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子嗣众多,其中十三子胤祥是一个相对特别的存在。他一开始可谓是备受康熙帝宠爱,但是却在第一次废胤礽太子之位后,再也不曾沾染过康熙朝权利的核心,备受康熙帝冷落,甚至于康熙帝更有“胤祥乃不大勤学忠孝之人,尔等若放任之,必在一处遇着他,不可不防。”之语,那么又是何种原因,导致康熙帝会对原本备受宠爱的胤祥被冷落呢? 胤祥出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生母是章佳氏。章佳氏不过是出身于满洲镶黄旗的包衣,初进宫闱时,更是只是一个宫女,可见胤祥家世并不显赫,甚至还很寒酸。但是即便如此,康熙帝自康熙三十七年开始,直到康熙四十七年废太子,这整整十年间,只要是离开京师,必会将胤祥带在身边,可以想见这种圣眷恩隆。 而之所以能够获得康熙帝的喜爱,与胤祥的才华是密不可分的。《清史稿》记载他文采斐然,擅长诗画,更是有着非常优秀的军事才能。
可就是如此优秀的儿子,却在第一次废黜太子胤礽之后,将近几十年里再无所用,封爵没有他,封赏也没有他,外出自然也没有他。 而从其在雍正朝的作为,我们对他的能力也可见一斑。在四哥胤禛登基为帝之后,他也被擢升为和硕怡亲王,而后在担纲总理事务大臣、议政大臣等职务之时,无不躬亲事之,在治理水患上疏浚河道、改造良田;在军事上选拔良将、调度得宜,从未出错;在审理案件上更是善辨真伪,尽心竭力;而对于人才的任用和擢升上对年羹尧、岳钟琪可谓都是有再造之恩。也正是这些事迹,让我们见识了一位卓越的王爷,他也因此而被雍正帝允准世袭罔替,成为大清王朝的第九位铁帽子王,去世之时更是配享太庙,还将原来避讳的“允”改回“胤”。 那么到底是何原因,会让康熙帝突然冷落了这位出色的儿子呢? 在康熙朝的九子夺嫡之中,十三阿哥胤祥和四阿哥胤禛关系匪浅,这一点上从雍正上位之后的任用便能见,而在一种说法中说胤祥因为参与到了胤礽“意欲谋害康熙”的活动之中,因此才有了“忠孝”之语,但是这种说法存在的问题是,随后在九阿哥协同四阿哥一同上书为太子胤礽陈情后,胤禛被封赏亲王爵位,就连被废的太子胤礽都被康熙宽宥原谅,最后更是又一次被立为太子。如此聪明的十三阿哥显然不会如此行事,参与到这种事件中。 另外一个说法,则是康熙帝的帝王之术。在眼见众多子嗣为了皇位结党营私,互相争斗之下,康熙帝选择将聪慧多才的十三阿哥选为股肱,然后让其被冷落,远离是非,好为继位之君留下辅助的栋梁之才,当然这种说法也更多的是受到了二月红小说的影响,也都缺乏必要的史料佐证。至于到底是这两种说法中的哪一个,还是两种兼有,则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