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镜头的最佳光圈是多少?

 iwe_are 2019-10-16

镜头的最佳光圈是多少?

从镜头的光学结构上来说,直到今天设计上仍然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如球面像差、彗形像差、像散、像场弯曲、畸变及色差等等,使用小光圈可以减轻球形像差和彗形像差的幅度,增加景深,抑制像散,对清晰度也有一定的改进,但是在实际摄影中,为了最大程度的获得较浅的景深,我们往往需要使用到较大的光圈数值。

从画质和实际使用上来看,这是一对无法分割的矛盾双方,那么有没有一个光圈数值能获得相对最佳的画面质量呢?答案是肯定的。接下来我们按照影响成像质量的相关因素展开分析,相信通过以下的分析,您应该对镜头的最佳光圈有一个全面直观的了解。

目录如下:

一、什么是“衍射效应”?

二、什么是“光学衍射”?

三、什么是“衍射极限光圈”?

四、影像传感器像素大小对画质的影响

五、光圈大小对分辨率的影响

六、结论


一、什么是“衍射效应”?

学过中学物理的都知道,波(比如水波,声波)在穿过狭缝、小孔或圆盘之类的障碍物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弯散传播。当波通过一个小孔的时候,孔径越小,波束扩散越大。下图左边的孔径大,右边的孔径小,因此右边的波束扩散得更厉害。


二、什么是“光学衍射”?

光也是一种波,而镜头的光圈本就是一个小孔,通过光圈叶片的开合控制孔径的大小。

所以,光线通过光圈孔径的时候,同样会发生衍射。光线本应聚集成一个小点,因为衍射效应扩散,结果变成一个明暗条纹间隔的光斑,这种光斑物理学家称之为“埃里斑”

通过前面“衍射效应”的讲解已经得知,孔径越小衍射效应越明显。这同样适用于镜头光学的衍射效应。光圈越小,衍射效应越严重,埃里斑越大。

试想一下,传感器能够分辨画面中相邻但不重叠的两个小点,但由于光的衍射效应,这两个小点变成两个光斑;光圈越小,衍射效应越严重,光斑越大,后果便是光斑的边缘会出现重叠的现象,相机的影像传感器则不能准确地分辨两个光点,在识别过程中会把它们当成一个点,带来的后果就是解像能力大大下降。


三、什么是“衍射极限光圈”?

既然光圈的孔径越小,光学效应越严重,导致影像传感器无法准确识别,出现画质损失,那么这个损失的临界点或极限值在哪里呢?我们这里引入一个概念:衍射极限光圈——Diffraction Limited Aperture (DLA) 。就是说只要光圈数值超过这个极限值,画质就开始明显受损。

那么我们怎么来确定这个极限?什么样的光圈才会影响画质?这和影像传感器像素的大小(单个感光单元的大小)和光圈值的大小有关。


四、影像传感器像素大小对画质的影响

(一)高像素相机不同光圈的画质表现

  • 5千万像素的佳能 5DsR 的像素直径是 4.14 微米

  • 3千万像素的佳能 5D Mark IV 的像素直径是 5.36 微米

  • 1亿像素的飞思数码后备的像素直径是4.6 微米

  • 1.5亿像素的飞思数码后备像素大小直径只有 3.76 微米

经过对比,5DsR是目前主流全画幅相机里像素最小的,在“ cambridgeincolour”网站上有一个计算器,可以计算出不同像素大小下,不同光圈数值的埃里斑大小。这里我们选用佳能 EOS 7D/60D 机型,因为它们的 CMOS 传感器像素大小是4.3微米,最接近5DsR的像素直径。

(1)光圈 f/4.0,埃里斑直径是 5.3 微米

这个直径包括了光斑外围比较弱的部分。如果我们只看中间最亮部分,它的直径小于一个像素,f/4光圈对解像力不会有可见影响。

(2)光圈 f/8.0,埃里斑直径是 10.7 微米

这个直径仍然包括了光斑外围较弱的部分。如果只看中间最亮部分,可见光斑直径稍大于一个像素。f/8光圈对解像力开始有轻微影响,但这个影响很小,肉眼不易分辨。f/8就是5DsR的衍射极限光圈。

(3)光圈 f/11,埃里斑直径是 14.7 微米

当光圈是f/11的时候,埃里斑的直径中间最亮部分开始跨越1.5个像素,两个相邻点或线条现在可能会重叠到一起,不可分辨。解像力进一步受损,虽然这个影响一般大家依然可以忍受。当然,如果相机影像传感器的像素比较大(一般情况下,像素比较低的传感器密度相对低、单个像素点较大,比如前文所述的 5D Mark IV 单个像素为 5.36 微米),那么f/11大概也看不到什么衍射效应。f/11可以算是它的衍射极限光圈。

(4)光圈 f/22,埃里斑直径是 29.3 微米

当光圈是f/22的时候,埃里斑中间最亮部分开始跨越9个像素,这意味着本来5000万像素的相机,现在分辨率下降到5000/9 = 555万;虽然分辨率的计算没这么简单,但分辨率急剧下降,画质受损严重已经是肉眼可见,无可争辩的事实了。

