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不安精讲三十六计》第二计 围魏救赵:官渡之战中的正反案例

 岭南书馆1 2019-10-16

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现代对于围魏救赵的解释一般是指通过袭击敌人后方迫使其撤退,或者引申为绕过问题表面现象,从本源上解决问题。但这只是对成语的字面理解,若在现实中完全依照执行,失败的可能性恐怕将是十之八九。

《孙子兵法》曰: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讲述了两军交战中,攻城是最困难的,所以往往也被称之为攻坚。尤其是双方的大本营,无一不是苦心经营,通常只需十分之一甚至更少的兵力就能坚守良久。在中国历史上,唐代曾因其无可匹敌的军事力量被称为强唐,但他也曾为了攻克一座几百人防守的要塞,而付出数万人的代价。

《潘不安精讲三十六计》第二计 围魏救赵:官渡之战中的正反案例

天宝八年(749年)六月,唐军加上突厥阿布思部共计六万三千兵力,在名将哥舒翰的指挥下进攻由数百吐蕃军防守的石堡城。此城是吐蕃与大唐之间的门户要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吐蕃举国而守之”(《旧唐书》王忠嗣语)。因此虽然城小人寡,但是粮草充足,器械精良,又储备有无数的檑木和滚石,牢牢封锁住入城的唯一山道,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唐军以不惜一切代价,无间断的发起一轮又一轮的冲锋,终于在历时八天,付出伤亡数万人的代价后,攻克了石堡城,俘虏包括大将铁刃悉诺罗在内四百人。(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石堡城吐蕃守军虽只有数百人,但据王忠嗣“举国而守之”的评价推测吐蕃在外围应当有大量援军,唐军伤亡除攻城外应还包括阻击敌援军所造成,但在本文中不做赘述。)

因此,想要以攻击敌人重中之重的后方大本营迫使敌人回救,从历史上看,除非碰到庸将,或者是上天特别的眷顾,否则成功可能性非常低。可若是庸将,恐怕又不会有机会用到围魏救赵之计,便有很多办法取胜了。反之,你认为重要的,敌人也必定重视,完全可以将计就计的利用他来牵制住大量的有生力量,为完成自己的战略目标争取足够的时间。

正如原文中所说的那样,打击集中的敌人不如分散他们各个击破,正面迎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避其锋芒,袭击他的薄弱环节。围魏救赵的精髓不在于字面上所说的攻击后方或问题的本源,而是避实击虚,攻击敌人忽视的薄弱环节,攻敌之必救,从而达到分敌、疲敌的目的。正如《孙子兵法》所说:“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潘不安精讲三十六计》第二计 围魏救赵:官渡之战中的正反案例

石堡城遗址

古人按语: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故当齐救赵时,孙子谓田忌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

远古时期,洪水滔天,鲧以堵治水,虽然灾情得到暂时缓解,但是不久之后水势更大,水患更广。之后大禹改堵为疏,将洪水导入东海,彻底根治了水患。兵势如水,治兵便如治水,乃至天下万物其实也都是这个道理。

两人打架,如果你站在中间劝解,最大的可能是被两个人一起打。所以最好的办法是避实就虚,先吸引他们的注意,就像小孩子打架,最好的劝架方法是大喊一声:“老师来了!”两人自然分开。然后将双方各自拉到一边,因势利导,分别劝解。

围魏救赵就是这种技巧在战争中的应用,像武术中太极拳的听劲卸力,四两拨千斤一样。应当先判断清楚敌我态势,随时关注敌人的虚实变化,使他的计计实拳只能打到虚处,同时寻找弱点,最后在他旧力方尽新力未生时,将其一举擒获。

《潘不安精讲三十六计》第二计 围魏救赵:官渡之战中的正反案例

计谋出处:一场失败的经典案例

围魏救赵典故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为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战术案例。

战国早期,魏国为中原霸主,曾围赵国邯郸城。赵国向齐、楚求救,齐威王以田忌为帅,孙膑为军师,领军前往救援。田忌本想直接引军救援邯郸,但遭到孙膑劝阻:

“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於外,老弱罢於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旻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於魏也。”

之后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谋,直走大梁,于是魏军赶紧撤兵回救,结果在桂陵遭到了齐军埋伏大败。

其实呢,在历史上除了孙膑之外,还有一个人同时提出了围魏救赵的计策。在《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记载:

二十六年,魏惠王围邯郸,赵求救於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救赵孰与勿救?”驺忌子曰:“不如勿救。”段干朋曰:“不救则不义,且不利。”威王曰:“何也?”对曰:“夫魏氏并邯郸,其於齐何利哉?且夫救赵而军其郊,是赵不伐而魏全也。故不如南攻襄陵以弊魏,邯郸拔而乘魏之弊。”威王从其计。

