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张弛有度,有助颐养天年。这既是养生要诀之一,也是人生大智慧之一。家庭教育也是。 庄子《道德经》说:“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道法自然,凡事都要恰如其分,过犹不及。不过这个度及分寸的把握却没有统一尺寸,全靠各人自己把握。比如,花看半开,酒醉微醺,你看古人早就知道这种度的把握最好最美。热爱锻炼,但不能过度,否则可能造成肌肉溶解甚至猝死。喜欢健走,但要注意保护膝盖,否则有一天你寸步难行。 孔子《论语》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你看我们的目标和我们的所得总是有距离,我们可以有“取乎其上”的追求,但要有“得乎其中”的淡定。比如,我们生活中如果追求短暂的快感就如同吸毒者,正所谓此时你有多快乐,随后你就有多痛苦。人的身体分泌多巴胺总量有限,你让它瞬时分泌如泉涌,之后就得承担长期枯竭的痛苦。听说过天定人一生进食有定数,你如果图口腹之快暴饮暴食,就得承担减少进食日子的天数。 孩子的教育不也是吗?《孟子·尽心上》 讲“引而不发”。比如,给孩子辅导作业,可以适当引导,但不能越俎代庖。引导的最好分寸到哪里,孔子《论语·述而》回答最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孩子有问题,有需要,父母可以引导,直到引导孩子自己发现问题的答案就算点到为止。 所以,凡事都讲究张弛有度,不要恣意妄为。只不过这个度需要经验,反思,更需要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