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中国」——王 灬 作 品 解 读

 书画名家艺术网 2019-10-16

王灬  简 介


王灬 (原名,王旻),笔名,玊炁人;

1974年生于中国湖北武当山;

2000年开始混沌艺术的研究;

2002年漆绘画的多元融合性研究;

2003年综合材料绘画与水墨的结合运用;

2004年成立“炁山玊舍”画馆;

2005年坦培拉、水墨与大漆的融合与拓展研究;

2007年坦培拉综合绘画的研究;

2008年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材料表现专业毕业;

2011年创立炁墨艺术馆;

2013年纸本坦培拉综合技法的研究;

2015年对“道法自然”与“心境谜符”的研究;

2016年创建混沌美术馆;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美学博士毕业;

2018年研究汉字与线的生长关系及艺术形态;

2019年草界的灵性延伸;

现居住北京和武当山;

主攻坦培拉综合绘画,其绘画从水墨中解放出来走在形而上的一种混沌艺术。研究坦培拉结合水墨、大漆以其融合与排斥的属性,以多元物象聚合的存在形式,探索人生精神本质问题。5岁开始随父学习水墨画,解析传统与注重心写,吸收黄宾虹、张大千前辈的绘画技法与创作心境,深受赵无极前辈中西绘画神韵贯通的影响,用埋笔法以干笔枯彩、疏淡苍劲的特点,寻求融合的新砌点。通过独特的绘画语言、表现形式、当代材料与传统媒介的碰撞所发生的存在性,使坦培拉、墨、大漆的结合获得了一种意识与物质互为状态的显像,导出画面通往灵性与材料精神的视觉诠释。

意 象 的 蜕 变

文/刘善林(著名艺术家)

内容提要:

       本文从混沌、道、意象、有意味的形式的角度剖析了王灬当代艺术创作个案的中国艺术回归之路,解读了王灬作品的思想与材料依据,揭示出其哲学美学意义,阐释了其作品是中国意象艺术的视觉新生。

关键词:

        1、混沌初开,大道化育。

        2、立象尽意,意象无穷。

        3、意象蜕变,当代新生。

     通达天地悲悯之后,方得细微之喜悦。自然生命的生长与消移正是道所揭示的根本意义,兰亭序,幽古之思,千载于斯,暗示了中国精神之去来依据,中国艺术及中国人生由此而出。如何面对与超越有限的人生与无限的宇宙,自然,是中国人将人视为自然的一部分的自然,并且自自然然,因而产生天人合一的各种具体化,而这种具体化的多元化是建构在混沌之始与原点之初。

▲混沌1年(异景NO.3,80cmX90cm,2000,布面综合油彩)

      王灬的绘画是建立在这种中国初始骨髓里的。虽然他央美的材料表现学术经历中砥砺了西方沃霍尔、塔匹埃斯、劳申伯格、基弗、博伊斯等当代艺术领域,但其艺术发生发展的历程还是体现了一个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传统开放与回归的创新之路。他的艺术实践主要还是基于中国意象精神的视觉蜕变。

▲混沌2年(幻象NO.1,80X110,2001,木板布面综合技法)

一、 混沌初开,大道化育。

       伴随着人格独立精神的滋养,王灬对艺术的执着坚韧成就了他的性格、信念、兴趣,"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当我们突破立功立德立言而达到更大自然时,我们方得安定,而前者反而更具备了意义,自自然然,任运自然,就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而至于林泉之高致,即人生的艺术的审美愉悦,当艺术审美自身进入了他的内心愉悦,他的审美人格即已经确立,铸造着人格与艺格的独立与和谐。而物格,也是王灬所面临的广阔征途,正是他驱材料而上下求索的另一依据。

▲混沌3年(源NO.2,50X70,2002,布面综合大漆)

      正是这思想上的依据与材料上的依据,使王灬的艺术成长扎入了深厚的土壤。思想上是根系,材技上是花果。中国尚竹,而有毛竹者,地下数年长根茎方圆开阔,数月即方成劲节参天,正如思想沉淀影响之深厚方得茁壮之栋梁,始作品之叠出。中国传统精神道统天下,大道以行,自有其幽玄生万象而气象万千之概。

▲混沌4年(态NO.3,60X120,2003,布面综合油彩)

       而中国之道,其述及于混沌。《列子·天瑞篇》论宇宙万物生成过程曰:“昔者,圣人因阴阳以统夺。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即时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无形垺,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变者,究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也。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

▲混沌5年(重构的生命NO.6,60cmX80cm,2004,布面坦培拉蛋彩)

