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女儿,我们基本上工作转型了,选择了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的工作。 ✔ 我们在幼儿园的时候,都是有名的爸爸妈妈一起接、一起送孩子。 ✔ 我们四岁开始学舞蹈,五岁开始学羽毛球,六岁开始学钢琴,我们还坚持了两年的就是手工黏土绘画班。所以,每天放学后的时间是争分夺秒,我们要羽毛球挥拍10分钟,练琴20分钟,舞蹈练功20分钟…… ✔ 外小网报,有个一分钟的自我介绍的视频, 我至少录了30遍。从早上一直录到晚上七点,孩子都快崩溃了。 ✔我们家住徐东,选择了沌口租房陪读,每天早晚往返上班。 认真看完分享的家长,一定要转给家里的爸爸,那样收获会更大! 据说,今年外小报名的有3万人,最后人工选中了9000人,再通过摇号的形式抽出6000人游园,最后选出280人外小本部和300左右外小美加。 我们家虽然没有指望能考上外小,但既然选择了去报考,肯定就尽最大的努力。从知道网上报名的那一刻起,我就全力以赴来对待这件事情。 我记得是一个星期天,我是早上六点钟就起床开始进行表格填报,每一项我都是经过了深思熟虑,需要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字数不要很多但关键要切题,我觉得这个很重要。有一些是需要考核父母培养小孩的三观,我自认为自己不是奇葩的父母,所以回答都是中规中矩的。 最重要的就是那个一分钟的自我介绍的视频, 我至少录了30多遍。从早上一直录到晚上七点,孩子都快崩溃了,最后从一大堆pass掉的视频里,选了一个瑕疵少一点的传上去了。应该可以剪辑,但我觉得一份完整的带有瑕疵的视频,更能真实地反应小孩子的特点。 自我介绍的视频首先要真实。内容是我以小朋友的口气写的,这个不能完全让小朋友自己来说,因为明确写了时间不能超过1分钟,短了说不完,长了又肯定超时。 可能这个是一个技巧。因为我看了班上有些同学的自我介绍视频要么是一堆奖项,要么是中英文双语,都属于是人群中让人眼睛一亮的自我介绍。 所以我的办法就是,先写好一段看起来不是很普通的但又是用小朋友自己话说的一段自我介绍,然后用讯飞朗读软件,以小朋友的语速进行播放,再根据耗时逐字逐句进行删改,保证充分利用了1分钟时间又不至于超时,这个花了我很长时间。 剧本写好了就是录了。我平时也比较爱好摄影,所以家里都有单反三脚架和辅助灯光,至少这一点不会比很多手机录得差。 我反复提醒孩子录影的时候说错不要紧,但表情一定要自然,就像参加集体活动给大家介绍你自己一样,不要有刻意的情绪。 这个我会详细谈,因为进校后,我专门跟几个老师交流过的。 外小游园的时候每30个孩子一个批次,再分成三个小组,10个孩子一组,每组一位老师带领。评分标准分为ABCD四个档次,有D的直接Pass,有两位老师分别打了A的优先录取,这是我从可靠人士那里知道的。 1.在人群中与众不同 我觉得大家现在可以简单地自我评估一下,把孩子丢到一个儿童乐园玩耍,你们家孩子是从一群孩子当中,一眼就能看出与众不同的那个吗? 如果是的,那恭喜你,希望非常大,因为这就是外小选材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2.活泼但要守规矩 是的,无一例外。不怕孩子话多,但要守规矩。我们几个家长开玩笑说,去游园的时候一再强调不要多讲话,现在看来要是话少了,也有可能选不上。但确实活泼归活泼,都是非常有规矩的。守规矩是外小很看重的一个特点。 3. 有天然的领导力 这体现在能够跟孩子们玩到一起来,也能很好的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成为大多数孩子都喜欢的小朋友。 这个没有统一的标准。我看了班上同学的自我介绍的视频,有的是展示自己获得的各种奖项,有的是一小段才艺表演,有的是流利的英文,我们家因为经常去旅行,我让她说的是旅行当中得到的一些知识。 领导力概念很大,反应在孩子身上很多就是所谓“孩子王”的特点:愿意分享,有包容有担待,能够关注弱势人群,有创意,可以想出各式各样的玩法。 4.看重小孩的逆商 另外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的,就是要培养小孩的逆商。所谓逆商就是小孩处理逆境时的态度。遇到了挫折,受到了委屈该如何对待? 