段干朋的这笔帐其实很简单,如果不救,魏国吞并赵国对齐国没有好处。如果救,直接领兵去赵国是代替了赵国打仗,对齐国也没有好处。不如趁魏国攻打赵国,齐国便攻打魏国的战略重镇襄陵,魏国回救则解了邯郸之围,如果不回,即使魏国攻陷了邯郸,我们也得到了襄陵。无论如何对齐国都是有好处的。

相比于攻打魏国都城大梁,似乎段干朋的计策更具有可行性。但不知道是想要用更大的诱饵逼魏军回师,还是孙膑想要引回庞涓报仇,最后还是选择了“引兵疾走大梁”。

《潘不安精讲三十六计》第二计 围魏救赵:官渡之战中的正反案例

此后围魏救赵的真实结果,却和我们之前所学到的大不相同。《资治通鉴·卷二》记载:

十月,邯郸降魏。

是的,赵国最终还是没有抵挡住魏国的攻势,选择了投降,而这时候的齐军却连大梁的城墙都还没有看到。也就是说,我们一直认为是经典计谋的围魏救赵,到此实际已经失败了。

但是这时候,孙膑才真正的表现出他的军事才能,表演了一场神乎其神的微操技术。雀山汉墓出土的《孙膑兵法》竹简残卷记载,庞涓攻赵有带甲八万,虽然齐国也派出八万兵力,但当时天下公认齐挤击不如魏武卒,甚至战国后期的荀子曾有言:““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在秦锐士还没有产生的战国初期,庞涓所领的魏武卒无疑是天下无敌的。

所以依靠单纯的伏击,齐军依然会输。于是在得到邯郸投降的消息后,孙膑马上放弃大梁,转攻城小而坚,却兵多而精的平陵。并问田忌:“都大夫孰为不识事?”田忌回答:“齐城、高唐。”

孙膑便将齐城和高唐两地的军队分为两队,蚁附而攻城。结果可想而知,齐军遭受惨败,齐城和高唐两地的都大夫也相继战死。其实可以看出,孙膑问田忌军中都大夫里有谁是“不识事”的?就是问军中将领谁是和田忌不和,可以牺牲掉的。孙膑需要用真实的惨败来误导庞涓,告诉他齐军的战力到底有多低。

之后孙膑又命轻装战车直趋大梁,并分出少量兵力跟随,而自己则带领主力日夜兼程赶到庞涓必经的桂林埋伏。此举的目的是告诉庞涓,攻击大梁的所谓齐军只是少股趁火打劫的散兵游勇而已。

庞涓果然上当,抛弃了辎重大部队,以轻装急行军回救大梁,结果在桂陵被齐军伏击,大败。《孙膑兵法》中记载庞涓于桂陵被俘,这点和《史记》记载有着差别,但之后庞涓有段时间在历史上的确没有活动记载。

《潘不安精讲三十六计》第二计 围魏救赵:官渡之战中的正反案例

但是此战过后,虽然看似魏军大败,庞涓被俘,但是赵国邯郸依然在魏国的控制之下,损失的也只是少量先锋部队,闻名天下的魏武卒主力依然完好。所以对于齐国来说,围魏救赵并未达成理想的战略目标,应该算是失败了,只是依靠孙膑的军事才能,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

但是这场战术胜利,对于政治上却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齐国以弱胜强,从不可一世的魏国身上取得了胜利,甚至还俘虏了主将庞涓,震惊了天下诸国,也使齐国上下焕发出难以想象的自信。齐威王甚至已经看到了自己取代魏国,成为了天下霸主,于是他又想起了段干朋曾提出的攻打魏国襄陵的提议。

就在桂陵之战后的第二年,公元前352年,齐国联合宋国、卫国一起围攻魏国重镇襄陵。可在正面战场上,齐挤击和魏武卒的巨大差距就再次体现了出来,并无法以谋略弥补,再加上历代以来调度各怀鬼胎的联军是最困难的,因此在襄陵之战中,即使孙膑也无计可施。而魏国在打退联军的同时,又通过外交促使韩国从背后袭击联军,使其大败。

面对惨败,齐国不得不请楚国大将景舍出面调停,各国休战。而魏国则趁着襄陵大胜,在次年归还邯郸,和赵国同盟于漳水上,又迫使宋、鲁等十二诸侯国来朝,继续维持了自己中原霸主的地位。庞涓大约也是在这个时期被放回魏国。

