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肝儿啊!谁也不能伤了你!

 茂林之家 2019-10-15


作者:李增烈

陕西省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

老年人本来就有操不完的心,我就颇有体会:老伴的状况、儿孙的安全、经济的分配……更重要的是自身的疾病、健康,身体出现小小的异常,会带来大大的负担,这并非年老多事,确实是因为经历了太多风雨的缘故。

为了老年朋友的健康,请原谅今天还要给您添个操心事:小心药物伤害您的宝贝——肝脏!虽然药物并非只伤老年人,但“苍蝇爱叮有缝的蛋”也是事实,平心静气而论,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确实有不少“可乘之机”被药物伤害,部分源于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部分却是认识上的偏差。

老年人存在的“弱点”

01

药物“控制闸”弱化

绝大多数药物进入体内后,都要接受药酶系统P450的改造,这种改造包括氧化、还原、结合等过程,药物经过改造后才能在体内发挥作用。姑且把P450形象化,称为“控制闸”吧!随着年龄老化,肝血流量、肝细胞数等下降,“控制闸”力度减弱,未经改造的原始药物进入体内后,不但未能发挥作用,毒性还会增加。

02

老年多病

这是自然规律,年纪大了患病多,用的药物种类与频率就会多,混合用药的机会也多,高于一般成年人,药物对肝损害的危险性自然随之加大。

03

其他疾病

同样,由于年龄老化与老年性疾病增多,排毒的主要脏器——肾脏功能也随之减弱,会导致有害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增多;还应该提到病毒性肝炎,老年人中的“乙肝”,包括乙肝病毒携带者,即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相当常见。而“丙肝”不但明显多于中、青年人,且患者多不自知,这些带病的肝脏,是老年人的又一“软肋”,使肝脏更易受到药物的伤害!

易引起老年人肝损的药物

目前已经知道有1000余种药物可引起肝损害,国外报道以抗菌药为主,国内报道则以抗肿瘤、抗结核类药物为多,这种情况与老年人肿瘤的高发有关,也和近来老年人结核病较前多发有关。抗结核药物最终导致肝衰竭死亡的病例,国内外屡有报告,值得重视。对国人来说,特别要纠正“中药安全”的错误观念,因为事实恰好相反,引起国人药物性肝损害的首因正是中药类,像植物类的黄药子、川楝子、苍耳子、鸦胆子、地榆、贯众、番泻叶等,动物类中的蜈蚣、斑蝥,矿物类的雄黄等,都是比较常用的种类,其中不少是作为中成药(片剂、胶囊,甚至针剂)成分出现的,更易被忽视,造成辨别上的困难。而药物性肝损害的易感性,男女有别,似以女性,尤其是49岁以后的女性为多,可能与内分泌改变有关。

老年人药物性肝损害的主要表现为:

上腹部饱胀不适、乏力,易被误诊为消化不良。皮肤瘙痒的发生率较高是其特点

因此,较长期服药或服药种类多的老年人,一旦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时,老年朋友和医生都请记住:详细了解用药情况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