这个是游园时的重点考核指标,老师会故意在小组当中制造一些小矛盾或者不公平的事情,观察小朋友的表现,处理得当的小朋友很有可能获得A分。 我估计我们家就在这一点上加了分。因为她从小就没有人惯着她,没有溺爱。面对挫折是她从小就经常要经历的事情。 面对挫该怎么处理呢?比如上街出门,面对花花绿绿的糖果,小孩肯定非常想吃,但一方面我们担心会影响牙齿生长,一方面她本来就有一点糖果过敏的特点,所以我们态度非常解决,不能吃糖。 “就吃一颗糖也不行吗?” “一颗也不行!” 孩子看到我们态度如此坚决,最后就过来安慰我们,那等我长大了以后再给我买糖吃可以吧?本来会闹得不欢而散的事情就这样化解了,她还给了我们台阶下。 我们家完全是裸考,没有参加任何外小培训。但我们家从小就是周边有名的小大人,就是父母高质量的陪伴非常多,孩子显得比较成熟。 简单明了一点,就是陪孩子做任何事,大人不要看手机 。可以这样说,只要是有人组织的小朋友的课外活动,我们几乎都参加,没时间挤时间也参加。没有人组织我就自己组织,各种各样的游乐园,主题公园。各种各样的上台表演,各种各样的分享会。 还有高质量的陪伴,不是把小孩交给导游,交给幼儿园的老师,交给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他们所经历的东西,我们也陪着一起去经历。我们能够经常站在小朋友的角度,跟他们一起来提出问题,一起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其实父母才是最好的老师,不要指望把孩子交给那些冲刺班就不管了,真正起作用的是那些优秀习惯和良好品德的养成。冲刺班不能说没用,但我个人认为不是最重要的。 往大地说,抚养孩子不就是让我们的生命延续吗?从孩子身上总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自己的遗憾不能再留在孩子身上。因为孩子发展的更好了,我们做父母的人生也更有意义。 从这个角度,我们多为孩子做一点事情,多花点时间又有何妨? 隔代溺爱,是再所难免的。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是完全独立带孩子,宁可换单位换工作,也要有空余的时间去多陪伴孩子。 我为了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我基本上属于转型了,这个还是有一定的牺牲的。 所以不能要求每一位爸爸都能像我这样,可以有大量时间去陪伴孩子。但有一点是可以努力做到的,不要出现宁可在家宅着都不愿意陪小孩出门活动的事情,能够抽出来的时间尽可能多陪一下孩子。因为孩子很快就长大了,时间不复返啊。 孩子大了就有自己的世界了,父母就不是他们的唯一选择,那时候你想陪他们玩都不够格了。我每想到这些都危机感重重。 我们夫妻之间还不是经常要开会统一认识。但不管怎样,在孩子面前只有一个声音。即使错了也是事后调整,不能让孩子觉得有分化瓦解的可能。我们在幼儿园的时候,都是有名的爸爸妈妈一起接,一起送孩子。 所以我们选择的工作都是可以自己自由支配时间的那种。这个没有代表性,也没必要去效仿。但有时间陪伴尽可能是高质量陪伴。 我也很佩服孩子妈妈,很多时候我都暗暗竖大拇指。在有些细节方面她做的确实比我好多了。有机会我也会跟大家分析一些小例子,应该会有些帮助的。 我的分享就是来源于生活,并没有太多理论性的东西,大家选择着听。教育孩子方面没有完全正确的东西,不同的小孩也有不同的性格,也要因人而异。 训练规矩感要从大人做起,我们自己都是一个很守规矩的人,从不乱扔果皮纸屑,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线,地铁不要吃东西,赴会一定要守时等等。 我们会树立老师的权威感,对于老师的一些要求都尽力去执行,小孩子从小就知道不能随意越界。创意天马行空都表现在纸上,生活中的规矩纪律规则要老老实实执行。 有一种教育方法叫做延迟满足,你可以借鉴一下。 得到了太容易就不会去珍惜,这一点对于小朋友同样适用。现在买了蝙蝠侠服,后面还会有超人服、汪汪队服,如果你不买,他会不会大哭“妈妈不爱我了”所以,我们家从小就知道什么东西不是自己想要就可以要的。 我们在上之前只是听说外小很好,到底怎么好法其实并不知道。直到这将近一个月的外小生活过完了,跟原来幼儿园的家长群里聊起来,比起其他也很牛的小学,才发现外小的那种不同一般的好。 