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思:由其貌不扬到文采飞扬的华丽转身

 江山携手 2019-10-14
左思:由其貌不扬到文采飞扬的华丽转身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两晋是个很奇葩的朝代,它因长期战乱,衣冠南渡等原因,文化呈现出冲突又融合的现象,江东相对稳定,中原文化结合江南文化,是其主流,而中原因五胡乱华,一片地乱象,文化便无从谈起。

中国文学史是紧附于中国政治史,虽魏晋两朝紧密相连,但在文学史上,这短促的曹魏却因曹家父子而光耀千年,反观这两晋,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绵延了156年,除了魏晋之交的“竹林七贤”及后面的陶渊明和谢灵运,能提得起的实在是没几人,虽说有那什么二陆和两潘地一堆人,但我估计没几人看过他们的什么著作文章。

但有个人算是例外,那便是左思,他因《三都赋》而给后世留下了洛阳纸贵的成语,也算是那个时候的大文士了。

左思:由其貌不扬到文采飞扬的华丽转身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金谷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后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55岁时病逝。

简介中所说的“金谷二十四友”,是指当时汇聚于富豪石崇“金谷园”中的一帮文人,他们其实就是贾谧的御用文人,贾谧是历史上著名的丑悍皇后贾南风的亲外甥,是当时权臣,小有文名,遂被这帮文人捧为可同贾谊比肩,而这“金谷二十四友”,其中就包括二陆及史上著名的美男子潘安等等,他们亦因此而被后世不耻。

左思出身寒门,这在重视门阀的两晋算是硬伤,于仕途是大有影响,这里要说明地是,寒门是相对于世家大族而言,不能理解为贫寒,如曹操也是寒门一族,这是同如袁绍那样的“四世三公”地位之人而言的,而左思的父亲左雍也官至御史,只能说他是出生于“非士族地主家庭”。

左思:由其貌不扬到文采飞扬的华丽转身

与潘安高颜值相反,这左思是其貌不扬,可以说是丑陋,但他并不以为是,潘安出行,那些姑娘小姐们纷纷将鲜花水果奉上,以至于花果盈车,而左思也效仿之,结果却招来一堆地砖头瓦块。

此事记载于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编撰的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中,可信度几何不得而知,只是我是不太相信的,刘义庆是用“蒹葭倚玉树”的对比手法,用被誉为“古代第一美男”的潘安来反衬左思之丑,就如同《三国演义》中,为突出曹操的胸怀大度而竭力渲染袁绍的气量狭小一般,有点不太厚道了哈。

左思至少在早年不算个聪明之人,学琴练字皆一事无成,老爸对他是失望满满,加上有口吃的毛病,也就不善于同人沟通,于是他便埋首文史典籍,发奋攻读诗赋。

左思:由其貌不扬到文采飞扬的华丽转身

说起左思,重头戏当然是那《三都赋》,赋是那个时代的主要文学体裁,在左思之前,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两京赋》早已是誉满域内,左思亦想步其后尘,写出能够超出这些前人的高质量作品来。

所谓三都,指的是当年三国时期的都城,即蜀国之成都,魏国之邺城和吴国之建业,即今天的南京,成都和南京现在都是准一线城市了,而这邺城如今是早已不存,它的主体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境内,位于今天的河南安阳以北,河北邯郸以南。

这邺城可是我国最早的六朝古都,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和北齐在此建都,它居黄河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四个世纪之久。可惜的是在隋朝建国前,被杨坚一把火给焚毁了。

左思:由其貌不扬到文采飞扬的华丽转身

《三都赋》是由《吴都赋》《魏都赋》和《蜀都赋》构成,这些赋实际上不只是写三个都城,而是写了魏、蜀、吴三个国家的概况,为此,左思花了整整十年之功,十年间,他广泛收集资料,精心遣词炼句,作成洋洋洒洒,雄浑精深的一万二千余字,将这三都之山川地貌,物产人情,风俗历史,花草鸟兽,民风歌舞等等一网打尽。

