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护犊之心,人皆有之,但有时候,不讲是非对错的爱,恰恰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溺爱,让父母分不清对错: 自己的孩子无论犯再大的错,也是无意,是无心,也理所应当被原谅。 做人不能太双标,没有人应该为你的孩子买单 人常说,每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其实,父母又何尝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又何尝不是父母的影子。 有句话说得好,父母的教养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当社会替家长教孩子做人的时候,父母后悔还来得及吗? 然而,父母相信平平淡淡、安安静静才能走好一生,老师希望规规矩矩、按部就班才能学有所成,所有人都是为你好。 于是,乖孩子们在一片“不可以”、“不应该”中,渐渐麻木,渐渐迷失。 ——乖孩子也该“叛逆”一回。 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中有句话: “现代人在幻觉下生活,他自以为他了解他所想要的东西,而实际上他所想要的只是他人希望他要的东西。” 这是一种典型的讨好型人格。 其实,我们从小到大,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过讨好型倾向。 因为“乖”,可以让我们更加顺利地获得亲朋好友的好感,因为“乖”,可以更大几率上获得他人的宽容和理解。 于是,乖孩子渐渐学会了压抑,学会了妥协。学会了接受父母“这都是为你好”的定制化人生。 可他们唯一学不会的就是做自己。 正所谓,堵不如疏,“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有时候,内心越压制,爆发时越容易失去控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