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家祭天禁地—天坛皇穹宇的百年变迁(图)

 泰阳汉子 2019-10-15

皇穹宇位于圜丘坛以北,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存放祭祀神牌的处所。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初名泰神殿,嘉靖十七年(1538年)改称皇穹宇。为重檐圆攒尖顶建筑。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重建,改为鎏金宝顶单檐蓝瓦圆攒尖顶。

结构为砖木,殿内没有横梁,全靠8根檐柱、8根金柱和众多的斗拱支托屋顶,巧妙地运用了力学 原理。三层天花藻井,层层收进,极有特色,为古建筑中少有。殿檐覆盖蓝色琉璃瓦,檐顶有镏金宝顶,殿墙是正圆形磨砖对缝的砖墙,远远望去,就像一把 金顶的蓝宝石巨伞。 皇穹宇左右有偏殿两座,面阔各五间,结构为单檐歇山顶,正殿外就是著名的回音壁、三音石和对话石。

回音壁有个民间流传的故事,据说清乾隆帝有一年来天坛祭拜祖先,在皇穹宇内稍感疲倦于是靠在西墙休息。但他刚坐下,便听到一声又一声凄惨的蛙叫之声,乾隆下意识地面朝北,蛙声更加清晰,朝南因受门洞影响而无此声。乾隆气愤起身道:“蛙叫声使我心烦,难以休息,你们去将它赶走吧!”提督、卫士二人遵旨寻去发现在回音壁内东墙下,有一条长达两米多的大蛇,正咬住一只惨叫的青蛙进行吞食。

他们见蛇到后胆颤心惊,说“长虫十分吓人,若惊了圣驾可不得了啊!”然后二人商议打蛇办法。此时,乾隆闻声走了过来,言:“我在西墙下就听见你们的议论了。大蛇并不可怕,你们将它打死就是了,我回避到西墙去吧。”二人挥刀斩蛇,大蛇的惨叫声,乾隆在西墙下也听处真真切切,为了进一步验证围墙是否有回音?他要求二人在东墙下面朝北对墙与之讲话,果然对话声如在跟前。此时,乾隆惊喜地欢呼雀跃起来,连喊“奇哉!妙哉!”盛赞该墙建筑讲究,有迂回之音。说:“我来为之赐名,就叫它回音壁吧!”

此后回音壁之名才流传下来,名扬海内外。

民国时期 手工上色原版老照片 天坛皇穹宇

民国时期 手工上色原版老照片 天坛皇穹宇

黑白照片为一群日本人正在逐步走向敞开门的皇穹宇,最后一名为身穿和服、踩着木屐的日本妇女 。

民国时期皇穹宇

皇穹宇整体院落位于圜丘坛外壝北侧,坐北朝南,圆形围墙,(所谓天圆地方,天坛建筑多为圆形)南面设三座琉璃门,主要建筑有皇穹宇和东西配殿,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皇穹宇由环转16根柱子支撑,外层八根檐柱,中间八根金柱,两层柱子上设共同的溜金斗拱,以支撑拱上的天花和藻井,殿内满是龙凤和玺彩画,天花图案为贴金二龙戏珠,藻井为金龙藻井。皇穹宇殿内的斗拱和藻井跨度在中国古建中是独一无二的。皇穹宇配殿,歇山殿顶,蓝琉璃瓦屋面,正面出台阶六级,饰旋子彩画,造型精巧。东殿殿内供奉大明之神(太阳)、北斗七星、金木水火土五星、周天星辰等神版,西殿则是夜明之神(月)、云雨风雷诸神神牌供奉处。皇穹宇殿前甬路从北面数,前三块石板即为“三音石”。当站在第一块石板上击一下掌,只能听见一声回音;当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击一下掌就可以听见两声回音;当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击一下掌便听到连续不断的三声回音。这就是为什么把这三块石板称为三音石的原因,也有人专门把第三块石板称为“三音石”。皇穹宇院落周围的圆形围墙,墙高约3.72米,厚0.9米,墙身用山东临清砖磨砖对缝,蓝琉璃筒瓦顶,这就是著名的“回音壁”。皇穹宇圆形院落的墙壁自然形成音波折射体,磨砖对缝的砌墙方式使墙体结构十分紧密,墙的表面直径651米,围墙高3.27米。当人们分别站在东西配殿的后面靠近墙壁轻声讲话,虽然双方距离相距很远,但是可以非常清楚地听见对方讲话的声音。这是因为圆形十分光滑,对音波的折射。

民国皇穹宇石阶

皇穹宇内之皇天上帝神牌

从圜丘坛北望皇穹宇殿顶

皇穹宇大门

皇穹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