左思的《三都赋》有着很强的写实性,虽然他并没有都亲历过实地,但他利用在秘书省任秘书郞的职务之便,靠着详实的资料考订,以及通过对去过这些地方的人的走访和问询,加上有限地想象,使得这三地之情栩栩如生地一一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具有很强的记实性,而其描绘的场景和内容,也是经得起考验和推敲的。

 “赋”作为古代文学体裁之一,在汉代正式形成并兴盛,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到了左思所处的西晋时期,更多的是模仿和学习汉大赋,而《三都赋》也研习了汉大赋的特点,以其场面宏伟,壮大而著称。

左思:由其貌不扬到文采飞扬的华丽转身

“亚以少城,接乎其西。市廛所会,万商之渊。列隧百重,罗肆巨千。贿货山积,纤丽星繁。都人士女,袨服靓妆。贾贸墆鬻,舛错纵横。异物崛诡,奇于八方。布有橦华,麫有桄榔。邛杖传节于大夏之邑,蒟酱流味于番禺之乡。”

这是他在《蜀都赋》中对成都的市情所作的一段描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左思在继承了汉赋波澜壮阔,语句华丽的基础上,对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夸张想象是有所收敛的,加强了叙述性,以写实为主,绝无浮华之意,即使是如我一个成都人,今天读来都是熟悉的场景一般,顿生亲切之感。

其实当时想写《三都赋》的是大有其人,大名鼎鼎的陆机便是其中之一,当他听说有个没有显赫家庭背景的小毛头在写《三都赋》时嘲笑道,“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甕耳。”意思是说,这里有位北方佬,也想写《三都赋》,待他写成后,只当用来盖酒缸了。

左思:由其貌不扬到文采飞扬的华丽转身

及至左思《三都赋》成,陆机读后钦佩有加,史载:“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以无法超越为憾而搁笔,大有李白在黄鹤楼上“眼前有景道不出,崔颢题诗在上头”之感;这也引出了个成语叫“陆机辍笔”。

陆机不仅对左思之文大赞其美,还同当时一帮著名的人士一起,为《三都赋》撰写序言和注解。时人评价曰:“观三都之赋,言不苟华,必经典要,品物殊类,禀之图籍;辞义瑰玮,良可贵也。”

其实在《三都赋》刚写成之初并不被人认可,因为作者是个无名之寒士,竟然被说得一无是处,后来是在著名文学家张华的推介下,将文送予当时的大儒皇甫谧,正是在这些人的大力推荐下,才有了时人对左思此文的文的高度评价。

左思:由其貌不扬到文采飞扬的华丽转身

这很有点如唐之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今天刘慈欣的《三体》的遭遇,同是一篇文章,这赞贬在名人的赞誉下瞬间反转,左思也一举成名,成为西晋的大文学家之一。

在文坛大佬们的带动下,人人竞相传抄,史载“洛阳为之纸贵”,洛阳每刀千文的纸很快涨到两三千文,断档缺货后,不少人到外地买纸来抄写左思之赋,这便是成语“洛阳纸贵”的由来。

《三都赋》自问世以来,一直被后世所推崇,但也偶有另一种声音存在,如大唐的陈子昂对此赋就颇不以为是,认为文章雕琢过甚,“汉魏风骨,晋宋莫传”;到了清人袁枚的口中,竟认为这样的文章何须十年之功,一两天便可写出来。

左思:由其貌不扬到文采飞扬的华丽转身

“使左思生于今日,必不作此种赋。即作之,不过翻摘故纸,一二日可成。可抄诵之者,亦无有也。今人作诗赋,而好用杂事僻韵,以多为贵者,误矣!”

