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庆明医案—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案3

 逸农农 2019-10-16

一、病案简介:

       黄某某,女,68岁。育6流2,身高155cm,体重66kg;发胖18年,患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伴脂肪肝10年,高尿酸血症和子宫二度脱垂5年。

一诊:2014-11-2

        因头晕、气短、乏力伴手指发麻、食少胃胀一个月就诊。缘于40岁生第6胎后开始发胖,3年后劳累则血压升高,糖耐量异常,并查有轻度脂肪肝,未予治疗,及48岁月经绝时,诊断有肥胖症、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混合性,高脂血症,中度脂肪肝,高尿酸血症,“三力”(精力、体力、记忆力)明显下降。服降二甲双呱等西药则胃胀、恶心、腹泻,服缬沙坦等降压西药治疗则头昏加重,服他汀类降脂西药则肝功能异常,遂服服停停。近二个月来,遵医嘱同时服降糖、降压、降脂、降尿酸、抗凝等9种西药,糖、脂、尿酸、血压虽降一些,但头晕等症状明显加重,而且于半年前出现有子宫下垂二度。

刻诊:

      晨起头晕手麻指肿,神疲气短乏力,心悸胸闷,睡差多梦,眼睛发蒙如隔一层面纱,时有耳聋耳鸣,胃口差,恶心欲吐,胃胀,口干但喜热饮,饮水量中等,四肢怕冷,但面部发热,舌体发麻、语言不蹇,“三力”明显下降,头发花白失泽;所幸有运动,每天散步3公里,小便清,大便调,语言清晰;查空腹糖9.2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2.2mmol/L,糖化血红蛋白7.1%,血脂3项(低密度脂蛋白3.9mmol/L,高密度脂蛋白1.7mmol/L,甘油三酯6.3mmol/L),尿酸561umol/L,腹部彩超:中度脂肪肝,心电图:左室高电压,T波改变,ST压低,24小时动态心电图:频发室性早搏,血压165/100mmHg。舌嫩红、苔少、中根部略黄腻、乏津、舌下静脉紫曲,脉弦滑按压带劲、尺弱、稍数。

       此三阴气阴两虚兼厥阴风阳上冒和痰瘀互结之证,先益气阴息风阳为急,用复脉汤合益气聪明汤加减:炙甘草15麦冬15生地15熟地15白芍10炒酸枣仁20阿胶10(烊化)炙黄芪30生晒参10(另炖兑服)炒白术10黄精15钩藤30(后下)桑叶15丹参15龟甲胶10陈皮5:7剂,服7天,每剂煎2次,分成3份,3餐饭后温服。

      并嘱调整生活方式:即低糖低脂低盐膳食、适量运动、睡足睡好,放宽心思;并停服降脂和降尿酸西药,减半服降压和降糖西药。

二诊:2014-11-9     

       头晕见减,手麻舌麻好转,手足转温,心悸胸闷改善,睡眠梦减少,大便调。但仍口干,“三力”未见改善,胃口仍差,耳聋耳鸣,目蒙视糊依然。舌暗红欠津、舌下静脉仍紫曲、苔少有裂纹,中根部仍稍腻黄浊,脉弦滑劲尺弱稍数。效不更方,加大补虚、化痰和活血用药:

      1、汤剂:加姜半夏10天麻10石斛15益母草15:10剂,煎2次,分成3份,早上1份送服补中益气丸10克;晚上1份送服杞菊地黄丸10克。共服15天。

      2、继续遵循调整后的生活方式,并服用半量降压与降糖西药。

三诊:2014-11-29

       诸症续减,尤其头昏、心悸、胸闷基本消失,耳聋与目蒙明显改善,口干减轻,胃口稍增,胃胀消失,睡眠好,二便调。复查空腹血糖7.5mmol/L,血压150/92mmHg,血脂三项(低密度脂蛋白3.5mmol/L ↓,高密度脂蛋白1.9mmol/L↑,甘油三酯4.4mmol/L↓),体重62kg↓,复查彩超:轻度脂肪肝,尿酸493umol/L↓;舌稍暗红、少苔、薄腻苔减少,脉弦劲尺弱。效不更法,出二方:

       1、汤剂:再加海藻10:15剂,送服补中益气丸和枸菊地黄丸。

       2、做药丸:汤剂再加首乌延寿丹:炙甘草20麦冬20生地30熟地30白芍10炒酸枣仁20阿胶10炙黄芪30花旗参10黄精15钩藤30桑叶15炒白术10龟甲胶10阿胶10鹿角胶5紫河车3陈皮5黑芝麻20桑椹子10菟丝子15制首乌20女贞子10旱莲草10金樱子10怀牛膝15山药10山萸肉10灵芝10桑寄生10海藻10石斛10益母草15丹参15:14剂,为丸,每次服8克,每天服3次,共服3个月。

