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识北大荒

 海哥491010 2019-10-14

【老照片故事】

 

 

       奔赴垦荒点  1970

 

 

初识北大荒

刘宏海

 

1970年4月,原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姚力,率领四十余名上海下放干部,携十一名子女,乘坐两辆解放牌卡车,打着红旗,一路高歌,奔赴嫩漠公路145公里处,去创建星火五七农场。上海新闻记者跟随采访,拍下了这张照片,记录了星火五七农场创建者们奔赴开荒点的情景。

睹物思情,每个到黑龙江去的知青都是在卡车上开始见识北大荒的,笔者亦是如此。而且,我到的黑龙江兵团连队也离嫩江不远,同样的地形地貌,同样的站在车上贪婪地观赏着山峦田地,同样的激动不已高歌奋进。太多的相同之处,勾起了我无尽的回忆。

第一印象是很难从记忆中抹去的,我就借这张照片说说初次走进北大荒的感受。

照片上的景致是松嫩平原上典型的波状龙岗地带景色。这一带辽阔无垠,丘岗延绵起伏,岗上灌木从生,林带整齐划一,农舍点缀其间,在蓝天白云衬托下,说她美到了极致也不算夸张。

我们经过长途奔驰,火车到达所在地双山车站已经是第三天的中午了。简短的欢迎仪式后千余名上海知青在锣鼓声中登上解放牌卡车缓慢穿过载歌载舞的人群前往自的

我和同学们被分配在47团,那是个建国初期由山东移民开荒建起的农场,在兵团之前和之后都叫大西江农场。五十年代全国勤俭办场的先进典型,周恩来总理亲笔签发的国务院奖状还一直保存农场呢。

从师部到大西江大约有四十多公里的路程卡车载着我们一路西行,驶入了广袤无边的原野。大自然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油画般的田园风光:天空湛蓝湛蓝的,漂浮着朵朵白云;大片大片的田地延绵起伏,林带把大地分割成若干块状;绿色掩映中露出某个连队驻地的点点红瓦;远处的山岗层峦叠嶂;金黄色的麦田里有东方红和康拜因在收割作业;草甸子里盛开着各色艳丽的鲜花,清新的空气夹带着黑土和麦穗的芳香……蓝天、白云、绿树、麦浪构成了一幅北大荒丰收图。我们这些来自大都市的知青,第一次与北大荒亲密接触,无不被她宽广和博大征服,无不被她的郁郁葱葱和充满神韵所陶醉。车队在砂石公路上飞驰,扬起长长的尘埃,在黄绿相交的山乡间中划出一道弧状的烟幕,使恬静的画面增添了律动。

我们谁都不愿意坐下,全都站立在车厢里,身体前倾着,紧拉着厢前的鉄杠和两边的挡板,贪婪地欣赏这美丽的画卷,兴奋地高唱着赞美祖国和鼓舞斗志的革命歌曲,任凭八月的阳光照在红仆仆的脸上,任凭满含麦香的秋风迎面吹拂,感觉阳光是那么和煦,秋风是那么柔情。四十年来我到过祖国的四面八方见过桂林山水的俊秀,见过长江山峡的险峻,见过西北高原的粗犷,更与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有不解的缠绵,但北大荒那种苍劲浑厚的美是独特的,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无法比拟。那景色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坎里,直到永远。

知青们就是这样在车厢的颠簸下,投入到北大荒的怀抱中。说实话,这一路的感受是充满了亢奋和愉悦的,到连队参加生产劳动之后就再也感受不到那种激情了。

相识了北大荒,接下来就要去认识北大荒人和事,老老实实地去“接受再教育”了。

刚到团部,就发现不远处有个马厩,里面栓着几匹马。乘人不备,我溜进了马号,挑了一匹胖乎乎的白马,解绳牵马,迫不及待地爬上马背,学着电影里的样子,嘴里喊叫着:驾,驾!两脚猛踢马肚,那马颠颠地跑了起来。我正兴奋不已,突然一个老职工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边跑边大叫:骑不得呀,骑不得,快下来,快下来!见有人来,我一骨绿滚下马背。那人跑到跟前,迅速牵住缰绳,嘴里不住叨咕着:骑不得呀,骑不得呀!这时我才看清那老职工满是邹纹的脸,固执的唇角上胡子拉碴的,充满愠怒的眼神直直地盯着我。我害怕地下了头。过了一会了,他不叨咕了,我抬头看去,只见轻抚着马背,目光里已然是疼爱了。他看马并无大碍,转过身对我说:你们刚来不懂啊,这马正怀着驹呢,骑了会掉胎的。以后可不能逮着啥都骑啊原来是这样,我恍然大悟,真有点后怕了。那老汉自顾自牵着马往马厩走去,我一个人楞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

这就是我初识北大荒的经历,她的宽广美丽和农民朴实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