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鲁书风论坛】颜鲁公与齐鲁书风的形成|张健

 朝歌淇水悠悠 2019-10-15

● 摘要
颜鲁公书法的成长得益于齐鲁儒家文化的滋养,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齐鲁书风影响。颜鲁公书法体系的形成,使齐鲁书风丰富完整,代有传者,影响至今。齐鲁书风是源,颜鲁公书法体系是流,两者关系是前者影响孕化后者,后者充实发扬前者。颜鲁公出,齐鲁书风遂趋成熟。
● 关键词
齐鲁书风;颜鲁公书法体系;琅琊书风;琅琊文化圈。
● 中图分类号:J

颜鲁公书法宋时最为推重,盖其时儒学中兴,颜鲁公之品格、书风正为世范,遂倍崇尚。朱长文(1039年—1098年)《续书断》:“……鲁公可谓忠烈之臣也”、“其发于笔翰,则刚毅雄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杨子云以书为心画,于鲁公信矣”。欧阳修云:“颜公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如此嘉许,是以其“忠、勇、义、节”符合儒家“内圣外王”之评价标准。

一、复圣颜回儒学形成了颜鲁公精神内核

颜鲁公书法首先来自其对儒家文化和齐鲁文脉的继承与发展。颜鲁公《颜惟贞家庙碑》云:“有若子泉、宏都之德行;巴陵、记室之书翰;特进、黄门之文章;秘书、华州之学识,肇自鲁国,格于胜代,纷纶盛美,遂举集于君。

子泉、宏都等是指颜回、颜含等这八位祖先。颜氏家族英才辈出,出类拔萃者众多。颜鲁公首推八人者,以其代表颜氏家教。“德行、书翰、文章、学识”,是颜氏祖先最具代表性的辉煌伟业,是颜氏家族历代传承不衰的优秀文化传统。

颜氏诸世祖,历仕朝堂,其经营治世思想,世代传衍。至颜氏十三氏祖颜含随晋元帝南渡,寓居建康上元(今江苏江宁),已渐与时代融合,释、道之理念亦多有化之。如颜七世祖颜之推所著《颜氏家训》中有:“兼修戒行,留心诵读,以为来世津梁”等释道之理念。与琅琊王氏根同为琅琊郡望,互相陶淬,根脉相通。是故鲁公之书风,不独正统儒家、士族风流,更兼释、道等诸家思想。颜鲁公追慕先祖,终身践行家学精神,屡抗权贵、平原拒贼、忠烈殉国,完善了自身道德系统。最终形成其具有齐鲁书风格调,又自出新意的书法体系。

二、琅琊王氏书风形成了颜鲁公早期的书法基调

鲁公书风形成,与右军书风相似:皆是多代相传,融汇时风,有破有立,终臻大成。鲁公先祖,代有善书者。颜鲁公《草篆帖》称:“自南朝以来,上祖多以草隶篆籀为当代所称。

夫子传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复圣颜回传夫子之道,理应善书;颜腾之,字弘道,官至巴陵太守颜鲁公九世祖,善草书。梁武帝《草书评》有赞;颜协,字子和,曾任梁湘王记室,颜鲁公六世祖。《梁书。文学传》称“博涉群书,工于草隶”;颜昭甫,字周卿,为晋王侍读、曹王待读,颜鲁公祖父,工各体书;颜惟贞,颜鲁公之父,字叔坚,工书法。

除了颜氏书风,鲁公受母系殷氏家族影响最为重要。鲁公三岁丧父,随母殷氏投靠舅父殷践猷。殷氏出身于名门望族,曾伯祖殷开山是唐朝的开国元勋,伯父殷仲容是著名书法家、画家。殷仲容(633年——703年),字元凯,书法师承二王父子,秀丽典雅,世所称道。唐人窦臮《述书赋》称其“大乃有则、小非无据。骐驎将腾,鸾凤欲翥”,与王知敬榜书齐名于武氏朝。颜鲁公伯父元孙、父惟贞幼时受其指导。真卿幼时学书,颇受仲容影响。颜鲁公的书法起点继承了二王一脉,血缘与地缘,使他的书风与琅琊书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25岁的颜鲁公高中进士甲科,娶中书舍人韦迪之女。韦家为长安望族,所载家有藏书2万余卷,更多有魏晋书法真迹。颜鲁公得韦家器重,更得书法珍品揣摩临写,书遂大进。两年后在吏部铨选时,通过四项“身、言、书、判”考试,其楷书合乎法度、工整遒美,被订为甲等。

天宝二年(743),颜鲁公罢醴陵县尉去洛阳,于裴儆处访张旭,请教笔法。时隔三年,再访张旭请教,并编《张长史十二笔法记》。张旭(685年至759年)字伯高,世称张长史。其继承陆柬之、虞世南、二王父子,是琅琊王氏书风的重要继承支脉,颜鲁公受其影响甚巨。

三、齐鲁金石遗韵激发鲁公书法嬗变

天宝十一载(752年)所书《千福寺多宝塔碑》。既见魏晋二王风韵,亦有时风禇河南之结体。继承家学、兼收时风,日趋成熟。然视其天宝十三载(754)46岁所书《东方朔画赞》,已有明显差异。时仅三载,何以转变如斯?

