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论衡》之碎语杂言(38)——别通篇第三十八(上)

 紫微o太微o天市 2019-10-15

读《论衡》之碎语杂言(38)——别通篇第三十八(上)

一、

国是大家,民是小家。世俗多为小家积富,贤能多为治国谋策。人所习有类不同,习同类尚有多与少,所以总有通人与不通者之别。那么,萧何对于汉室江山可谓立下奇功,他算是通人吗?萧何入秦拾文书、夜追韩信、为汉制法,后又暗助高祖除了羽翼丰满的韩信,堪为奠定汉朝基业的股肱之臣。依“别通篇”给出的标准,当是“通人”无疑。世上不只是“通人”与“不通者”两种人,更多的是对“百家之言”所知或多或少的人,当然还有虽不知或少知“百家之言”但却有异于常人之力的百业能人。或登庙堂为重臣,或兢兢业业事泛众,皆可为荣,亦皆可敬。

二、

博览群书者智广,通晓古今者不惑。所谓博览,当为涉猎甚广,却也应择书而阅。如何通晓古今?知古,有些难。因为古史为古人所写就,即所谓载史传书,其中以讹传讹、虚言妄语当真不少,难以辨别。窃以为,非专业研史者读史,只需从史书故事中获取有益之教即可,史实如何,不必较真。观今呢?用眼去仔细看,用耳去认真听,最重要的是用心去揣摩。有人喜闹市,有人图清静。都城忙碌,集市喧嚣。与其整日如蚁般奔波于纤陌纵横的街市,何不偶尔停下脚步,择一偏隅,平复一下心境,细览篇章,幽幽地寻觅那书中的“颜如玉”、探知那书中的“黄金屋”!不求满腹经纶,只为脑中少匮,即便不为“通者”,略通一些也会是不错的感觉。

三、

博览群书,可得开放思维,触类旁通,愈发增智。通览古今,能懂世间万事,借古知今,眼明心清。常言说,术业有专攻,太过追求博览群书,心无所专,或难有所成。古经繁杂,且有俟失,后世颇难弄通,故而常有人寻觅些经中只言片语,便充研经悟道者。古时有百家之言,各有其道,自汉武帝开始,独尊儒学,非是其他学说没有道理,当是儒学更适合皇家的口味,也就是说,儒学更符合朝廷御民之需。即便如此,儒学中还是有很多有益的道论。孔子被尊为圣已历两千余年,难有出其右者,说明其学说益于世者颇多,儒道当尊。可是,儒学之经中亦存在不少糟粕,读时有所鉴别即可。

四、

如果说读书多者未必才智高,才智高者读书必多,当否?读书,如开窗迎阳光,幽室豁然亮,心境遂敞。虽说开卷有益,提倡博览群书,然而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需要择书而读。每读一书,如上一层楼台,视野自然有增,但若读书过于繁杂,便如踏入楼层迷梯,延缓登高,心生惑。读书,需慢慢品味,切忌浮躁。

五、

所谓征兆,常为后人附会于事。汉武帝时,极重儒学,却也是巫蛊当道,即便是堪称英明之君的汉武帝,亦是深受其害,有杀子诛亲之祸。刘旦之死,皆因其过于贪图帝位,败而不思已过,终落得自杀身亡的结局。所谓“户不开”之占,后人编排的故事而已,不足为据。庆封不擅长赋诗,其后来被楚灵王所杀,完全是其恶贯满盈所致,与其诗赋之能高低有何干?倒是他能长时间居于庙堂高位,谋权之智当是不低。亡国之社,源于占者之言,当信否?不通,则不宜置可否。且借神占之说以人论之,所谓人为禀承天之气而生,然而人在“屋其上”的闭户之中,何以承天之气?岂非人皆无福而多祸?莫非无祸之人皆源于旷野偶合?若说“通览”者知广智多,此言确是不虚。或可言,“薄社”之类,与“通览”之说,不相干,不宜相提并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