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PP模式将成为我国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化融资主要力量

 aruogu 2019-10-1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垃圾在城市垃圾产生量中的比重不断增大,大量的建筑垃圾作郊外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导致垃圾中蕴含的许多有价值组分被浪费掉,而且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而许多建筑垃圾再生建材生产企业甚至需要从运输车队采购建筑垃圾作为原材料。从以往的管理实践来看,在建筑垃圾处理领域,仅依靠政府单方面的力量很难保证充裕的资金供给和项目的运行效率,把公私合营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简称PPP模式)应用到建筑垃圾处理领域,以实现该问题的有效解决,是一个理想选择。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11月1日,上海德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南通市城管局正式签署《南通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特许经营(BOT)项目特许经营协议》,这标志着全国首项建筑垃圾资源化BOT项目正式启动。
  同时,报告显示,PPP模式在我国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应用已经在技术和政策方面具备基础。建筑垃圾处理过程具有逆向性特点,是以其它行业抛扔的废弃物为原料,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将垃圾转化为可以重新利用的资源品。从建筑垃圾处理企业的运作流程(如下图所示)可见,技术贯穿于垃圾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各个环节,包括垃圾的收集、分选和回收,有害物质的甄别、防护和处置,以及处理设备的操作、更新和维护等。根据目前国内外实践,建筑垃圾各组分的再生处理已具备成熟的技术依据,可以采用先进的工艺设备和处理技术,成功地实现建筑垃圾由废弃物到资源品的转变。
  建筑垃圾处理循环流程图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