至此从全局来说,齐国依然还是败于魏国。只是在齐、楚、魏、赵等国打的难解难分的时候,西边的秦国却经过商鞅变法不动声色的强盛起来,并多次对魏国造成巨大打击,致使其国力不断下降。

如此才有了十年后,公元前343年的马陵之战,庞涓被杀,太子申被俘,魏军全军覆没,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齐国和秦国从此一跃成为东西二帝。

《潘不安精讲三十六计》第二计 围魏救赵:官渡之战中的正反案例

小结:我们认为经典的围魏救赵,在历史上其实是一场失败的案例。从战略角度上,它并没有达成预期的目标,是失败的。只是孙膑利用他的军事才能灵活改变策略,在战术上取得了局部胜利。但此胜利显然没有对魏国造成太大的影响,但对齐国来说,甚至埋下了襄陵之败的伏笔。

所以在学习兵法谋略时,围魏救赵的历史真相实际是在告诫我们,一定不能拿来主义,拘泥于表面形式,而要学会透过真相看本质,掌握其精髓,更要因地制宜,灵活多变。

《潘不安精讲三十六计》第二计 围魏救赵:官渡之战中的正反案例

古今案例——官渡战场上的正反教材

正面教材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官渡之战正式全面爆发,袁绍率十一万大军南下进军黎阳,寻求与曹操主力的决战。为夺取黄河要点,保证主力渡河安全,袁绍派郭图、淳于琼、颜良进攻东郡太守刘延所守的白马。

四月,曹操亲自率主力北上,解救白马之围。但是荀攸认为曹军兵少,袁军兵多,直接解救白马无法取胜,不如曹操亲自率主力到延津,做出要渡河进攻袁绍后方的假象,袁绍必定分兵救援,然后再秘密派轻骑迅速救援白马,攻其不备。

曹操依计而行,袁绍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便亲率骑兵急趋白马。在相距白马仅十余里的地方,颜良才发现曹军,大惊之下,急忙掉头逆战,结果被关羽冲入万军之中刺死并斩首而回,白马袁军也因此溃败。

小结:袁绍围攻白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夺取渡口,保证主力渡河的安全,以寻求与曹操的决战。而曹操却假装从延津渡河北上,如此一来,对袁绍来说打下白马的意义就不再那么大了,因此才会调转主力,误认为延津才是决战的主战场。

荀攸计策的成功在于并没有拘泥于形式,而是在完全洞悉了袁绍的心理后,对围魏救赵、声东击西的灵活使用。

《潘不安精讲三十六计》第二计 围魏救赵:官渡之战中的正反案例

反面教材

白马获胜后,曹操并未乘胜追击,而是选择全线后撤,退守官渡坚垒固守。袁绍虽然初战不利,但是主力尚存,兵力依然占据优势,于是在七月进驻阳武准备南下许昌,又于八月率主力逼近官渡,与曹军展开对峙。

初时,曹操曾主动出击,但交战不利,此后便全面收缩,集中兵力于官渡,继续与袁军相持。十月,许攸降曹,带来了袁军运粮队将会夜宿乌巢的消息。曹操力排众议,亲率步骑精兵五千人前往偷袭乌巢(官渡主营中曹军应该在一万有余,曹操自带一半精锐,留一半交曹洪、荀攸防守)。

淳于琼见曹军夜袭,一面退守,一面派人向袁绍求援。张郃建议袁绍即刻发兵救援乌巢,但郭图却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应该采取围魏救赵的计谋,攻击曹操本营,如此曹操必然回救,即可解乌巢之围,又能趁虚夺取官渡。

于是袁绍派张郃、高览领重兵进攻官渡,只派轻骑救援乌巢。结果乌巢被劫,而官渡也没能拿下,张郃等又因郭图的诬告率军投降曹操。袁军失去粮草溃败,袁绍只与数十骑渡河而逃。

小结:此战正是拘泥于形式,未能理解精髓而呆板使用围魏救赵之计的反面教材。袁军至入驻阳武,与曹军相持百余日都没能取得胜利,又怎么能在仓促之间用一晚便攻下曹操经营了三个多月的本营?

