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美玉】 从一对半成品玉虎来看玉器纹饰工艺

 睫毛上的风尘 2019-10-16

南阳月河春秋墓出土了一对精妙的玉虎,两件玉虎尺寸和外轮廓完全一致,由此可推断出其制作工艺是先将玉器外轮廓定型,抛光后切割成两片,再进行细致加工。这样的工艺在春秋时期并不罕见,建立在一定切割技术的基础上,既节省了时间和劳动力又确保了两件玉器的一致性,可谓两全其美。


79号玉虎A面


79号玉虎B面

71号玉虎A面

71号玉虎B面

编号71、79两件玉虎一面有纹饰,一面为素面。“虎”的造型完全是靠外轮廓体现出来的,纹饰只是单纯几何图案,由直线与曲线构成,并不具有叙事性。也正是这样纯粹抽象的几何图案给玉虎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其庄重而具有仪式感。两件玉虎的造型简练概括,具有一定抽象特征,只是交代出是玉虎这一题材,并没有任何写实细节。可见重要的是“虎”的身份,也就是其象征意义,在这里,具象被摒弃,抽象纹饰通过排列组合呈现出的精神面貌才是纹饰的意义所在。

79号玉虎纹饰主要由直线、曲线和点组成,部分长直线经过加工,具有一点浅浮雕效果,具有立体感。这件玉虎的完成度更高一些,只是尾部纹饰有欠缺,其余部分几乎已经完成,相比之下71号玉虎的纹饰完成度就比较低了,但这却给我们留下了更多的线索来探索纹饰工艺。71号玉虎只是用线条刻出了一半纹饰的轮廓,没有深入加工。从这件玉器现有的纹饰来看,治玉工匠在制作纹饰时,首先用长直线和曲线结合的形式分割画面,将玉器表面区分成不同区域。从这些线条的分布来看,基本上是遵循“均衡”原则。接下来,工匠在这些区分好的区域排列直线和曲线结合的图案,同样遵循“均衡”原则。整件玉器的纹饰点、线排列有一定内在逻辑,给人以庄重的秩序感。另外,71号玉虎的线条与79号玉虎相比更加僵硬一些,弯曲部分线条生硬,这说明还有待进一步加工润色。这件玉器纹饰加工工序只进行了一半,至于为什么这样的半成品会出现在墓葬,就不得而知了。难得的是,71号玉虎保留了治玉工匠在纹饰雕刻如何构图的证据,使我们可以推测出玉器纹饰制作的基本顺序。

今天的我们在看到完美的古玉成品时,往往赞叹它们浑然天成,唯有面对半成品时,才能看出其制作之艰辛,每一条刻线背后都凝结着治玉工匠的心血。相对于巧夺天工的成品,半成品往往携带了更多的加工痕迹,更多“人”的气息,给我们带来更多线索。这两件玉虎在这个层面,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似乎透过它们,窥见了当年的治玉工匠构图、思索的身影,捕捉到了一点他的思想。

撰稿 豆豆

考古系研究生

古玉研究联合工作室成立于2012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在山吟馆古玉研究中心联合创立,其宗旨是推动和促进中国古代玉器科学研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以考古出土的古代玉器为研究对象,与考古单位及科研院所合作从事中国古代玉器科学研究、保护、传承、发展工作,开展中国古代玉器科学检测分析的专项研究,创建中国古代玉器科学研究实验室,从事中国古代玉器数据库建设。服务学术,服务社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