不一致、归纳不充分、引述不当等。他们引述了反对者的观点吗?如果没有,本书简短的修订指南便可派上用场。该章包含一篇完整的学生习作,附有大量批注,指明使用模板的各种技法。 最后,新版还加入了关于网上写作(线上交流)的一章,探讨数字技术是改善抑或损害了思考和写作水平,是促进抑或阻碍了思想碰撞等问题。鉴于线上交流的重要性,我们很高兴本书有了专属的博客:theysayiblog.com。它每个月都会更新来自各个媒介的文章,为师生提供了一个笔谈的平台。 虽经增改,本书的根本目标始终如一:指明说服性论证的关键技法,以适合学生应用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此揭开学术阅读与写作的面纱。我们希望第三版能够更接近这一目标,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进入学术界(和学术界以外)所需的写作技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