天宝十二年(753年),44岁的颜鲁公出任平原郡(今山东德州)太守。重回祖籍的颜鲁公恰逢安禄山密谋叛乱,为麻痹安禄山,他不但经常与文人雅集赋诗饮酒、挥毫泼墨,还假装不理政务,到琅琊郡(今临沂市)寻根问祖。凭吊先人、感悟琅琊文脉之余,他登泰山、访峄山,峄山刻石、四山摩崖、琅琊刻石等鸿篇巨制那磅礴、恢弘的豪迈气度,深深震撼了颜鲁公。已过不惑之年的他领略了齐鲁书风的壮美雄浑。加之家国危难,儒家济世之思想油然于胸,已于修身理政而有匡济天下之转变。天宝十三年(754年),颜鲁公面对安禄山使者写下《东方朔画赞碑》(此碑现存德州陵县)。与二年前书《多宝塔碑》相比,此碑已由小楷气象,变为大楷风骨,点画厚重、铜浇铁铸,被称为其书法艺术的里程碑,更是中年变法的有力强音。晚年作品更趋雄强,当由此处得营养。

苏轼认为:“鲁公平生写碑,唯《东方朔画赞碑》最为清雄,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其后见逸少本,乃知鲁公字字临此本,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东坡题跋》)由此可见,此碑既显露了其琅琊书风渊源,进而展现了齐鲁书风金石气象,是一次视野的开拓与融合。

四、颜鲁公书风对齐鲁书风的影响

真卿书法,代多称习,自唐及宋元明,追慕者甚多,显赫者如柳公权、董其昌、苏轼、何绍基、钱沣、刘镛等名家。声威既泽被海内,大名自远播齐鲁。颜鲁公望出琅琊,更兼守牧平原,治学勤政,一生名勋,重在此地。是以齐鲁书坛,皆重其声而扬其书,学者甚众。更有名家如赵孟頫、何绍基、舒同等先后在齐鲁主政、讲学,更光大其门楣。真卿书法,已增益齐鲁书风之浩然气象,并广滋后学。

颜鲁公育三子,颇、頵、硕。后代子孙,多有传家法善书者。然遵颜之推《颜氏家训》:“真草书迹,微须留意”,“然此艺不须过精”。颜之推视书法为“杂学”,虽承家学工书,然以精书者多为人所役,又常使才学被书名所掩,沦于匠役之流。故告诫子孙“慎勿以书自命”。故鲁公后子孙不以书传名。如鲁公四世孙颜翊,唐末率弟子办学庐山白鹿洞。《江西通志稿》载:“颜翊,少孤,笃志先业,善词翰,谨礼法,率子弟三十余人皆受经白鹿洞。三十余年,进修不辍,后从祀白鹿洞先贤祠。”饱学硕儒,传道授业,书学自不必说,然世不以其书称,是其家训缘故。

真卿琅琊故里,颜氏宗亲遵古训,代有才俊。颜鲁公殉国后,后人在故里建鲁公庙祭祀。宋元祐六年,费县知县杨元永报请朝廷重修鲁公庙。由左承议郎、尚书职方员外郎曹辅撰阳面碑文《唐鲁郡颜文忠公新庙记》;由文学家、词人秦观书丹。碑阴《鲁公仙真记》,由米芾撰书,“用鲁公书法,奇宕可喜”。2013年根据原石拓片重刻,现存费县颜鲁公公园。文曰:“……其后衣冠不绝,间出闻人。然则公之知义、明信、道笃,共渊源有自来矣。”被誉为金碑第一的《沂州普照寺碑》结体、用笔等明显受颜体影响。

左宝贵(18371894),字冠廷。费县地方集(今属平邑)。《清史稿》:中东之战,陆军皆遁,宝贵独死平壤;海军皆降,世昌独死东沟。中外传其壮节,并称“双忠”。书学鲁公,自幼景仰同乡颜鲁公气节。甲午海战,奉命驰援朝鲜抗击日寇,孤军坚守,慷慨捐躯,血洒平壤城头。入祀昭忠祠,赠太子少保衔,谥号“忠壮”。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廷拨款在其故里地方集修建衣冠冢。

