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锦灰堆》(三)欣赏

 学海岸边一过客 2019-10-15

与前二卷不一样,这第三卷无论从内容类别,还是从形式看都有较大的差异了。首先,这一卷书后没有彩图附录,其次这一卷基本上不收“论文”了,多是回忆散文序跋,看目录就知道了。这卷文章分:忆往,书画,饮食,序跋,杂稿,附录,共六类;附录是三批文物的目录,性质属于档案资料。我曾疑惑,此文题目中“欣赏”二字是否需要修改;后来觉得没有其他合适的,且“欣赏”也不错,还是延用吧。

通过“忆往”各篇,大致可了解作者工作经历的脉络;这些篇章,同时也包含有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看“我是怎样成为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平津区助理代表的”一节,感觉那时的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真“牛”啊!王世襄先生大学毕业故宫居然不愿去(担心安排做行政工作),经梁思成介绍去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所长傅斯年却说:燕京大学出来的人根本不配进我们史语所!后来就到了营造学社,随即又进入了“清损会”。

写与陈梦家、张伯驹、朱家溍等先生交往的几篇可谓声情并茂。陈梦家买到一具明黄花梨五足圆香几,王问他多少钱买的,要求出让,“抱起来想夺门而出”,陈说“加一百倍也不行”迎门拦住。请张伯驹吃饭,说其夫人(潘素)是“请也到,不请也到”;张在朋友家和在自己家一样任性,那天饭后找不到袜子了,结果是因为有湿气脱袜抠脚,袜子被狗叼走了。朱家溍先生年轻时学京戏练过功夫,“三反”中被认为会飞檐走壁,拘捕他时动用二三十个特工,三辆吉普车,房顶上也有人持枪守候,不知道的以为是准备拍电视捉拿燕子李三;他在床上突然被抓,戴上手铐,因两手不能下伸,提不了鞋,便立在床前像踢毽子似的,“答、答”两下,用脚把鞋送到了手指上。

王先生文中介绍,“匀”有买的意思,但有时不能说买,必须说“匀”。如甲有一件好东西被乙爱上了,为了不得罪甲而希望能割爱见让,按老北京习俗乙绝不能说“买”,而只能婉转地说“匀”。关于这“匀”字有一个真实的笑话。“三反”中,一曾受聘故宫的金先生与一小偷关在一起,他受不了无休止的逼迫,只好说偷了故宫若干玉器,结果查无此物,斗得更狠;小偷因有真赃核实,受到表扬。老金找机会悄悄对那小偷说:二哥,救救我,把您经手的匀我两件好交待,今后如能活着出去一定好好请您!

书中有一种说法未必正确但较新鲜,现予摘录:有人认为南方人比北方人矮,以步计里程,四川的六十里和北方的四十里可能差不了多少。

“书画”栏目,有谈展子虔《游春图》的,有讲陆机《平复帖》流传的,还有记修整壁画方法的,我不懂书画,外行,得益不多。《纯阳殿、重阳殿的壁画》中说及“八仙”,略记如下:曹国舅搭渡船,将御赐金牌丢入水中,吕洞宾才肯收他作弟子,可见恃权仗势的人是成不了神仙的。何仙姑之于八仙在元代尚在游离状态中,到明嘉靖才确定加入;元明杂剧“八仙”中多有徐仙翁,何仙姑则偶见。

王世襄先生真是个杂家,居然还是烹饪高手。汪曾琪在《食道旧寻》中曾言:学人中真正精于烹调的,当推北京王世襄。可惜我对饮食比较马虎,没什么讲究,只知咸淡,辣不辣,各种菜系都不敏感。

“序跋”涉及的内容多为作者有造诣的领域,如画、家具、髹漆、鸽、菜谱等,从中也能学到一些知识。如对于北京菜的说法,不论哪一个地方菜系都曾传入北京,北京菜主要由适合北京口味的山东菜、以牛羊肉为主的清真菜和从明清皇家又回到民间的宫廷菜组合而成,烤鸭也是经山东厨师传入北京的。有的菜肴虽然发源于其他菜系,但传到北京后才真正出名;把起源于外地的菜肴归入北京菜,是因为传入时间久且有很大的变化发展,其在北京所享的盛名已超过原有声誉。

看到这里有一篇《<故宫退食录>序》,想起自己早几年买的《故宫退食录》(上下册),还是老三(三夫)出差带回“匀”给我的,不过至今尚未认真阅读。作者朱家溍先生曾在故宫工作多年,他鉴别文物的能力有多高呢?在天津海关检查德国人数十箱仿旧铜器时,他发现(扣留)了一件真的商代大铙;在国家鉴定一级文物专家组中,有专看陶瓷、青铜器、玉器的,此三类外都由他来看;编《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六十册,在认选文物门类时,他请别人择选,把最后无人认选(比较冷僻)的承揽下来。由此可见他是一个真正的高手,其水平非同寻常。

该书还有“杂稿”十三篇,写燕园景物、盆景山水、清代相扑、篆刻奇石、奇文赏析(押诗条)等,私下欣赏,不讲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