      3、继续严格遵循调整后的生活方式,服用半量降压与降糖西药。

四诊:2016年10月22日

      停药后3个月又原方药丸服用3个月,而且自2016年春节后起信佛食斋,并严格遵循调整后的生活方式,停服了所有西药(偶然服2片尼莫地平),现在头昏、手麻、心悸、目蒙等临床再现基本消失,“三力”提升明显,各项检查指标全部正常,查其一个月前检查结果:空腹血糖6.0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血脂三项(低密度脂蛋白2.8mmol/L↓,高密度脂蛋白2.0mmol/L↑,甘油三酯2.3mmol/L↓),尿酸385umol/L↓,彩超提示脂肪肝消失,心电图仍示左室高电压,但T波倒置消失,刻诊血压135/85mmHg,体重56kg↓;而且白发减少,长出些许黑发,眠可,二便调,食可,大便不畅,口稍干,脉弦滑稍劲,舌暗红而润,少苔,中根部黄腻消失,尺稍弱。仍从三阴气阴两虚,兼夹瘀痰治疗:

       1、汤剂:补中益气汤合杞菊地黄汤加减:生黄芪45生晒参10山药10麦冬15五味子5生地30石斛15升麻5柴胡5当归10炙甘草10女贞子10生麦芽15天花花20龟甲10(先煎)法夏10丹参15:14剂,服14天,煎服法如一诊。

      2、丸剂:三诊药去益母草;减钩藤15,桑叶10,炙甘草10生地20;加稀莶草15制首乌15;倍石斛15:14剂,为丸,服法同三诊。

      2018年初告:脂肪肝消失,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以及脂肪肝和高尿酸血症数值基本都在正常范围之内,获得阶段性临床治愈。

【病案分析】

         本案最需总结的是从“虚”降高。《内经》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人过四十,阳气渐衰,阴气渐盛,脏腑功能逐渐衰退,各种代谢节拍自然放缓,瘀血痰浊悄然丛生,糖脂等营养物质过剩反而为害。这其中脾虚与肾虚是脏腑功能衰退的轴点。

      1)脾虚:血糖、血脂、尿酸等血中有形之物,本为人体精微物质所化生,过少过低,固然可因脾虚无以化生所致,但如过多过高,同样可因脾虚无力消化所为。一方面“脾为生痰之源”,脾虚生痰,痰生瘀,而痰瘀又与过多之糖脂尿酸等有形之邪相类。另一方面,“痰瘀本为气血” (《证治汇补》),痰浊瘀血是脾虚气弱的结果。所以张景岳说:“脾虚不运清浊,停留津液而痰生”,说明脾不健运,水谷不为精微则反为多余的糖、脂、尿酸,即高糖、高脂、高尿酸等病理状态,这些病理状态多归咎于中医的痰浊和瘀血,而责其根源,总归脾虚。现代研究也表明:脾胃气虚时红细胞表面电荷减少,血液黏滞性增加,容易形成瘀血,并进而导致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本案辨证在太阴和少阴气阴两虚,太阴气虚为主故用益气聪明汤,少阴阴虚为主故用加减复脉汤。而厥阴之风(如头昏、手麻、舌麻)乃气虚和阴虚生风的结果,故配伍如钩藤和桑叶,以为佐药。

      2)肾虚:“五脏之病,穷必入肾”。肾为先天之本,代谢综合征多属疑难杂症,尤其是中老年人,病至糖、脂、尿酸、血压升高,从年龄和疾病进程来看,多与肾虚有关。

      究其机理:①肾气不足,肾阳衰惫,气不化水,水泛为痰,痰化为瘀;②肾阴亏耗,虚火灼津,液稠为痰,津枯为瘀。阳虚或阴虚的结果都能使痰瘀互结,从而导致“糖”、“脂”、“尿酸”、“血压”的升高。凡此种种,正如张景岳所说:“痰之化无不在脾,而痰之本无不在肾”。肾之阳虚或阴虚,阳虚血必凝,阴虚血必滞,瘀血随肾虚而生。验之临床,即便是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以及轻度脂肪肝和肥胖症患者,舌多淡紫,苔常腻浊,尺脉力减,夜尿见增,视力渐降,精力体力不及壮年,肾虚迹象,昭然若揭,由之而生的痰瘀之患,所当多有。③肾主藏精、主生殖发育,先天禀赋在于肾,肾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而代谢综合征所见诸病多有家族聚焦倾向,与先天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从中医来看,遗传之因,本在肾虚。

       因此,治疗“三高”,补肾一法,在所必用,而且与病程和病情显正相关。其中,属肾阳虚者,肾气丸、河车再造丸是基本方;属肾阴虚者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是基本方。紫河车、鹿茸善补其阳气;龟甲、阿胶擅补其阴血,而冬虫夏草、黄精、何首乌、灵芝、桑寄生,不寒不热,不腻不燥,则是平补代谢综合征肾阴肾阳虚弱的“国老”之药。

曾庆明  

省名中医、市名中医

原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院长

主任中医师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深圳市现代经方全科中医临床领军人物

擅长治疗内科、妇科、男科、老年科、五官科、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四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冠心病、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结节、甲亢、甲减)、支气管疾病、肿瘤(含息肉、囊肿、增生、硬化、纤维化、结石、脂肪瘤、肿大等有形积块)的消除,以及失眠(含焦虑症与抑郁症);妇科的不孕症、月经病、习惯性流产,卵巢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征、输卵管堵塞、更年期综合征、慢性妇科炎症;男科的男性不育、前列腺增生症、以及性功能障碍;老年科的老年脑病(痴呆、中风后遗症)和肠胃疾病等,临床经验丰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