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美玉】 ————昆仑玉

 睫毛上的风尘 2019-10-16

 20世纪70年代初,在青海格尔木西南方的昆仑山东麓,发现了原生白玉矿的踪迹,但当时人们对这种玉材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和田玉相比,它泛“水”泛“灵”,过于透亮,滋润感也差。后来,经过专家对其物化性质和内部构造检测,认为它与和田玉一样,同属软玉家族,由此,青海玉在玉市崭露头角。为了与和田玉以示区别,人们送它一个名字——昆仑玉。 

  1992年初,为了发展地方经济,格尔木市动员全民上山找矿,并制定了一套奖励政策。农历正月初五,格尔木市格勒木德乡党委书记达西带着儿子旭辉和朋友巴力登上昆仑山寻找玉矿。达西一行开着自家的北京212吉普车,下午3点左右,在距格尔木市100多公里外的野牛沟玉女峰,他们发现山坡上有不少从未见过的碧绿石头,当时他们并不认为这是玉,但带回了一块几十公斤的绿石头。这罕见的石头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两天后,达西一行再次来到玉女峰,这次他们经过数小时攀登,爬到海拔4000米的峰顶。一派奇特的景象把他们惊呆了:遍地都是洁白的、碧绿的玉块。一个造化奉献给人类的玉矿,就这样被发现了。 

  其实,青海地区是否很早以前就出产软玉,一些专家提出过这样的问题。 

  曾出土过新石器时代大量礼仪玉器的喇家村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南部。这里早年出土过齐家文化大型玉璧和玉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著名边疆考古学家王仁湘、叶茂林等专家,是喇家村遗址发掘工作的主持人。从大型石磬和玉刀玉璧出土中,得出这个遗址在当时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原始村落的结论。喇家村遗址中大量而精美的玉器,证明了早在4000多年前的史前时代,这里的人们曾创造了灿烂的古玉文明。但是,喇家村以及周边地区,无论是现在还是从现存历史文献来看,都没有玉矿。那么,这些玉器会不会就是出自今天格尔木昆仑山地区? 

  让我们用想象来勾勒一组画面: 

  4000年前的一个早晨,黄河从喇家村南边不远处静静地淌过。河水蜿蜒清澈,在灿烂的阳光下,映射着绸缎般的光芒。这里的聚落是散布在河边台地上的一孔孔半地穴式窑洞,中心地带有一片类似广场性质的开阔地,这是部落平时聚会、举行敬天礼地、奉神事鬼的宗教活动的场所。今天,部落要在这里举行一个盛大的庆典活动,因为玉器工坊琢制的巨大玉斧已告完工,部落领袖要正式接受玉斧。玉斧由玉工先交到巫师手中,巫师手捧玉斧,走到一堆熊熊燃烧的篝火前,时而仰首面天、时而俯首对地,念诵着一段一段咒语。之后,巫师绕着火堆转了数圈。径直走到一个身着华美兽皮服饰的长者面前,这便是部落领袖。部落领袖正襟危坐在一方石凳上,巫师走到面前,他站了起来,双手接过玉斧,然后高高捧过头顶。顿时,由牛角号、皮鼓和石磬组成的仪仗乐队乐声大作,广场上所有的男女向着他们的领袖和那柄象征权力、可与神灵祖宗沟通的玉斧跪拜。从此,这柄玉斧就要在他们的领袖的执掌下,驱邪除祟,福佑部落男女老幼的平安了。 

  在这样的庆典活动中,最骄傲也最感到欣慰的是那些玉工。喇家村聚落不光是一个带有小王国性质的部落,而且是一个及其显赫的玉石加工中心和聚散地。隔三差五,就有穿着麻布兽皮,怀揣青海昆仑玉石的人们,越过雪山草地,忍受寒冬酷暑到达这里。这里的玉工挑选一部分玉料留下,剩余的再由那些远行者向中原地区扩散。喇家村的玉工们就在他们的作坊里,雕琢出无数精美的玉器。 

  以上想象绝非臆想。因为考古发掘已经发现,喇家村遗址不光出土很多玉器,也出土过一些加工过的半成品玉料。王仁湘研究员坚信:喇家村遗址中肯定还会有大型的玉石加工中心出现。 

  现在的喇家村,是一座有400口人的土族村子,村民们的庄稼院就沉沉地叠压在古老的遗址上,在田地间和沟渠里,到处散落着新石器时代的陶片和石器。就连那些干打垒的厚墙里,也包容着许多的陶器碎片,有的还夹杂着石器和玉料等。村里的孩子们放学回家后,常常会聚集在一起玩滚铁环,而据老一辈人讲,他们小时候也这样玩,不同的是,他们滚的不是铁环,而是从乡间野地里拣来的一些石盘子。老人们还说,那些石盘子后来被外来的一些人高价收购走了,也有个别的被县博物馆征集去了。专家们获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奔赴县博物馆。在博物馆的仓库里,他们看到了这些所谓的石盘子,显然,它们不是普通的石器,而是4000年前的玉璧! 

  在喇家村遗址的最近一次挖掘中,叶茂林研究员还亲手挖出一块玉刀残片,长约35厘米,宽15厘米,厚不到半厘米。玉刀是从一个孔洞处断裂的,但就是这处断裂,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想象。一般情况下,玉刀上都有一、三、五等奇数钻孔,这件玉刀从第二个孔断裂,那说明它至少有三个孔,也就是说它至少还有另外一半,那么,它的长度就会达到70厘米。青海省博物馆里,珍藏着一把玉刀,长度大约60厘米左右,截至目前它是国内收集到的玉刀当中最大的了,但喇家村这把比那把还大,可以说4000多年前的喇家村玉刀,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的玉刀之王。 

  何其辉煌的喇家村古代文明,何其辉煌的昆仑玉往昔历史,然而,一场空前的大灾难彻底地把辉煌的喇家村史前部落和昆仑玉文化埋人荒原。 

  北京大学环境考古学专家夏正楷教授曾多次考察过喇家村遗址的古环境状况。夏教授为我们描绘了在灭顶之灾降临那一刻恐怖的情景—— 

  这是一个电闪雷鸣之夜,炉膛里的火焰已显示出一丝不祥的征兆。一连几天,暴雨如注,往日清澈柔情的黄河水已经变得浊浪滔滔,对喇家村虎视眈眈。突然,大地开始颤抖,地震扭断了河水和山洪的束缚,狂暴的泥石流向喇家村涌滚而来。慌乱之中,妇女和儿童被有组织地安排躲藏到窑洞里。然而正是这半地穴式的窑洞,恰恰成为他们的葬身之地。一个显赫繁荣的史前文明王国,就此从地球上消失。 

  夏正楷教授将喇家村史前部落称为“东方的庞贝”。 

  昆仑玉失去了一个加工和聚散的基地,再加上我们现在还不知道的一些原因,本来就稀少的昆仑玉料,从此也销声匿迹了。 

————转自《十月》2007年第3期 《秘境》作者:白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