      列子认为,世间万物皆有始终,唯有道乃“不生不化者”,道才能循环永存。“不生不化者”是世界产生与变化的本源,它最初无形无象,历经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四阶段,形成混沌,再经“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的“易”演变为有形之“一”,最终生成天地万物。“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一切缘自道,但并非“道”有意为之,而是天地万物盈亏生化自自然然。无穷无尽,艺术无限可能,也不刻意人为,人为,却宛自天开。

▲混沌6年(化境NO.4,80cmx80cm,2005,布面坦培拉)

     《列子汤问篇》中关于天地有无极尽问题曰:“无则无极,有则有尽,朕何以知之?然无极之外复无无极,无尽之中复无无尽。无极复无无极,无尽复无无尽,朕以是知其无极无尽也,而不知其有极有尽也。

▲混沌7年(印魂NO.9,40X50,2006,布面拓印)

      道是存在的,却又无尽的,无形的,"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德经》21章)

▲混沌8年(复灵NO.11,40cmX40cm,2007,木板坦培拉)

     道"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道德经》14章)

▲混沌9年(造界NO.2,75X105,2008,木板综合大漆)

     道讲色、声、形,“夷”、“希”、“微”,三者浑然一体,无法对它进行分析。无状而万状,无象而万象。因无而有,似是而非,似实而虚,存在形态即“恍恍惚惚”,“恍兮惚兮”又有其象,“恍兮惚兮”又有其实,“恍兮惚兮”又有其质。

▲混沌10年(炁山NO.1,150X150,2009,布面坦培拉综合技法)

     道是无名的,只可感知,不可言说,用画也无法表达,任何一个系列都无法表名。所以,画家获得道的领悟,画作的境界自然打开。材料自然演绎,观念自然隐秀,意与象自然交融深厚。

▲混沌11年(蜕NO.16,100X230,2010,布面综合)

     在此,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幅物质及其运动的画面,画面是有形象的。道在世间虚幻而真实的存在,同样存在于造型与材料的表现之中,所以说,画家对“道”的理解应是一种从恍惚不清到具体作品存在的关联活动,王灬作品中蕴含了这种大化变幻之道,而又始终持有其系列的变化可能。这是因为,画家以自然为来源,以无有为体用,历刚归真守柔。而这种自然,除了效法于自然,更是自然而然,是一种没有人为的天然状态,是一种境遇与境界。是社会存在的境遇,是艺术的自由。其潜在的无限可能性为"无",其生成化机为“有”。这就是王灬作品在不断的嬗变转化的根本所在。而在其作品的不断深化中,王灬不断演进他对混沌与大道的进一步物化理解,使用中西材料手法具体化深入化,从而,在哲学指导下不断感悟强化其作品中的美学意象。

▲混沌12年(染NO.19,27cmX35cm,2011,布面坦培拉综合技法)

二、立象尽意,意象无穷。

     勿庸置疑,艺术作品的意象化程度越高,其审美价值就越高。意象论起源于中国,诸如上述哲学外,中国远古图腾与中国文字都明显的表现出意象心理意识。王灬在阐释写"心"(即意)摆脱"似"说:"我们祖先创造的龙若不是摆脱了似的束缚,又怎能摆脱鹰、马、鹿、蛇的束缚,能够创作出今天这样什么都不是,又什么都是的伟大的写心的龙吗?"(王灬《混沌初开》2013、北京),这个从"人首蛇身"到"飞龙在天"的意象造型的完善,体现了中国艺术意象的多义性和合一性,复杂组合能力使龙寓含有丰富的恢宏的意象审美,是独特的民族属性,并在现代深刻影响了西方,庞德意象派现代诗歌深受古典汉风影响,而又反过来影响了中国文革后"朦胧诗"派。

▲混沌13年(观NO.29,120cmX80cm,2012,布面坦培拉综合技法)

意象最早见于《周易》"圣人立象以尽意",随后《庄子-外物》"舍象求意"强调了象外之意,王弼"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到刘勰"窥意象而运斤",完成了艺术意象从哲学到美学的转化。钟嵘《诗品》"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用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揭示了意象手法的规律性,并强化和发展了陆机"味"对于意象的重要性,指出了"味"来自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王灬看来,及至后来克莱夫 - 贝尔也有"有意味的形式"与中国传统的意绝对有着内容与形式的径庭之别和关联启发。现当代艺术"有意味的形式"反对精确的再现,反对叙述性,只能看到各元素及其关系中有意味的形式。

▲混沌14年(炁墨NO.6,176X260cm,2013,纸本综合)


形式之有意味,是因为形式背后隐含实在本身,艺术家的创作目的就是纯形式的直觉把握实在本身。这种理论反叛了西方传统,深刻影响了西方现当代艺术,而王灬的作品尤其以《迷符》系列,深邃地融合了中国古典意象的多重性和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形式意味,加强了其作品的迷符性,表达了其对历史文化现在未来的态度。一方面要完成他"鉴古今之变,创中西之美"的创造:"在折衷、渗透、互为、变化的过程中探求新的可能,这种可能性最终要归宿到个人精神意志。

