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怎么提升翻译水平?在翻译公司“混”出风彩,早日实现月入过万

 译心易意 2019-10-16

最近很多来做测试的,以为自己会一点英语就能做翻译这项工作,其实你有没有想过以你现在的翻译水平,以后机器翻译越来越完美,那么未来会不会被发达的AI取代,尤其是笔译?

答案肯定是会被AI取代掉一部分,你的水平就是简单、初级、机械的这部分翻译一定是会被取代的。

你目前只是最基础的翻译水平,那么机器取代你是很容易的,你根本没有自己核心的竞争力。

很多只过了四六级,且自认为英语水平很好的学生,又想做这份翻译工作,你最好先自己提升自己水平或者找位老师带你,然后再进入这行。平时很多这部分的人群来咨询我,其实你有没有仔细研究自己翻译的内容,中式英语等一大堆问题,怎么能达到客户的要求?

前期有很多咨询过的译友陆陆续续去翻译公司应聘做试译,不少也拿到了实习或试用的offer,即将踏上这条职业征途。作为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年的老阿姨,以及一个mini翻译团队的负责人,今天与大家交流一下,新人在翻译公司里怎样才能混出水平,不被AI取代,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早日实现轻松月入过万。

当然,本篇主要从笔译的角度来谈谈~

多学习,各种学习,野蛮学习

翻译公司承接的项目一般涉及诸多领域,旅游景区、工程、法律合同等,到新闻宣传。刚入行的新手一般都没有特别擅长的领域,也不知道自己喜欢、适合哪个领域的翻译。

怎么办呢?

多接触,各个领域都要接触一些。年纪轻轻是最能拼的时候,如果这时候挑肥拣瘦,等到年龄大了精力拼不过了该怎么办?剩着让人挑肥拣瘦?

从翻译公司节约审校成本的角度来讲,它们一般也会尽快发现手下译员擅长的领域类型。因此,不要担心白辛苦做了无用功,如果真的对某个领域有感觉有天赋,你的能力是不会被埋没的。

和审校人员搞好关系

“搞好关系”并不是送礼说好话,让他对你的错误法外开恩。而是要多与他们交流,他们对你翻译稿件的意见修改乃至批评,争取让他们成为你的良师益友。得高人指点一二,胜过自己闭门造车数年。但从我这么多年的经验来看,审校人员基本都很忙,一次都是看几万的稿子,有什么问题,自己随手就改了,后来没有任何精力给你指教你的问题。除非你俩关系特好。

我曾经呆过一个分公司,只有翻译部,天天面对的都是盲目做稿件的译员,大家都在讨论这个月的业务量多少,而并不知道自己翻译得好不好。因为校对人员都在另个城市,平时做了稿子就交了,也不知道后文如何,也不知道自己的水平到底符不符合客户要求。

回想我一个姐妹儿刚入行的时候,因质量太差曾被翻译公司终止合作关系。好在后来痛定思痛,反复琢磨审校的每一篇返稿,每一处修改,不过半年有余,就成为另一家公司的兼职译审。

即便是这样,当时的水平也不见得有多好,但现身说法,主要是想说明,高手带路的重要性,有人一对一指导,就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才能知道自己的问题,提升也才能更快。

不要只盯着自己手上的那点活儿

翻译公司的员工绩效与员工的翻译量紧密挂钩。翻译量越多,稿费越高。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别的什么都不要管,只管埋头翻译,冲业务量就好了呢?

自然不是。

在自己的主要业务水平稳定下来之后,要多留意翻译公司里有没有别的相关职位对自己有帮助。有的翻译公司鼓励员工轮岗,比如让翻译去CAT相关岗位学习,或者派去做项目管理。这需要牺牲一段时间的产出量,从而影响酬劳。

但,值得做。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大概是说如何快速了解一个行业。这其实就是要你去了解工作的本质,很简单的三个字:人、财、物。

无论哪一行,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搞清楚这三个环节之后,你会发现,所有工作、所有决策,都是紧紧围绕这三个环节展开的。

具体来说,在一家翻译公司里,可以去了解人员的筛选与管理、如何维护客户关系;还有不同项目的付款条件,既不苛刻能让客户接受,又能控制住结款风险;还有CAT的操作使用,不是自己会用了就可以,团队里有人不会用或者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麻烦,你能不能尝试解决。万一将来出来单干,一个人可是要活成一个团队的呢……

上周和一个从翻译公司出来做自由翻译的聊天,他说很后悔当时没在翻译公司多轮岗多学点东西,就知道冲业务量了。

翻译其实是卖自己的时间和专业能力的职业。但如果我们把时间当成财产变现,那么日子一定过得很拮据。因为往后我们的时间一定是越来越少的,如果没有其他技能、经验的加持,可想而知日子得多难。

很多需要你投入时间的事情在短期内看不到回报,甚至还会影响你的现有回报,但这就是对未来的投资。真正值钱的投资里,时间不是被当做交换物,而是被当做投资物存在的。轮岗体验各个环节的工作亦是如此。

大概就是这些。

做个有心人,对内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对外了解上下游的各个环节。

  本人微信公众号(译心易意)。

    --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