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要求: 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毕业前补考行为。 毕业前大范围补考,其实有个专业名词叫”清考”。既然都已经清考了,那基本上就是要放你过了。很长时间以来都是各方一个心照不宣的形式。 教育部要取消清考,已经不是提了第1次了,这次看起来是要动真格的了,这一动作将会引起哪些连锁反应呢? 对大学生是个警醒 首先,学生不能再指望毕业前的清考了,平时应该会更努力学习。这也是教育部推行此项举措的初衷。 9月底的时候,教育部高教司吴司长就提出,要追赶世界教育强国,再任由大学生醉生梦死,睡觉打游戏,然后到了毕业再清考,显然是说不过去的。
大学生们心存顾忌,也就不会再那么肆无忌惮了,对他们的学习起码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学校揪心了 学校会有担心,如果某些大学生仍冥顽不灵,到了毕业季,还有学分没拿到,学校怎么办?如果没有措施,毕不了业的学生恐怕会增加不少。 毕不了业,拿不到双证,工作就保证不了,就业率一旦降低,就是打学校的脸,所谓的王牌专业,有时候看的并不是学科实力,而是就业率。学生毕不了业,并不是学校愿意看到的。 所以对于学校来说,很可能采取的措施就是,在前期,就降低考试的难度,提高通过率,尽量减少学生出现挂科的情况。
如果真这样干的话,那么”提高大学阶段的教育质量”这个目标的实现,恐怕就要打折扣了。 本科教育vs职业教育 大家都知道,大学生实际上是科研的基础力量,只是由于我们现阶段职业教育相对较弱,才让毕业的大学生侵占了相当一部分职业技术工人的就业市场。 随着教育部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以及职业教育100万扩招目标的完成,这一块的短板即将在未来几年补齐。
大学里的课程,难度最大的其实都在大二大三,每个专业特有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如果大学的专业课难度降低,本科学位的含金量将会打折扣。 被削弱的本科生和被增强的高职生,未来在就业市场上相碰撞的时候,高职生会不会扳回一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