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隋唐两朝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对高丽穷追猛打,不死不休

 飞虎catzbc 2019-10-16
尘世的沙粒-头条号 2019/9/1018:27

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七世纪,在我国东北以东存在着强大的中央集权王国一高句丽王国,人口300万至400万。

从汉朝开始,一直是中国的藩附国。

为什么隋唐两朝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对高丽穷追猛打,不死不休

北齐皇帝封高句丽为高丽王。以后高句丽就称为高丽。

自隋朝开始,隋唐两朝便对高丽一直穷追猛打,不死不休!

特别是隋汤帝,如同吃了春药般发疯攻打高丽,即使国力耗尽也在所不惜!

第一次征高丽在开皇十八年(598年),高丽王高元进犯辽西。隋文帝闻之大恕,命汉王杨琼率30万大军进攻高丽。但由于粮供应不上,水土不服,又医药奇缺,无功而返!但高丽王害怕了,上表称“辽东粪土臣元”。意思是我如同辽东的粪土一样,永远是你的臣子。见〈隋史、隋文帝本纪〉。隋文帝乃作罢!

为什么隋唐两朝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对高丽穷追猛打,不死不休

大业八年(612年)隋汤帝以高丽不尊臣礼为由,从全国征集113万人进攻高丽。没想到在辽河一夜之间水涨,淹死大半。惨败而归。

大业九年(613年)隋汤帝不甘失败。征集天下兵马,继续东征。当到达平壤时杨玄感趁隋汤帝御驾亲征不在京师时举兵造反。隋汤帝迫不得已撤军。留在平壤的粮食等器具堆集如山,可美死了高丽棒子。

大业十年(614年)隋汤帝任期内第三次东征。但士兵们已厌倦了攻打高丽,叛逃者甚众。隋汤帝到达怀远镇时,仍有多数士兵未到。

但高丽王害怕了,遣使乃降。隋汤帝龙颜大喜,竞未识破这是高丽王高远的诈降,下令班师回朝。

兴师动众那么久,耗财甚多。没有一股作气荡平高丽,竞因高丽王一句投降而返,真拿国人及财物当儿戏,太有才了。这是隋汤帝最好的一次机会,竞然被他轻易地浪费,最后到死也未能征服高丽!

由于隋汤帝对高句丽发动战事过于频繁,连年征战致使数百万人丧生。社会动荡,生产力严重倒退。过度残暴的征敛引起人民的强烈反抗。各地的起义风起云涌,加上修京杭大运河过度地透支了国力,国家走向漰溃!

历史就是那么地爱开玩笑,隋汤帝征高丽。结果自己亡了,高丽还在!

隋汤帝如果休生养息,爱惜民力。不那么地透支国力,也许不会那么快灭亡。

到了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年),唐灭东突厥、吐谷浑,打败薛延陀。天下平定没什么事了,国泰民安!

为什么隋唐两朝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对高丽穷追猛打,不死不休

高丽侵犯新罗,断绝新罗朝贡大唐道路。新罗遣使向大唐求救。

唐太宗以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御驾亲征。但由于人地生疏,在安市城遭高丽顽强阻击,无功而返!见〈唐史、唐太宗传〉

二年后,唐太宗接受大臣建议,命牛进率领兵马对高丽不停骚扰,使其无法耕种。消耗其国力。

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在四川伐树做船准备从水路进攻高丽,但伐树太过引起山民作乱,最后动用大军才镇压下去。征讨之事就此阁置。

到了公元655年,唐高宗时代。高丽联合百济侵犯新罗。

为什么隋唐两朝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对高丽穷追猛打,不死不休

唐高宗令名将苏定方率兵攻打高丽,斩获千人而还。

乾封元年(666年),高丽倒霉的日子来了。高丽内乱,唐名将李勣为东道行军大总管,统率诸军分道合击高丽。

668年攻破平壤城,高丽投降,全境皆平。是一次真意义上的扫平高丽!唐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督管高丽!

670年,高丽民众反叛。唐高宗派名将高侃镇压。这位高侃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可是有名的屠夫。不听话,一个字“杀”。在高侃的高压下,高丽、百济相继灭亡。

唐高宗咸享元年(67O年)历经四代用了七十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归安东都护府管辖。

征高丽之战,被后世人骂“不恤民,劳师远征”。

为什么隋唐两朝发了疯似的要攻打高丽,即使动摇国之根本也在所不惜呢?

高丽只是个小国,何劳隋唐两朝牵肠挂肚要除之而后快?

据唐史记载:高丽建初期,仅在浑江、鸭绿江中游小片土地,人口也少得可怜。可高丽人善于经营,长远筹划。一点一点地蚕食中国土地。

高丽表面臣服于中国,暗中积蓄力量。一但中国内乱,乘南下侵占土地,增强实力。

到六世纪,高丽王国已经占领了中国的辽东、芸莬、乐浪、带方四郡。征服沃沮、扶余等民族。领土扩大十倍,人口几百万,常备军60万。

为什么隋唐两朝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对高丽穷追猛打,不死不休

对外与突厥结盟,分化突厥与中国的关系。在东亚,一旦中国发生内乱高丽便会取而代之。

贞观十九年(645年),见〈旧唐书、太宗纪〉唐太宗出征前对大臣说:“今天天下大定,唯辽东未宾,后嗣士马盛强,谋臣导以征讨,丧乱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遗后世之忧也!

不遗后世之忧也。一句话,说出为什么攻打高丽。

为什么隋唐两朝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对高丽穷追猛打,不死不休

到了明朝,辽东后金坐大,而明朝没有在后金还在襁褓中把他消灭,任其坐大,造成后世之忧,成为明朝的心腹大患。只可惜,万历不知道、张居正不知道、李成梁不知道。以至于灭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