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张陵在青城山创道教正一派, 留下雌雄龙虎剑、降魔功, 形成青城派武术雏形。 如今,青城派武术尤以玄门太极和剑术见长。 2019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于10月17日在成都举行。都江堰市拥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个重要的节庆活动到来之时,小编带您了解一下都江堰的青城武术。 青城武术是中国古代武术的主要门派之一,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其特点是长短兼施、借力打力、以柔克刚、不使蛮力,以通脉练气为基本功,武学理论与道学思想相通。尤以功法、剑术和拳术见长。 青城武术发源于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主要分布在川西平原地区。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既是古代蜀人崇拜的神山,又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祖山,道学文化积淀十分深厚。 作为先秦游侠方士和道教修炼主要内容的武术,不但源远流长,而且内涵丰富。传说上古轩辕黄帝,曾在青城山向宁封子学习轻功“龙蹻飞腾”术;《汉天师世家》记载张天师在青城山“修九真之法,得出入水火之妙及养神轻身之术”。我国著名古典小说《封神演义》和《西游记》描写的“梅山七圣”均为青城山习武道士,其中“灵化真人”徐佐卿、“精进真人”古强是唐代名道。清代在二王庙塑像祭祀。青城名道杜光庭创作的《虬髯客传》,是中国新武侠小说的开山之作。近现代推翻清封建统治和抗日救国等过程中,青城武术发挥了扶危救困、伸张正义的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 青城武术是伴随古蜀文明和中国道教的勃兴发展起来的。武术作为道教丹道修炼的重要方法,是道学文化的重要载体。青城山在武术界向来有“回水沱”之称,佛、道及民间不同武术流派在青城山交流、碰撞与融合,最终形成具有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的青城地域武学文化。其尤以拳术为主的青城派已继承37代;以功法为主的龙门派已传17代。 都江堰市于1913年成立“灌县武士会”,1930年成立“国术馆”,1983年成立青城武术协会;1985年成立青城武馆;1999年成立青城派武术学会(后更名青城文化研究会),其它如“道君武馆”、“四川青城功夫研究会”等组织也于上世纪90年代先后成立。青城武术传播20余个国家和地区,单在都江堰市就有万人以上习青城武术或以其作为强身健体的群众性活动。 青城武术上可追溯到4000多年以前,传说轩辕黄帝曾在青城山向宁封子学轻功“龙蹻飞腾”术;《汉天师世家》载张陵在青城山“修九真之法,得出入水火之妙及养神轻身之术。”道教丹道“外活四体,内活经络,修命强身“的功法,是促进青城武术发展的缘起,至唐宋时期,青城山道教、佛教炽盛,不但道、佛中皆有大量习武之人,并带动了青城山为中心民间武术的发达。 形成以大观镇原两河乡雪伏庵(又名雪佛庵、云开寺)为中心的佛教习武传统和以中兴镇为中心的道教习武门派。北宋时期青城茶农王小波、李顺起义的骨干力量,就是青城民间的武术高手。至清代由蟠龙真人把青城武术汇总编为《剑仙功》、《玄秘功》、《金丹大道》、《万法秘藏》、《鬼谷子生死术》等武术秘笈在青城山传播,并掀起振武高潮,先后出现以道教龙门真宗十五代师爷李本忠为首的以青城洪拳为代表的流派,至今已传至第19代。另如由清光绪年间冷道人(又称洪道人)以“青城六合内功”、“玄门九式”、“二路洪拳”等为代表拳术的门派已传5代。而青城武术的另一重要门派“绿林派”则已传数十代。 青城武术界在1913年成立“武士会”,1930年成立“国术馆”,直到20世纪50年代,仅两河乡就有多达20多家“武棚子”收徒授艺。1983年成立都江堰市武术协会,1985年筹建青城武馆,1995年经有关部门严格审查,由省体委认定陈生一、周烈光、余国雄为青城派武术代表人物,并被收入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四川武术大全》。1999年成立青城武术学会,现有青城武术中心、精武馆等民间武馆开馆授徒。 基本内容 1、内外功法:静功、十三太保功、健身十八法、玄门太极长生功、盘功、太子劲、混元气功、铁汉碑、筋经内丹功、六合内功、七盘功、健身延寿功。 2、练功器械:麻圈、枕头包、三角包、吊包、手包、砂桶、五轮桩、草龙桩、梅花桩、单鞭劲、天地滑子、石牛、石袋、沙筒、太极球、九宫桩等。 3、掌法:铁砂掌、朱砂掌、毒药掌、毒砂掌、劈空掌、绵掌、八卦掌等。 4、拳术:龙拳、虎拳、豹拳、蛇拳、鹤拳、火龙滚、梅花拳、七星拳、天罡拳、洪拳、二路洪拳、五虎下西川、绿林小手、绿林豹拳、太子游四门、猴拳、青龙拳、醉八仙、二十八宿、小神拳、太极拳、六通拳等。 5、器械:八母枪、梅花点石枪、紫虹剑、龙虎剑、鸾凤剑、七星剑、清风剑、八仙剑、飞剑、十三剑、二十四剑、一百零八串剑、阴把八方剑、无极剑、雌雄剑、白虎鞭、黑虎鞭、追风匕首、双卡、双刀、双锤、双斧、双钺、凤凰轮、背箭、足箭、伞、筷子、铁针、拂尘等。 6、技击:太极散手、缠手、太极翻花拳、十二时辰点穴术、十二残手、十二死手、串子十八手、三十六路大擒拿、三十六绝手、六十点穴术、空手入白刃、朴刀对棍等。 杰出价值 1、历史价值:青城武术保留下了大量道教养生功法,也形成了数千年武脉不断的历史和有关传说、典籍。对于我们认识和研究青城山及川西平原的古代历史,研究古蜀文化发展、道教、道学文化以及青城武术所含民族心理和价值取向都有重要的意义。 2、文化价值:青城武术是在先秦以前就形成的游侠方士文化和道教创立后不断发展的丹道修炼的道教文化观念指导下发展起来的,对于今天研究生命科学、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关系都有重要的价值。 丹道文化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内容,青城武术是直接实践道教“重生恶死”、“长生久视”观念的行为。青城武术作为“青城派”丹法的表现形式之一,不但能使我们直观感受到神秘丹道文化的内容,也有独特的艺术欣赏价值。 3、科学价值:青城武术是从道教丹道修炼的按摩、引导发展而来的,早期的“龙蹻”术等,都是从模仿身健体壮、充满生命活力的动物动作的“五禽戏”而来的,并逐步发展到人体自身生命探索的“气功”等健身强体,延长生命的运动。因而青城武术包含了大量对生命现象具有科学价值的实验与求索。对于今天我们关注生命与健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来源:旅游都江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