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美玉】 玉戈 —战国墓葬出土

 睫毛上的风尘 2019-10-16

战国时期—玉戈(A面)

战国时期—玉戈(B面)

长:150.0mm

宽:40.53mm

最厚:4.19mm

最薄:1.83mm

重量:44.381g

2003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孝民屯,现存于河南省安阳市考古研究所。该器物经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综合检测,确认为透闪石。玉戈受沁严重,呈白色,表面有星星点点的蚀坑,顶尖锋锐,两边刃,援与内相交处有一圆穿,有一中脊。

如果您对我们有好的建议或者有新的见解和发现,欢迎您与我们联系:gyyjlhgzs@163.com。我们期待您的消息。

玉戈局部50倍微观图

玉戈局部20倍微观图

玉戈局部30倍微观图

玉戈局部50倍微观图

玉戈局部150倍微观图

玉戈局部100倍微观图

玉戈局部100倍微观图

玉戈局部50倍微观图

玉戈局部50倍微观图

玉戈局部20倍微观图

玉戈局部50倍微观图

扩展文献

玉器欣赏

   中国玉器有近万年历史,且古今以来,历代相沿,连绵不断,它在世界及中国艺术之林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国特殊环境中特殊的文化产物。中国玉器美在哪里,为何珍贵,其生命力、特殊性何在?这是收藏与欣赏玉器必须要了解的问题。

1、玉质本身的内在美

   关于玉质的优点,即玉自然属性美,古今以来,说法很多,但都来自孔子的学说。即孔子所称的玉有“十一德”说。这11德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玉料本身有11个美感:

玉料有温润和光泽感,它比作有高尚人品的仁;

玉料“缜密而栗”,即分子结构紧密似栗,它比作人做事缜密多智,称为“知”;

玉若穿挂在一起为佩,则“垂之如队”,它比作人品中的礼;

玉器“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掘然”,它比作人有乐趣无忧愁;

一块好的玉料,是“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即通常所说表里一致,它比作人的“忠”;

“乎尹旁达”,即看得见摸得着,它比作人有信任感;

“气如白虹”,即玉的气质或火烧时发出的如“白虹”的气体上升,它比之人品有“天”之度量;

“精神见于山川”,即玉料自然形成,并产自山川河流中而非人工而为,它比作人品有“地”的宽广和自然无造作;

玉有“玉璋特达”之质,即用玉做成圭、璋等玉器,代表国家章节制度,它比作人之“德”行;

“廉而不锐”,即玉料或玉器即使断折了,其断折口不会伤人皮肉,它比之人品的“义”气;

玉在任何地方都很贵重,它比之人有“道”养,受人尊敬爱惜。

   总之,玉料及用其做成的器物,具有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11个美德。这些美德在古人看来是最美好的,用其来衡量自身的修养道德,才会有不可估量的前程,才是一个完人。这也许就是古人收藏古玉的重要欣赏价值了,也是古玉长盛不衰的原因。当然,上述中的“德”在不同的玉上有好次、高低之分。

2、玉器的工艺美

   玉器有上下近万年的发展史,从生产力发展阶段看,它经历了石器、青铜器、铁器和机器生产4大时代,从社会发展史看,它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及不太长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些不同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进化各阶段,在玉器上都有反映。玉器在中国物质文化中是极为难得的完整资料。玉器的琢制改进,也是一部中国科学技术和手工艺术进步史的写照,它反映出制造技术由低级到高级的全过程。

3、玉器的历史美

   玉器中品种十分多,造型千变万化,用途极广泛,题材涉及到中国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思想道德和宗教信仰。它们都是特定时期特定的产物。有的还是反映历史上重要人物、重要历史事件、重要社会变革和进步的物证。因此,在欣赏古玉器的造型纹饰过程中,就如同步入历史的殿堂,给人许多在文献资料和史书中学习不到的东西,反过来又可验证文献资料和史书记载的真实性,或补充其不足,如良渚文化的玉琮、玉璧,远在4000年以前,当时并无文字记述。但从这些玉器的出土及其与周围的地貌墓葬关系,便可了解当时人类社会意识和信仰。又如,汉代的金或银缕玉衣,古书中每有记述,但其形其貌及其制度演变,一直不为人了解。玉器的出土,便将上述问题所存之疑得以解决。又如,西汉南越国第二代国王,史书记述是“赵胡”,但墓中出土的玉印,却刻姓名为“赵眛”,是知史书记述可能有误;第二代南越王实称赵眛。再如,宋、元的海东青啄雁玉饰,史书亦有所记,但其场面未保留下来,有些玉器实物出土后,对描述当时帝王游乐、臣民每年进贡海东青鹰鸟的史实有形象化的表现,就增补了这方面的知识,又如清乾隆一件大玉盘,其上刻铭记述了玉盘进贡的经历,从而把当时清王朝最后平定新疆贵族阿睦尔撒纳判乱的历史事件具体化了。