并不是袁枚认为左思的文章不好,他之所以这样说,其理由是古代没有工具书,那些人抄录《三都赋》是为了采集资料;换句话说,是将《三都赋》当作工具书使用,以备不时之需而为之,就如同现在人人必备的新华字典或《辞源》《辞海》一般。

随园老人的话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但肯定有偏颇之处,《三都赋》的场面宏伟壮大,辞藻华丽丰润,文辞之优美程度在大赋中怕是少有人能及,这是首先吸睛之处;其次,左思虽然描写的是三地之实情,但在文章中是寄托了自己的情趣和志向,以及自己的价值观等等,最后才是袁枚所说的理由,即三地的翔实可信之内容,这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史地资料。

左思:由其貌不扬到文采飞扬的华丽转身

《三都赋》让左思一举成名,其妹左棻亦是文章高手,她自幼好学,才华横溢,尤擅诗文名,声仅次于其兄。然而,其声名传到晋武帝司马炎耳中,听闻左棻才华过人,便将她纳入后宫,封为贵嫔,世称左嫔妃。

这司马炎是史上著名的好色之徒,其后宫人数在历史上怕是仅次于秦始皇,那成语“羊车望幸”说的便是此人,后宫佳丽上万,而左棻并不以相貌见长,可能还比较丑陋,史载其“姿陋无宠,以才德见礼。体羸多患,常居薄室。”所以,在一堆莺莺燕燕的美女群中,她只能一人独处,泪洒华衣。

司马炎迎娶左棻只是他的猎奇之心使之然,是为了标榜自己的附庸风雅而已,在他眼中左棻不过就是一个文学道具而已,同宫里的一个古董花瓶或一幅名家字画一般;然而对左棻来说,文名之盛给她带来的不是幸福,而是她个人一生的悲哀。

左思:由其貌不扬到文采飞扬的华丽转身

因妹妹的入宫,左思也随之离开临淄来了洛阳,并成为“金谷二十四友”中的一员,但晋代是一个重门第的朝代,如左思这样的寒士,尽管声名远播,却也难以在朝廷受到重用,他一直没有在仕途上有起色,于是,在他的诗歌中便借咏史或咏物来发泄不满之情,这类诗歌对后世的影响甚大。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这首《咏史》诗是左思的代表作,他以“涧底松”和“山上苗”势差的自然规律,引出“世胄”“高位”与“英俊”“下僚”位差的官场规则。位势使然,历来如此,即便当世。或有奋而一搏者,可得功业以彰子孙。然而芸芸众生,则大多“白首不见招”。

左思:由其貌不扬到文采飞扬的华丽转身

通过涧底松和山上苗的对比,以比兴的手法,揭示门阀制度的不合理;语言朴实,感情充沛,气势雄健,从中我们能看出左思对“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门阀制度和拼颜值的奇葩年代的不满。

全诗虽然抒发了内心的郁闷苦恼,揭露了无才者因门阀之高而异常显赫,有才者因门阀之低而终生坎坷的现状,但却没有流露出沮丧颓废的悲观情调,一气贯注的诗篇中回荡着壮志不已的悲壮,气调亦雄健高远,故能卓然超越前人,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世诗人仿效的范例。这是有道理的。

从这首诗中看到左思的诗是很近于建安文学风骨的,至少是继承了其慷慨任气的基调,这点我同陈子昂的看法是相左的,清代沈德潜的《古诗源》这样评价左思的咏史诗,说他是“咏古人而己之性情俱见”,其诗歌风格与建安风骨也是一脉相承,故而被钟嵘称为“左思风力”。

左思:由其貌不扬到文采飞扬的华丽转身

关于左思离世的说法不一,正史《晋书》说他是病逝,“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但野史中很多说他是被杀,年龄是在五十五岁上,史上似乎也无人考证过,想那“八王之乱”时的实际情况,无论是善终还是横死,都是有可能的。

纵观左思的的一生,在一个重颜值,重门第的时代,他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家庭背景,且貌丑口讷之人,发出了“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痛呼,他以“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的志向,用自己的文学之才向人们证明了他的存在!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思,左太冲,他的一生就如其名字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啸冲天;他以一介布衣之人,一颗不肯媚俗之心,独标异帜,卓尔不群,由其貌不扬完成了文采飞扬的华丽转身,在他的身后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他幽谷传响,似兰斯馨,其文学之光永远照亮着整个中国文坛。左思:由其貌不扬到文采飞扬的华丽转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