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有没有对人说话狠话?关于生死的谜题,只有走下去才知道

 昵称1SuYdtHT 2019-10-15

从昨天晚上开始,“雪莉确认死亡”的消息铺天盖地。

想必,即便不追星,也大概知道这个女生才25岁。

  • 太年轻,太可惜,太傻气了吧!

所以,听到“雪莉确认死亡”的消息,大家纷纷表示自己的看法。

看完弹出的各路消息和文章,觉得现在大家的思路真的是出奇“一致”,对逝者不是应该悼念吗?

令人恍惚的是,网络流传更多的是关于她死亡背后的原因。

雪莉生前所属公司SM娱乐已经发文,恳求不要再散布谣言或进行猜测性报道,其实我们应该保持一些善良的,不是吗?

今天,具荷拉等明星悼念雪莉、雪莉没留下遗书、雪莉因抑郁症自杀等消息,再次占据了我们的头脑。

“雪莉确认死亡”一事,明明离我们很多人生活那么遥远,为何大家都在热评呢?

一个人的死,为何让我们如此上心?

1、生与死,有没有绝对的答案?

关于“生与死”,至今都是一个谜题。

谁又能解开所有的疑惑呢?

“雪莉确认死亡”的噩耗,让我想到有朋友说过的一句话:

“当你死去,全世界突然开始爱你。”

对比过去猛烈的网络言语,然后再看现在网络上看似慈悲宽容的文字,我感到有些紧张。

  • 这份理解与尊重,是不是来得太迟了呢?

据说,雪莉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下了很多“痛苦”的字词。

难以想象,对一个20多岁的女孩来说,网络上负面评论,竟然可以“狠绝”到摧毁一个人的求生欲望!

雪莉走了,没有留下遗书。

她的日记本里面,承载着短暂的生命难以负荷之痛,这是谁的眼泪在共鸣?

很多人在悲痛,这是让我始料未及的。

还记得我的一位好友,也是突然走了,从那之后,我都不敢再写关于“生死”题材的文章。

现实总是露出冰冷的一面,而温暖是不是我们所有人都不配触碰的柔软呢?

2、你如何看待死亡?

客观说,我们的结局都是一样的。

最后一天,都会走向死亡。

我记得作家阿来说过:

生死就是命中注定的事情,所以,要学会坦然面对。

阿来在小说《尘埃落定》中,叙述面对爱人的死亡过程,我们能否把生前的问题带到死后?

像太阳一样温暖,像月亮一样美丽,像一切一样无所不在的另一个世界,到底离我们多远?

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人类知道的真相,要远远多于记录。

因此,我们都明白,不可能知道别人死亡的真相。

因为我们甚至都不清楚,自己的结局,会是怎样?

然而,我们都有义务让沉默的事物浮出水面,而不是盯着雪莉之死不放。

  • 一个雪莉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那么接下来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在他人生死之事上,我们口若悬河地大讲大谈,若问:对死亡你是否可以坦然?

你的回答,还是那样平稳吗?

3、以后,请不要对人放狠话

所以,我想说死亡是个永远的谜!

尽管很多艺术家在用“死亡”作为题材,书写或者创造了很多存世佳品。只是,我们依旧不能完全消化,一个年轻的生命是自己结束了自己。

25岁的小姐姐,正值青春焕发,还说11月以模特身份活动,而今天只剩下冰凉的身体。

太残酷。

之前网络上评论的崔雪莉,那些言论,真的能负责吗?

可见,不要对一个人放狠话了,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所说的话,对方听了是多么痛彻心扉。

记得毕淑敏提到“死亡”,说这是一件百分百要应验的事情。

而迟子建在《白雪乌鸦》中更是坦言:

每一次死亡的出现都会带走一个鲜活的生命。

对于读者来说,思考“死亡”是一种残忍,对作者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痛苦呢?

诚然,作家的责任就是建议大家把有限的生命变得更加丰富,因为大家总归要回到一段漫长的黑暗。

就像是写作的艰难一样,很多生命也是在心理无法承受重压,选择了离去。

若不是有医生提到“我们每个人都有潜藏的抑郁症”,恐怕我们都不知道如何与身边有抑郁倾向的朋友相处了。

  • 如果你恰好也备受言语攻击与网络暴力的压力,但愿你可以勇敢地寻求帮助,无论是找人倾诉还是做一些充实自己的事情。

如何处理负面情绪呢?

我建议,多读书。

正如别林斯基提到“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

也许,阅读可以给你不同的视角,也就更明白,其实人生就该放轻松的。

(注:为了表示对死者尊重,本文不插图,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