▲混沌15年(境遇NO.1,120cmX120cm,2014年,布面坦培拉综合技法)


清醒地将依托的精神拉回到中国经验的情景之中,寻找符合自我的精神价值,找到了自己的方法论,不只以西方艺术那种厚重感和体量感(满、整、厚、实)为主要依托。而是借助于中国艺术中静、空、虚、灵的美学要素,并将个人记忆、历史碎片、自然片断整合成有机关联的图像世界。因此,艺术在形式上与其说表现了恢弘、历史、英雄的意识,倒不如说是再现了个人记忆、乡土、伤感、忧愁、质朴、诗意的境界。是体悟的,是感性的,是意象的,作品让观众去畅想原始的力量,去感悟和谐关系,去追寻历史的启示,去动情于对自然诗意和文化忧伤的联想。"(王灬《混沌初开》2007北京)如此,一方面又得以《迷符系列》来超越这种既成,和问讯其《复古系列》透露的遥远初衷。而在两大系列之间,其跨越了巨大的劳动,各个创作阶段,产生多个系列,完成他意象的不断蜕变。

▲混沌16年(谜符NO.6,400X400,2015,布面大漆综合技法)

三、意象蜕变,当代新生。

     道的化育,使王灬作品带有材料上的广泛性、手法上的不确定性、思想意识上的自由性。其材料的源头来自中西,西方的坦培拉和中国的大漆,及其相应的手法,更因为其道的虚泛性把握与意象的多义性导向使得其技法上的创新心手相应。

▲混沌17年(混沌NO.9,120cmX240cm,2016,布面坦培拉综合技法)

     王灬紧接2007年大漆《复古系列》之后,2010年即进行了《产物系列》探索,木板布面坦培拉综合兼有之,应用了实物凹凸性质进行组合绘画,画面产生强烈的厚度与张力,这种张力还带有物理变化的自然肌理,并反映出人的疏导与调和。

▲混沌17年(界系列(2016)装置作品1,2016,生活废弃物)

作者自言产物系列是"自由的游离,不再单一而是重复着,反复不停的进行着交换与配对,在显微镜下发现每一个分子的冲撞都将产生新的物质。生命之源,不停止的分离和重组着。裂变与蜕变着,无声的进行下一时的产物。"这预言了画家寻求艺术新生的信念的坚定和理想的实现。同年便推出了《灰山系列》,而《灰山系列》同样让人感受到生命蜕变的激情,画家力图在寻找从无到既成之有后的重生,又要让"山欲空,绿无踪"的灰山动摇与落寞。画家有着他的深思:"西方文化创作的影响和中国本土文化深厚的积淀,给了我充足的艺术养分,让我从一个很好的起点出发去探索新的突破,我的作品融合了很多元素,但最终的表现简洁有力,这也是我想达到的一个境界,因为我不想一一赘述。每个人都有或有过崇高的理想,我认为这个基础足够我们去积极的认知、审视、参悟。

▲混沌17年(流动的汉字NO.10,58cmX42cm,2016,布面坦培拉综合技法)


我对生活、自然、艺术都怀着一份忠诚,在我的作品当中我不想去控制什么,带有设计感和计划性反而会让我觉得受限制,所以你看到我作品会豁然开朗,甚至有朋友跟我说他好像身处其中。"作者的《灰山系列》还是在"表达一种刚劲中的忧伤,并通过一种特殊的材料作为媒介以中式表现为基础,融入中西文化日益趋同的概念和思维方式对人文、对世界、对自然提出一些问题。也可以说是我借大山用中式表现来传达出我对自然、人文、世界的一种心态、一种动机。"(王灬《混沌初开》2008北京)

▲混沌17年(天问,1000X1000X500cm,2015-2016,玻璃钢,大漆及辅助材料)

     接下来的三年,王灬完成了由裂变得到的启示——《蜕系列》,作者理解旧有的平衡必须打破,才可能决裂变通,从而获得新的秩序和蜕变新生。随后《染系列》应运而生,这是作者将矛盾的内心情感从依恋与决裂中走出,而将自身在画中的囚禁,以获得最终的释放与飞翔。在色空有无中再次入定,探索自己意象重生的混沌与清晰。这个阶段的心路艺索,最终走到了《观》系列,最终获得了满整厚实、静虚空灵的意象蜕变,重塑了中国当代艺术的自身个案。这在最近两年的两个《迷符系列》展对其坚进的意象蜕变的当代重生有着充分的诠释,其内容意象多重而玄谜,其形式单纯而整合,幅面巨大庄严而壮阔深厚,气韵生动丰富而满实空灵,并突破了画框固有的格式。打通了中西,铸造了以意为主的多重意象,融汇新生,其以不屈不朽不疲的艺术创造,推进完善着他意象蜕变情结的作茧化蝶式当代新生。