第一、资历老、经验足。外小是全国首批试点外国语学校之一,前段时间有个全国小学的综合排名,武汉外小排列第13名 第二、校园硬件设施好,面积超大。游园的时候就感觉到了,像是在逛大学,光操场就有好几处。食堂、宿舍、教室、活动室一应俱全,教室内中央空调,电教设施都很现金。 第三、老师的责任心强、讲话水平很高。属于不怒自威吧,但很多时候你又感觉得到他们的亲切和敬业。 第四、学生的留校时间长。我觉得这无形当中为家长减轻的很大的负担。早上七点送进学校,晚上7点接出来。三餐都在学校解决,伙食还特别好。中午有自己的宿舍和床位,体育课一身汗还可以去宿舍洗个澡换个衣服。家庭作业都在校内完成了,每位学生还可以免费选择兴趣班,包罗万象,甚至还有卡丁车。 第五、由于班上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考上的,班上来自各种层次的家庭。有一个是可以肯定的,没有攀比之风,没有所谓的熊孩子,相对来说所有的孩子都是平等的,为他们建立一个好的人格打下基础。 第六、外小是所很讲规矩的学校,这种规矩无时不刻不在学习生活中体现出来。家长的接送的秩序可以说是全市最好的,至少我比较了武汉小学、武昌实验、育才、海淀实验。因为什么时间都详详细细给你说清楚了细节,做起事情来有章可循。 第七、外小也是一个仪式感很强的学校。从我们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起,之后经历的每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环节,学校都不厌其烦地为每位学生留下的特写照片,这真让我们家长感动。小朋友也在这时候超强的仪式氛围中培养了一种使命感和荣誉感。 第八、也是家长们很关心的,就是外小的费用真的很低。到目前为止我们就是交了3220元 500元的住宿费和伙食费,这就是全部费用,包括了三餐饭,两道点心,和寝室里的所有寝具。我们几乎是拎包即住。伙食每天按营养搭配,有荤有素,有汤有水果。校服是直接去指定淘宝店采购,说实话衣服也不贵。 我们进校后有一天是外小的传统安排叫大手拉小手,老师发了很多照片。就是请高年级的学生来班上教一年级的新生怎么适应校园生活。从照片上就可以看出来,那些大哥哥大姐姐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自信、亲切、阳光、活泼的神态,你就会想几年以后我们家的孩子也会成这个样子啊!外小对孩子的培养确实有独到之处。 每天到家都没有作业,英语是中教,刚开始有点吃力,因为我们没有基础,但也有好的一方面,就是一张白纸好画画,三周下来,小朋友已经是纯正的伦敦腔了。 外小有校服,夏装、秋装、冬装和运动服,一般是周一周二和周五要求统一穿,其他时间不做要求。 我们年级有六个班,大概有不到两个班的学生是住读,其余全部是走读。 孩子上了外小,肯定有培优的,但是基本上都是在双休,因为平时根本没有时间。 我们住在徐东,所以肯定是租房陪读。现在回徐东上班坐地铁大概要1个小时,7点20送进学到,学校门口就是地铁口,8点半以前可以到达单位,所以也还好. 我们走读的基本上都是陪读,接回孩子到家已经是7点半之后了,要稍微预复习一下,每天九点就要上床,时间紧张得很,不可能有时间上培训班。 这个也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出题都是出其不意的,想通过上冲刺班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以为取题面太广了。我们这一次是播放了一段关于胆固醇的科普视频,然后让还是回答视频的相关内容。 逻辑思维非常重要,但我们没有专门去培训过,小朋友这方面的能力培养,可能来源于我们家长每天大量时间的陪伴和频繁的交流吧。 我们在外小之前上了舞蹈、钢琴、羽毛球,网课上了编程和围棋,现在又加了空手道和攀岩,全部都是孩子喜欢的项目,双休日的时间按分钟规划行程。 我们四岁开始学舞蹈,五岁开始学羽毛球,六岁开始学钢琴,我们还坚持了两年的就是手工黏土绘画班,其实学不到什么真实本领,就是锻炼孩子的创造能力和独立能力。 所以每天放学后的时间是争分夺秒,我们要羽毛球挥拍10分钟,练琴20分钟,舞蹈练功20分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