何绍基(1799年—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晚清诗人、书法家。道光十六年进士。书法宗颜鲁公,又融汉魏而自成面目。咸丰六年(1856年)至咸丰十年(1860年)主讲于山东泺源书院。讲学之余,遍游齐鲁名胜。济南大明湖历下亭有杜甫名句楹联:“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即为其所书。《息轲杂著》称其书:“专从颜清臣问津,积数十年功力……数百年书法于斯一振。”其书法影响齐鲁书坛数百年。

舒同(1905年1998年),原名文藻,字宜禄。曾担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有“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枝笔”之誉。舒公以二王入手,以颜、柳、何绍基为基,融会贯通,得圆浑之势,寓巧于拙,是现代颜书代表人物。舒老主政山东之时,到临沂寻访鲁公故里,对费县情有独钟,其榜书大字作品《许家崖水库》,字高近一米,为其大字代表作。还有《费县影剧院》、《费县羲之砚厂》等重要题匾书作。其作为时任官长,书名远播,引领当时书坛。

惠玉昆(1927年2018年)临沂书坛名宿。著有《惠玉昆书法作品集》、《惠玉昆楷书千字文》、《函大颜体辅导教材》等著作。其书宗颜鲁公、何绍基,上追汉魏碑版风骨,弟子众多,各有所成,星火燎原。临沂单位街坊,多有惠老颜书题词。影响临沂书坛数十年。

黄鲁直言:“观鲁公其帖,奇伟秀拔,奄有魏晋隋唐以来风流气骨,回视欧虞褚薛徐沈辈,皆为法度所窘,岂如鲁公肃然出于绳墨之外,而卒与之合哉!盖自二王后能臻书法之极者,惟张长史与鲁公二人。”颜鲁公楷书法度严谨但不拘泥于法度,为盛世精神面貌,更为今日所重。

近年来,鲁公故里费县县委、县政府重视琅琊颜氏文化,继承弘扬鲁公爱国思想和书法艺术遗产,自2004年以来,连续举办6届“中国颜真卿奖全国书法大赛”,2015年至今,山东省书协连续举办两届“颜真卿奖全国书法大赛”。海内外习颜书家尽皆踊跃参赛,一时才俊云集,引发一场颜体书法学习热潮。

五、结语

书者,心画也。项穆《书法雅言》云:“盖闻德性根心,睟盎生色,得心应手,书亦云然……人正则书正。” 青少时期,颜鲁公受其家风家训影响,恪守儒家理念,言行书翰,于无意间流露风骨,是其书法体系构成的核心精神驱动。

受其家传书学思想影响,尤其受殷式、禇遂良影响,后随张旭学书,皆传承有序,追其根源在齐鲁书风中之琅琊王氏书法体系。是故有清雅之声,具君子雅逸之形貌。

平原太守时期,深受齐鲁刻石影响,一改结体态势,变“斜画紧结”为“平画宽结”,初具宽博之风,并影响其一生创作。是故鲁公书风肇自齐鲁书风,兼容并蓄,学者兹繁,又增益齐鲁书风,成为今日齐鲁书风的重要组成元素。

冯班《钝吟书要》:“颜鲁公书磊落嵬峨,自是台阁中物”、“……鲁公书如正人君子,冠佩而立,望之俨然,即之也温。”颜鲁公书法系统的形成,首先是其道德体系的形成。“忠、勇、义、节”,这是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元素的道德体系,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主流。尤其是中国发展走进新时代之历史背景下。弘扬颜鲁公书法,推动齐鲁书风的发展,是追根溯源,继承发扬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大力弘扬传统为基础的创作风格,倾力打造老、中、青梯队合理的创作队伍,使具有鲜明山东地域文化特征的齐鲁书风日趋完善。

张健(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入展作者)

1


参考资料:

1、朱关田 《颜鲁公传》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0年版

2、李玉安 黄正雨 中国藏书家通典  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 2005年版

3、吴宗慈等纂修《江西通志稿·星子人物列传》,1985年版

4、《唐鲁郡颜文忠公新庙记》济南出版社 2017年版

5、严杰著《颜鲁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5年版

6、孟鸿声《薪火相传的齐鲁书风》《光明日报》8月30日刊

7、《甲午战争》从刊续编

8、秦永龙 《颜鲁公》山西教育出版社 2012年版

9、陈德述 颜其礼《颜子文化论》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 2011年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