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知漳州白鹭洲?工农兵桥繁华落幕…

 富日照明廖炳文 2019-10-16

可知漳州白鹭洲?工农兵桥繁华落幕…

(鸟瞰白鹭洲,寂寞独相守。)

好象全国各地都白鹭洲?可见白鹭全国飞!如厦门岛就有白鹭洲公园,一九九五年开园,不过是二十多年历史。而提起漳州市芗江白鹭洲及鹭洲路,却是悠悠岁月几百年风雨:明代建桥纳入政行管辖,清代命名白鹭洲、民国建街设市场。

可知漳州白鹭洲?工农兵桥繁华落幕…

(芗城夕阳红)

漳州白鹭洲,原是芗江江心沙洲,四面临水,芳草凄白鹭为家。明代属于龙溪县诗墩保乡下,为十二、三都。乡民在沙洲上开荒建房,种菜植果。后来人越来越多,渐渐填土与江南岸连成片,解放后属于南星大队诗墩村。现在,当然又成了社区。

可知漳州白鹭洲?工农兵桥繁华落幕…

(南山桥成为吉他网红桥,相邻白鹭洲依然如故。)

现在不少人还都以为,漳州古城中心处,最古早处应该是在江北。其实江北的香港路、台湾路、澎湖路、北京路等等虽然出名,都沒有江南白鹭洲上的鹭洲路历史悠久。江南岸的鹭洲路,曾经是漳州最古老、最热闹的街市之一,为何至今鲜有人知。

可知漳州白鹭洲?工农兵桥繁华落幕…

(铁栅锁桥头,唉哉白鹭洲!)

这得从一座桥说起。东新桥,原名文昌桥俗称新桥,文革曾改名为工农兵桥。东新桥位于中山桥东面,是明朝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兴建的石梁桥。民国时期在原址改建为公路桥,始称东新桥。改建后桥长198米,车行道宽5米。鹭洲路就随桥兴旺,从明代至今,你说能不火爆?

可知漳州白鹭洲?工农兵桥繁华落幕…

(桥名尚在,桥已尽拆。)

抗日战争期间,为防日军,桥北端和中部两段由驻军炸毁。抗战后修复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墩梁、木板面桥,宽约7米,中铺两条汽车木轨道板。六十年代,改建为全钢筋混凝土梁桥与钢筋混凝土桥面。一九八零年,工农兵桥恢复东新桥名称。二零零二年,因鉴定危桥而拆除。

鹭洲路正对于原东新桥之桥头,至桥南闸口一带。仅一江之隔,恍然如梦。走上鹭洲路,感觉全沉浸在历史文化之中,古早气味绵绵郁浓。水月亭庙、古早码头、古示禁碑、老号商铺、街市小巷,处处透露出曾经的繁华气派。

可知漳州白鹭洲?工农兵桥繁华落幕…

(老街尚在,少有人脉!)

明代建制至清代,及民国时期都称白鹭洲路,解放后一度称朝阳路后叫鹭洲路。一桥飞架南北,东新桥直通鹭洲路。南北两岸客商物流比肩接踵,商贸活跃。民国时期特设白鹭洲市场,烈火烹油,使鹭洲路成了芗城第一繁华路。东新桥拆除后,鹭洲路成断头路。桥南一些学校、商铺、企业只好陆续搬出,从此繁华落幕。

可知漳州白鹭洲?工农兵桥繁华落幕…

(古庙依然,水月情长。)

虽然时光流转,虽然沧海桑田,可是老街还在,古迹遗址仍存。触摸老街,漫步上下,仿佛可想象商贾如云丽人双双的情景。岁月留痕一丝黄,斑驳老街遗青砖。依然有人前往,凭吊那些朝代留下的往事。

可知漳州白鹭洲?工农兵桥繁华落幕…

(遥望江北岸,宛若妻思郎!)

不过,白鹭洲和鹭洲路马上要重见天日了!按照市政规划,这里将建白鹭洲公园和江南水岸,老街古迹将选择性留下,沿江栈道步行道将与南湖公园相连,增建景点,不建高楼,保持古早味城乡味。届时,从江北高楼俯瞰桥南白鹭洲,一定迷人醉人。

可知漳州白鹭洲?工农兵桥繁华落幕…

(鹭洲路一隅,开路机械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