 王灬的意象新生综合绘画当代艺术个案必将带来普遍意义。

当代混沌艺术之我见

 当代艺术就是一种混沌艺术。

        宇宙中,谁创造了谁?人类创造了自然,那是在画笔之下,人类践踏了自然,那是在生活之中。当人类开始书写,于是,文明便开始了,艺术也就开始了。艺术无疑是建立在生活感知、思想经验以及对景写照的虔诚,人文的关怀,万物更新这一切归结道法于自然,宇宙在和谐的牵引下,日月相望,生机勃勃便是艺术。

▲混沌18年(混沌初开NO.19,80cmX100cm,2018,纸本坦培拉综合技法)

        混沌艺术是一种自我的艺术,一种内修的艺术,一种传承的艺术还是一种敌对的艺术。混沌艺术形态是无需对生活的修饰以及完善的语言组合形式,而是直接从内心中拼发出一种磁力的,自然的,无意识的心象,但这种状态下的画面是真诚的生活与直白的关爱所至。这种自我是唯一的,也将滞留在迷茫与困顿中,并会在孤独中寻找一份静㴵和一颗舍俐。

▲混沌18年(生命的䧟阱NO.4,180cmX180cm,2017,纸本坦培拉)

        我们从传统走来,但是在当代的趋势下,我们的灵魂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有了新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社会予盾,也不是人心所向的一种奢求,而是精神上自我的求索与发泄。

▲混沌19年(洪荒NO.35,60cmX200cm,2018,纸本坦培拉)

        社会是一个组织,他在时代里会遗传一些优劣的东西文化,这些会随着时光发生蜕变,但是这种蜕变对于善解人来说,它就是一种生活高度的刻度和对生命与灵魂交替的共鸣之符。通过符号的成长演变所呈现的图式是内修的一种精神现象,这种现象就是画的炁体,艺术之灵魂。当艺术一旦既定为流行形式,那它将是已死的灵魂。艺术一定是处于生长的状态。当代艺术,是行走的艺术,一切在路上发生,一切也在感知中萌芽。只有在不断的寻找内心的光明才能获得时下的阳光,进步在另一个世界。

▲混沌19年(灵生NO.16,100cmX180cm,2018,纸本坦培拉)

        我在当下的混沌艺术,以行云与流水之性让心游牧在两极之中,暴露在万象重生的夹缝,以一种生活形态和表达方法同生。在时间不断增加艺术形式重叠的众生艺术领域,在当代中生根,在混沌中流行,它是一种超越无为性的混沌式。混沌也是一种包容,它囊括了自然、生命、思想与行动,创造出一种激进的流态,这种流态在时光的搅拌中变成为炁体孕育万物。

▲混沌19年(灵生NO.16,100cmX180cm,2018,纸本坦培拉)

        艺术是向往另一种光明,一个炁体之躯在得到重生以独立的艺术形式存在。虽然在当代呈现出众多艺术形态,但是从形而上到超像的诠释绘画表现是一种混沌艺术。

▲混沌20年(巴赫平均律NO.22,20cmX20cm,2019,布面坦培拉)

        我的绘画是在实践生活与肢体体验中酿造,通过自我对生活的提炼,思想的锤炼一直在路上尝试着不同时期内心所悟,创造当下精神食粮的一种状态。尽管这些表达形式不够完善和系统,但是,那也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纯正呐喊。

▲混沌20年(草界NO.8,100cmX240cm,2019,布面坦培拉综合技法)

        绘画的美是自内心传递对当代生活的向往与感叹,我利用绘画材料的属性,嫁接通往灵魂深处的桥梁,传达出材料精神及内在灵性的一种默契,一种冥想和呐喊。画面谱写出不在场的一个精神世界,这个世界是住灵的世界,每个人都会绘制一幅画,那便是他的灵。

▲混沌20年(灵符NO.1,100cmX240cm,2019,布面综合大漆)

        这是一个注重写心的时代,对绘画形式的研究,对生活新认知的拓展,对关爱自然的写照,是以这样的心智去面对决断,去修改发现,去创造改变。

▲混沌20年(燎原NO.2,100cmX100cm,2019,纸本坦培拉)

        思想在梦境与现实之中无休的交替,生发出一股莫名超然的力量,那是灵性的光晕,魂魄的图腾,时光的混沌式。

 王灬2019年3月于混沌美术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