而相对来说,淳于琼部虽然在人数上远多于曹操,但乌巢是临时驻扎,缺少防护,易攻难守,且守军虽多,大多数只是运粮民夫,如何抵挡曹操所带来的的精锐。

围魏救赵的精髓在于分敌击虚,但在这个案例中曹操兵少,袁绍兵多,又何必要分敌;官渡实,而乌巢虚,又为什么要攻实救虚呢?所以郭图的围魏救赵之计,不仅闹了一个大笑话,也直接导致了袁绍在官渡之战的失败。

《潘不安精讲三十六计》第二计 围魏救赵:官渡之战中的正反案例

现代应用

20世纪初,有大批的爱国志士投入到实业救国的浪潮中,诞生出了无数的民族工业,其中就包括中国的第一家制碱企业——永利公司。

借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企业无暇东顾的时机,永利公司迅速填补了中国的碱面市场。但是好景不长,随着战事结束,原先的市场霸主英国卜内门再次将目光投到中国。

为了重新占领市场,卜内门以利伤人,用极低的价格向中国市场倾销。而新兴的永利公司如果因此与行业内的巨无霸卜内门展开价格战,必然会败的尸骨无存。就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永利创始人范旭东却想到了日本市场。

原来当时日本是卜内门在远东的最大市场,销量是中国的十倍,如果在那里展开低价倾销,卜内门将蒙受巨大的损失。于是范旭东将永利生产的碱运到日本,以远低于卜内门的价格进行销售,而这个价格竟然比永利在国内的价格还要高上一点。

闻讯的卜内门公司开始也通过降价销售来应对,但由于日本市场太大,很快就吃不消了,不得不回头寻求与永利公司的和解。除了停止在中国的倾销,以换取永利停止行动外,还同意今后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变动,必须事先争得永利公司的同意。

战场之上以兵杀人,商场之上以本伤人。因此围魏救赵在战争中旨在分散敌人兵力,攻击薄弱环节,而在商场上便是如何避免被对方的优势资本集中攻击,选择双方资本差距最小的市场。上个世纪初,永利制碱厂抗击英国卜内门事件就是这方面最佳的案例。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类似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将越来越低。今天,我们市场营销上的围魏救赵,重点在于如何利用差异化形成自己局部市场优势。

《潘不安精讲三十六计》第二计 围魏救赵:官渡之战中的正反案例

现在的创业市场,完全操纵在资本的手上,从百团大战(团购)、外卖大战、滴滴快滴大战,还有最近的共享单车,全是资本间简单粗暴的混战。在绝对的资本面前,企业考虑的是如何快速垄断市场,极少有始终专研产品质量和市场需求而能活下来或不被并购的创业公司。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围魏救赵对我们的启示是,小企业如何在大公司的垄断下,谋取生存,甚至脱颖而出,其依靠的正是差异化。这种差异化表现在产品差异化和宣传的差异化。

产品差异化在于精研大企业抛弃的那两成市场。过去,在淘宝时装服饰类竞价战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有网店却主营超大码等特码服装和老年服装这类网购中比较冷僻的领域,结果利用超低的关键词竞价和精准人群赚的盆满钵满。又例如在智能手机刚刚推出时,苹果、三星等大品牌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中高端手机,其他品牌难以在这个领域中与他们竞争。但是小米却将目光注视到学生等低消费人群,推出低价智能手机,以一家新公司迅速在国内的手机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宣传的差异化在于塑造更加个性化和接近消费者的品牌形象。多数成熟大企业的宣传推广活动往往极具规律性,他们基本会在前一年就制定好当年的宣传计划,之后便按部就班。而对于新型的宣传工具他们非常的谨慎,保持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

因此,在过去社交媒体刚刚出现的时候,宣传更加灵活多变的创业公司便脱颖而出。如在微博最流行时,杜蕾斯紧跟热点,发布一系列创意广告,未花“一分一毫”就取得了在传统媒体上可能需要千百万才能达到的广告效益。

而在自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势必将会出现大量的自媒体品牌,如李子柒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这种差异化、个性化的宣传避开了和大企业在广告上的正面竞争,又零成本的转化大量粉丝为品牌的忠实消费者。

计谋辨疑

围魏救赵之计最容易与第六计声东击西混淆,其实现实中他们也是经常配合使用。如果一定要将他们区分开,两者的区别在于,围魏救赵面对的是兵力绝对优势的敌人,宗旨是分化敌人兵力,使己方取得局部优势。声东击西的目的在于扰乱敌人的指挥系统,使防守出现漏洞,并不一定需要分化敌人的兵力。

总结

围魏救赵为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归类为胜战计,但他其实是应用非常广的计谋,尤其适用于敌强我弱,反败为胜的逆战之中。尤其是近现代,围魏救赵更被广泛的应用在游击战中。到了和平时代,他又被频繁的应用到商战之中,只不过“分敌”的对象从人变成了资本。

但这也并不是意味着此计现在只存在于商场之中,相反随着人类发展,经济战、科技战、网络战等将取代常规战争,成为未来大国之间较量的主流。而稳定的社会环境会是这些非常规战争获胜的基础,当一个国家无法在这上面取胜时,围魏救赵从现实、舆论、网络等方方面面扰乱对方稳定的社会环境,将成为国际上越来越常见的手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