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禹锡:前度刘郎,桃花新贵

 林歌作品 2019-10-15

刘禹锡“家本荥上,籍占洛阳”,自称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有“诗豪”之称。

他聪慧勤奋,从小就开始学习诗词歌赋,并跟着当时的诗僧佼然学习写诗,“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

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二十一岁金榜题名,同年登博学鸿词科,二十四岁登吏部取士科被授太子校书,王叔文称他有宰相之才。

生活中,他“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工作中,他的同僚都是朝廷重臣、中流支柱,可谓人生处处美景,“花开时节动京城”。

他有鸿鹄之志,想着用自己的热血,治国安邦平天下,发誓要用自己的智慧,解除藩镇割裂、宦官当权,重振大唐兴盛。

所以,他与王伾、王叔文、柳宗元等同僚,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永贞革新运动。

他们希望抑制藩镇势力,重建中央集权;抑制宦官势力,夺回国家军权;惩贪鄙,用贤能,免苛征,恤百姓。

但最终,因为宦官的权利太大,通过发的政变,幽禁了唐顺宗,重新拥立太子李纯登基,而以失败告终。

作为革新派的代表人物,刘禹锡的下场,就是被贬官外放到朗州。

朗州是“蛮荒之地,士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当地喜好巫祝,祭祀都会敲鼓跳舞,刘禹锡结合这些巫祝,创作了大量的民歌体。

《竹枝词》《杨柳枝词》都是这一时期主要的作品。

在这里,他一待就是十年。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 你不属于我,我们还是一样,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走过渐渐熟悉的街头……”

十年之后,刘禹锡奉诏回京。

回到长安后,他的一位朋友约他去赏花。

离开十年的长安,变化很大。

玄都观里新种了上千棵桃树,正值花期,正是赏花的好时候。

刘禹锡和朋友们一同去观赏桃花。

看到春日盛开的桃花仿若一片红霞落入观中,不禁想起了十年前革新运动的失败,想到那些谄媚小人也不过像桃花一样,很快就凋谢了。

他的心头不尽生起轻蔑之意,随即在玄都观的墙上即兴写了一首诗: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诗的最后一句,表面上写玄都观内的千棵桃树,是他离京后栽上的,实则讽刺那些红得发紫的官员,都是在他被排挤出京后才爬上去的。

这首诗,很快就被有心人传了出去,传到了那些政敌的耳中。

他们也看出刘禹锡是在讽刺他们,便在皇帝面前百般挑唆。

很快,刘禹锡又被贬官外放。

先后到夔州、苏州、汝州、同州等地任职。

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再次应招回京。

距离他上次离开,已经过去二十三年了。

回到长安后,又逢三月,刘禹锡再次游历玄都观。

但这时的长安,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玄都观内的桃花已经荡然无存。

刘禹锡感慨之余,再次题写了一首语义双关的七绝:“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意思是,我刘某人又回来了,那些攀附权贵的人呢?

与人斗,其乐无穷。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他最终还是斗到了最后,笑到了最后。

会昌二年,刘禹锡病卒于洛阳,十年七十一岁。

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葬在河南荥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