以上只是从理论上解释了像素大小对光学衍射效应(画质)的影响,那么具体实拍是不是这样呢?由于头条几乎都是手机用户,实拍上传后压缩严重,手机上看不出实际效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采用以下方法验证:

采用三脚架、实时取景精确对焦、锁定对焦点、2秒延时或采用快门线,分别 f/8、f/11、f/16、f/22 四张照片,然后在电脑上放大 400% 加以比较,自然可以得出相关结论。

不仅135系统,包括中画幅系统,这样的情况也是完全一致的。因为在传感器尺寸固定的情况下,要想增加有效像素的数量,就只有想办法缩小单个像素点的大小,这是一定的。前面的讲解我们是用单反系统中最高像素的 5DsR 为例子,即便中画幅的飞思系统,其自身也给出了一亿像素的数码后背在不同光圈下的变现,结论是:f/8清晰,f/11开始画质下降, f/16画质损失很明显, f/22相当糟糕。

(二)低像素相机极小光圈的画质表现

前面我们是以135系统中像素最高的佳能 5DsR为例,说明不同的光圈数值下光学衍射对画质的影响。那么有的同学会讲了,如果是低像素的相机呢,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老古董 EOS 5D(8.2微米像素直径),光圈数值 f/22 的情况下,结论会是怎样呢?

从上图可以看出,EOS 5D 这个古董相机的像素直径是 5DsR 的近4倍。f/22对5D的影响,约等于 f/13-f/16 对 5DsR 的影响,所以 f/22 虽然不是最佳光圈,但还是在可用的范围。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相机传感器像素与衍射效应的关系是:像素越小,像素密度越高,受衍射效应的影响就越严重。


五、光圈大小对分辨率的影响

同样的光圈值,在不同焦距下,其物理孔径大小是不一样的,衍射效应是不是一样的呢?答案是肯定的,根据相关测评,无论哪一枚镜头,光圈大小和埃里斑直径直接相关。我们仍然举例说明,下图是 DPReview 的佳能 EF 16-35 III + 5DsR 的评测:

从 16mm 端和 35mm 端的分辨率变化趋势来看(尤其是从 f/11 到 f/22 的变化),不管是16mm 还是 35mm 端,其趋势相当一致,镜头中央分辨率同样受到衍射极限的限制。显然,针对这枚镜头来说 f/5.6 时中心锐度最高,但边缘分辨率明显不足;缩小到 f/8,画面中心锐度稍有下降,但边缘分辨率明显提高;缩小到f/11, 画面中心锐度进一步下降。

考虑到广角风光摄影中一般情况下都需要拍摄前景,那么 f/5.6 景深不够,而且边缘分辨率也比较差,因此最好的光圈还是 f/8 左右,再加上后期衍射补偿,我们依然能最大限度利用这个镜头的最佳分辨率;如果实在需要更大的景深,光圈放到 f/11 后期衍射补偿(这里不做展开讨论)也不是可以,所以我们一般认为这枚广角镜头在风光摄影时的最佳光圈为 f/8 - f/11。

如果风光摄影中你用到这样的光圈还觉得景深不够,那怎么办?那就只能“景深合成”。关于景深合成的部分,在我的微头条中已经有过介绍,操作相对简单,这里也不再详细论述。


六、结论

综上所述,数码相机的最佳光圈不仅仅与镜头的光学结构有关(孔径选择闭合的大小),也与影像传感器的大小(像素密度、单个像素单元的大小)有关。影像传感器越小的系统,最佳光圈的位置越接近最大光圈,反之;影像传感器越大的系统,最佳光圈的位置越接近 f/8 和 f/11。同时,无论哪个系统和哪枚镜头,最小光圈的分辨率都处于最低水平。

参考文献:

[1] 于琪林.锐头的实用性能测试对比分析—关于镜头的最佳光圈和最佳分辨率(下)[J].摄影与摄像,2001(10):32-33.

[2] 朱春平.数码相机镜头窥秘(1)[J].摄影与摄像,2005(6):11-14.

[3] 数字时代 最佳光圈之谜[J].中国摄影,2008(第5期):106.

[4] 陆海峰.如果光圈不能决定景深?—也谈像素压力下的“最佳光圈”[J].中国摄影,2008(第7期):130.

[5] 杨亮亮,崔庆丰,刘涛,薛常喜.衍射光学元件衍射效率的测量[J].光学学报,2012(04):159-164.

[6 ]黄金仙.光的衍射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15,No.283(24):317-318.

[7] 袁鑫淼.浅谈光的衍射[J].科技风,2017(20):191-191.


F17映画社 ——

每日发布图集分享全球顶级摄影师的精美作品!

用微头条的方式持续分享摄影相关的器材、技巧、后期知识!

期待您的点赞,更期盼您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