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美玉】“拙稚派”玉璜的猜测

 睫毛上的风尘 2019-10-16

春秋晚期—玉璜(正面)

春秋晚期—玉璜(背面)

长:97.1mm

宽:36.0mm

最厚:2.6mm

最薄:1.8mm

重量:16.8g

南阳月河春秋墓葬出土了许多玉器,工艺精湛造型优雅,令人叹为观止,但是其中也有一件十分独特的玉璜,并不是因其“美”而令人关注,恰恰相反,因其“拙”脱颖而出。

古代玉器都是纯手工制作,因此整件玉器的面貌完全取决于制作人水平。工艺精湛的玉器我们可能难分伯仲,但是工艺不到家的却一眼就能识别出来。这一件就是典型,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线条刀法生疏。尤其是在曲线处,刀法显得比较生硬。古代玉器因工具限制,曲线往往是由短直线组成的,因此曲线是否流畅圆润是刻纹工艺成熟与否的一个标志,也是最能体现工匠的手艺的地方。南阳月河春秋墓出土的一些其他玉器刻纹水平明显高于这一件,以一件玉环为例,纹饰工艺成熟,线条灵动自如,使人忘记每一条优美的曲线都是无数整齐排列的短直线构成的。可见整体上还是追求生动流畅的视觉体验。通过对比两件玉器纹饰细节可以看出这件玉璜的制作人刀法明显生疏。

玉璜纹饰细节


玉环


红色线条区域玉环纹饰细节

第二,布局修养不够。这件玉璜乍看似乎是轴对称结构,但是仔细一看并非如此。“均衡的秩序性”是古玉纹饰一贯追求的原则,而这一件虽然整体貌似均衡,实际上却经不起细看,有许多打破均衡的细节,可见布局修养不够。

第三, 纹饰线条不成熟。这件玉璜在一些纹饰细节上处理的不精细,比如下图玉璜纹饰细节部分明显粗糙。而另一件月河墓出土的玉龙上也出现了类似纹饰,用来表现龙的须毛,刻画的精细生动,塑造出一定立体感。说明玉龙的治玉工匠用线带有很强“塑形”意识。相比之下,这件玉璜的制作者显然线条修养要差一些。但是从排列的清晰整齐的短直线可以看出,制作者的态度还是非常认真的,只是受技术限制较多。


玉璜纹饰细节


其他玉器中玉龙纹饰细节

那么,在这一批制作精良的玉器中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件玉璜呢?

这件玉璜可能是学徒所做,月河墓主人辞世前,为了给他准备葬礼而定制了一批玉器,但是墓主人去世的日子早于约定好的完工日,所以治玉工匠们不得不加快速度赶在葬礼前制作好这一批玉器。因此原本负责打下手的学徒也必须参与到更高一级的工作中。也有可能是一件习作或是学徒的一次尝试。这件玉器的作者有可能常年从事开片之类的工作,不善刻画纹饰,但是也非常努力完成了这件玉璜。无论是什么原因,这件玉器至少说明治玉工艺当时分工明确,雕刻纹饰是门难度高的手艺,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工匠。

这件玉璜在当时也许不尽人意,但是放在今天的语境却又有了新的内涵。首先,它本身携带了大量文化信息,对于我们探讨当时治玉业分工很有启示。其次,有了这件玉璜才能对比出其它玉器工艺有多么精湛,为我们欣赏其他玉器提供了一个新的纬度。

同时,这件玉璜本身透出一种“拙稚”之美。其他玉器的“神圣”气质源于流畅的线条和端庄的造型,而这件笨拙却非常用心的玉器则充满了“人气”,与拙稚派画家亨利·卢梭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20世纪的法国各种画派百花争鸣,以亨利·卢梭作为拙稚派又称原始派,风格独树一帜。卢梭是收税员出身,缺乏专业绘画基础却非常努力的创作,他的画总是透出一种虔诚而怪异的写实感。相较那些技艺甜熟缺乏思想的艺术作品,拙稚派像一股迎面而来的清风,淳朴可爱沁人心脾。正如这件玉璜,线条不熟练的部分恰恰构成其特有的“拙稚感”。未经世俗训练的天真加上执着的投入,造就了第一无二的精神气质,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倒也别有一番风味。

撰稿 豆豆

考古研究生

重要更正:

上期【每天美玉】《玉耳勺—南阳月河墓出土》一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唐代文豪韩愈有诗曰“如新去耵聹,雷霆逼颶”应为:“如新去耵聹,雷霆逼颶”

在此特向本文作者及读者深表歉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