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解剖日——纪念现代人体解剖学的奠基人安德烈·维萨里(Andreas Vesalius)

 肉佬诗 2019-10-15

安德烈·维萨里

在现代解剖学之父安德烈·维萨里逝世455周年的今天,迎来了第一个世界解剖日。在伦敦举行的第19届IFAA大会上,IFAA大会决定将每年10月15日作为世界解剖日。世界解剖学日是一个庆祝解剖学学科和使世界各国意识到它在培养卫生科学专业人员方面的重要作用。以此我们沉痛哀悼并纪念安德烈·维萨里(Andreas Vesalius,1514年12月31日-1564年10月15日)。

1514年12月31日

维萨里生于布鲁塞尔的一个医学世家。维萨里幼年时代就喜欢读家中收藏的大量医学书籍,从中许多启发,并立志从医。 

青年时期的维萨里曾求学于蒙彼利埃和巴黎大学,他在雅克·迪布瓦和让·费内尔的指导下学习盖伦的医学理论并与解剖学结下“不解之缘”。经常在巴黎的圣婴公墓研究骨骼。不顾严寒酷暑和腐烂尸体的恶臭,冒着被抓、被杀的危险,在郊外无主坟地,绞刑架下罪犯的遗尸。

巴黎大学

蒙彼利埃

1536年

他短暂地移居威尼斯后,便入读帕多瓦大学。


1537年

取得博士学位。

1538年

出版图集《解剖图谱六幅》

毕业后,他留在了帕多瓦大学教授外科和解剖学。同时,他还被邀请到博洛尼亚大学和比萨大学做演讲。维萨里认为面对面的亲身体验式教学是唯一可靠的教学方式,他使用解剖工具亲自演示操作,而学生则围在桌子周围观察学习。在中世纪宗教观念盛行的背景下,对实践操作是一个重大突破。他用六幅带有说明的解剖图详尽记录了自己的解剖工作,他在1538年把图集合成册出版,名为《解剖图谱六幅》。

1541年

1541年,维萨里在博洛尼亚发现盖伦所有的研究结果都不是源于人体。维萨里打破了盖伦以研究对象为动物(巴巴利猕猴)的解剖学实验方式,经过实践,维萨里对盖伦、蒙迪诺(1258 - 1326,著有《解剖学》)、亚里士多德的文章做了校正,并开始撰写自己的著作。

1543年

历经五年,维萨里根据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于1543年发表了划时代的巨著《人体构造》。从此,解剖学才得以更加深入的发展,近代医学也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形成。

1564年

1564年,宗教裁判所以他用活人做解剖为由,判处他死刑。原因是他为一名西班牙贵族做尸体解剖剖开尸体胸膛时,监视官认定“死者”的心脏还在跳动,也就是说“死者”还没有真正的死去。维萨里百口难辩,幸因国王庇护,才免于死罪,改判往耶路撒冷朝圣。在返回途中,因航船遇险,不幸身亡,终年50岁。

维萨里的主要贡献1543年发表了《人体构造》一书,该书总结了当时解剖学的成就,同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维萨里与尼古拉·哥白尼一样,为了捍卫科学真理,遭教会迫害。但他建立的解剖学为医学的发现开辟了道路,成为人们铭记他的丰碑。

第19届IFAA大会上,决定将每年10月15日作为世界解剖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