4、玉器的造型与纹饰美

   玉器的造型千姿百态,有扁平、立体、椭圆、正方、长方和长方委角的,从武器到日常生活用品,从佩饰到神灵供物,无所不用,其上饰纹更丰富多采,凡人物、动植物、天地山河、日月星辰,应有尽有,值得注意的是,玉器与青铜器和陶瓷器一个突出差别是,就其总体看,除少数的确要做成相同或有必要成双成对的作品外,在存世数以万计器物中,绝大部分都不可能完全相同的。造型的大小厚薄不同,或形态姿貌不同。因此,即使那些光素无纹、简朴典雅之器,其欣赏价值也是其味无穷的,如山东龙山文化区出土一玉璇玑环,中心一圆孔,外表有3个向一个方向旋转的齿牙,在各齿牙间又有6个小脊棱。此器若一般人看来,极平凡,甚有不值一顾之念。但细加欣赏后,会百看不厌。它给你许多不解之迷。如它为什么要有3个牙,而3个牙又为什么朝一个方向等。加之此类器,国内许多考据家都作过考证,从观测天象到祀神之物,争论不休。其神秘感就更浓,赏者如入科学殿堂,去深究其满意的答案。又如良渚文化区墓葬出土的一件被称为“玉琮王”的玉器,其造型是两端各有一璧形饰,似表示天,中央是外方内圆(即有一穿孔)的方柱体琮,应表示大地,其上刻纹各有8组鸟纹,8组整体神人纹及4组简化神文纹。这些造型和纹饰组合在一件器物上,给人的设想是当时的人类,似朦胧中知道大地是悬挂在两天之间或中央,其天地间有神人神鸟在活动。它多少有如今天那样似明似暗的宇宙观。再如其上的8组形式相同的“神徽”,作戴羽冠的人首,胸腹间有一组獠牙巨耳的兽面,上双肢似人手,下双足则似鸟或背足,其整体感是人首、兽身、鸟或虎足。这些“神徽”纹,是以平面刻绘形式出现,上述图像感是平面视觉的感应,而非立体造型的印记。如果这些图像改作立体造像的话,就可能有如下几个情况,即一是这组所谓的“神徽”,是作戴冠人骑在兽或区乌的背上,作漫游天际态;二是此“神徽”或作身饰兽面文身的写照,其胸腹部的兽面纹,是文身所致;三是一个神化或克化的神灵,作人首、兽身、鸟足,正如平面所视感同。再如这些“神徽”,是在不足2平方厘米上刻出,身体各部位还有细密的云雷纹,其刻绘如同今日的微雕,观者需用放大镜方可看清。在当时没有金属工具之前,在如此坚硬物质上刻绘出如此细密的纹图,确实有百思不解之迷。当然,类似这样的玉器何止千万,今人观赏时,确实有大饱眼福之感人们若有入门之道,其欣赏之感将会其乐无穷的。

《每天美玉》扩展链接部分为网上资料或坊间流传的说法,不代表我们的研究成果和观点。特此说明。

撰稿 琳琳

国际珠宝鉴定师

古玉研究联合工作室成立于2012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在山吟馆古玉研究中心联合创立,其宗旨是推动和促进中国古代玉器科学研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以考古出土的古代玉器为研究对象,与考古单位及科研院所合作从事中国古代玉器科学研究、保护、传承、发展工作,开展中国古代玉器科学检测分析的专项研究,创建中国古代玉器科学研究实验室,从事中国古代玉器数据库建设。服务学术,服务社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