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事出反常必有妖——古本《竹书纪年》里那些魔鬼细节

 渐华 2019-10-15

晋朝立国之初,因一次盗墓事件,挖掘出了大量的竹简文史资料。后来晋武帝安排史官研究破译,整理出来了:《名》三篇、《大历》二篇、《易经》二篇、《国语》三篇、《穆天子传》五篇、《琐语》十一篇、《纪年》十三篇,可以说所获取的文史资料非常丰富。

尤其是《纪年》十三篇尤为珍贵,记载了上古三皇五帝时期到战国魏国时期,近1800年的历史。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导致东周之前的中国史书都已亡佚,这套《纪年》十三篇成为唯一没被焚烧掉的上古历史书籍。

晋朝文史官员经过研究注释,将《纪年》十三篇注解为初释本和考正本,题名《竹书纪年》。晋国灭亡后竹简遗失,初释本和考正本保留了下来。

秦汉之后研究战国之前的历史,主要是参考《春秋》和《史记》,这两部经典史书才是正朔和权威。但是《竹书纪年》的出现颠覆了许多《春秋》和《史记》所记载的上古历史。

《史记》记载尧帝把帝位禅让给大舜。其实可能很残酷,跟《韩非子》的记载更接近:舜囚禁了尧帝,并且派遣周朝先祖后稷把尧帝的儿子阿朱撵到丹水附近,为的是让他们父子之间不能联络搞事情。所以这个阿朱称为丹朱。

尧舜禅让

同样的桥段发生在伯益和夏启身上——禹传启,家天下,是夏启杀掉伯益促成的,未必是伯益主动让位。鄙人拙作《中国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嬴秦家族:东夷的骄子,却从炮灰起步》介绍过这番争斗的前世今生。

商朝伊尹放逐帝太甲而自立,后来太甲杀死伊尹抢回帝位。这俩人打铁一样的几个回合并没有儒家宣扬的那么温良恭俭让。伊尹的定位,待会我们还会说起。

人是趋利避害的经济人。别说上古生产力低下、资源稀缺,即使是物质相对丰富的当代,但凡管一点事的人都有或大或小的支配权。为了这支配权自愿干到死的都大有人在,好端端凭什么把权力让渡给别人?所以《纪年》更让人信服:你什么时候在帝位上玩够?“老实人”已经等不及接盘了!

说句题外话,秦赵先祖伯益是颛顼之后,这跟他本人是华夏的东夷族并不矛盾。因为颛顼本就是炎黄跟东夷集团的“混血儿”。最迟从颛顼时代开始,炎黄、蚩尤部落已经融合成一体了。楚国跟秦赵同理。

其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说夏朝亡于妺喜,也对也不对。对的是跟她有关,错的是并不一定是因为她受宠。夏桀偏爱两个新人,于是打翻了醋坛子的妺喜渐渐跟伊尹勾勾搭搭,担当了殷商驻夏朝的间谍。

关于被后世所推崇的周公辅政的历史,《竹书纪年》根本没有提到。周公、召公联合执政的事迹在《竹书》表述为:诸侯国共国伯和代周天子执政,甚至连周成王重大的活动都没有记载。

按说伊尹的事迹都记载了,周公这么大的人物《竹书》不应该忽略。以至于很多人怀疑所谓的周公辅政是儒家学者根据伊尹的事迹杜撰出来的。

《竹书纪年》出现的年代要比《史记》早,人物描述比更早的《春秋》贴近人性,所记载的上古时期的很多事情与甲骨文铭刻的相符,很多人认为《竹书》更贴近真实的历史事实。

《竹书》的真实性大于《春秋》,会不会颠覆《春秋》的地位呢?答案不会。孔子著春秋也是基于历史事实,只不过他想借历史宣扬圣人之德,让后世帝王施仁政,所以孔子怀有特殊使命感的美化了部分历史。

周武王亲自擒获商纣王,纣王之死没有《封神演义》那么有行为艺术感。想想也是,商朝那时依然很强大,不亲手把纣王了结,姬周安不了心。野史所传的篡位后的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为了寻找建文帝下落,也是这个行为逻辑。

当然,了结了纣王也未必一劳永逸。您看淮夷在商朝跟殷商竞争;纣王被搞定了,淮夷又联合武庚等商朝残余势力继续跟姬周打仗,若干年后还把周昭王打得南巡不返、全军覆没……

鄙人拙作《东夷之子——楚国八百年兴亡启示录》采用了郭沫若的说法,即楚人出自淮夷。但是到了商末周初,楚人已经跟淮夷划清界限了。楚人联合姬周打击淮夷,并趁着姬周衰落、淮夷萎缩的时间、空间窗口,蚕食鲸吞,占据了江淮间的大量土地,这才发展壮大为南中国第一大国,称霸一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