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末艾灸重点在哪里?

 言午文摘 2019-10-15

在秋季的最后半个多月, 我们应好好艾灸,为冬天的到来夯实基础。尤其是亚健康人群,此时艾灸,大有裨益!

一、温差较大,易伤免疫力(营卫不和)

秋末,天气变化多样,早晚温差大,皮肤腠理开合,易受寒凉,耗损阳气,免疫力下降。此时若人体阳气不足,很容易受天气刺激而出现体虚自汗、感冒流涕、过敏发烧、皮肤红疹、夜寐不安等症状。

此外,天气转凉之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特别容易复发。因此,“老胃病”在饮食上要格外小心,同时别忘给胃保暖,小心呵护以免胃病复发。

危害:妇科炎症,过敏性疾病,精神萎靡,夜寐不安。

艾灸功效:补充气血、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

二、风大干燥,易伤气损精

秋末风大干燥,加上经过一个夏天的暑气蒸腾,人体津液被加速耗损,就像树木放在风大的沙漠上会快速干枯一样。此时人体若阳气不足,阳气固摄津液的能力就会减弱,水分和胶原蛋白会加速流失,导致皮肤干油、色素沉积、暗斑痤疮、毛孔粗大、咽干咽痒、目赤目胀、月经量少、脱发、头晕头痛等。

危害:皮肤过度衰老,乳房松弛下垂,肥胖。

艾灸功效:固摄津液,润肤抗衰,补气养血,濡养脏腑百节。

三、落叶悲凉,易焦虑抑郁

秋末日照减少,阳气收敛,气温逐渐下降。风紧瑟瑟,落叶萎黄,环境悲凉,此时人体阳气不足会造成焦虑抑郁、消极少言等;加上寒凉之气渐多,造成血瘀气滞、关节疼痛、胸闷气短,严重者会得乳腺纤维瘤、甲状腺瘤、妇科肌瘤囊肿等。

危害:失眠、抑郁症、心脏病、肺痨、心梗脑梗。

艾灸功效:宽胸理气、温养驱寒、活血化瘀。

四、秋末重点艾灸哪些穴位?

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治未病。那么,秋末重点艾灸哪些穴位呢?

大肠、肺两条经脉五行属性分别为庚辛金,秋季金旺,因此在秋季中,大肠经和肺经处于最旺状态。

胆、肝两条经脉五行属性分别为甲乙木,由于秋季金旺克木,因此在秋季中,胆经和肝经处于最衰状态。

因此秋季保健的关键就是艾灸胆经和肝经,加强胆经和肝经的功能。

重点取穴如下:

1、主穴

中脘穴、足三里穴、脾俞、胃俞、关元、气海。

其中,关元和气海两个穴位是养生灸的基础穴位,因为它们是补元阳的穴位,就像给生命之火加了一把柴。

2、配穴

上腹饱胀:上脘、梁门

恶心呕吐:内关

大便稀溏:神阙、天枢

消疫乏力:关元

发热:曲池

大便潜血:隐白、肝俞

胃酸过多:阳陵泉、公孙、太冲、肝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