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谷为避乱进入蜀中后诗文是散淡轻松的,后来为什么日渐悲凉?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9-10-16

自咸通十二年(871)至广明二年(881)这十年间,是郑谷人生的第一个低潮期。咸通十二年(871),郑谷挟京兆府试入选“咸通哲”的气势参加省试,却出乎意料地落第了。更糟糕的是这次落第只是个开始,在接下来的十年中,郑谷屡败屡战,屡战屡败。在连续失利的阴影下,郑谷的诗风逐渐发生了变化。其诗再不像之前明朗,忧郁逐渐倾染诗中。我们从《下第退居二首》,可见一斑。

郑谷为避乱进入蜀中后诗文是散淡轻松的,后来为什么日渐悲凉?

郑谷的《下第退居二首》

诗中尽见其因下第带来的压迫感、焦虑感,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压力与世界观影响。咸通后期,郑谷的诗歌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写出了《十曰菊》《燕》《鹧鸪》《石城》等一系列著名的诗歌,其中《鹧鸪》一诗,为其赢得了“郑鹧鸪”的美誉。这些诗最大的特点是语言浅显,情韵悠长,技巧娴熟,清而且丽。仅《石城》一首,即大放异彩。

郑谷为避乱进入蜀中后诗文是散淡轻松的,后来为什么日渐悲凉?

郑谷的《石城》

这里,诗人巧仿崔颢之《黄鹤楼》;这里妙慕李白之《登金陵凤凰台》。后来居上!《黄鹤》未尽之极笔,补写极尽。这里,尽见历史的创伤;这里,尽显岁月的流逝。概而括之,“帆来帆去”“花开花谢”,便尽从来。这里,杂糅大家,以成自格;这里,不断重复,浑然天成。句法,一似白居易之“黄梅县边黄梅雨,白头浪里白头翁”;重复,一如“石城”“莫愁”“江”“帆”“花”“阳”。浅切清丽,随境而偏。就诗歌主体而言,郑谷的诗歌,博吸姚贾之清,温李之丽,乐天之浅,自成浅切清丽之风。但在不同情境之下,其诗风有所偏重,得意时偏温李,苦闷时重姚贾,闲散时倾乐天,但总体近清丽。

郑谷为避乱进入蜀中后诗文是散淡轻松的,后来为什么日渐悲凉?

白居易绘图

中和元年(881),郑谷为避乱入蜀,直至光启二年(886),均在西蜀度过。1.情系蜀中:蜀中的山水与丰厚的人文底蕴捕获了郑谷的心,在模山范水、吟古咏今之间,郑谷的心灵得到释放。或缅怀名人:雪下文君沽酒市,云藏李白读书山。(《蜀中三首》其一)、扬雄宅在唯乔木,杜甫台荒绝旧邻。(《蜀中三首》其二)、小桃花绕薛涛坟……窗下断琴翘凤足。(《蜀中三首》其三)、或咏蜀中之锦:红迷天子帆边日,紫夺星郎帐外兰。(《锦二首》其一)、或吟蜀之荔枝:晚夺红霞色,晴欺瘴日威。(《荔枝》)。

郑谷为避乱进入蜀中后诗文是散淡轻松的,后来为什么日渐悲凉?

郑谷绘图

2.景仰杜甫:曾在蜀中生活的杜甫,成了郑谷的榜样乃至精神寄托。在诗歌写作上,郑谷有意模仿杜甫诗风,一如其《峡中》《峡中寓止二首》《寄南浦谪官》《奔避》。尤《峡中》之“往事如今日,聊同子美愁”,足见其内心对杜甫的景仰与倚重。且看《峡中寓止二首》(其一):“荆州未解围,小县结茅茨。强对官人笑,甘为野鹤欺。江南补网阔,市晚鬻蔬迟。子美犹如此,翻然不敢悲。”这里,原型出自杜诗。诗中首联“未解围”“结茅茨”二词原自杜甫《西山三首》(其三)之“关城未解围”与《渼陂西南台》之“庶结茅茨迥”。这里,风格模仿杜甫。中间二联虽在杜诗中找不到完全相同的词句,但足见其努力营造一种雄强风格,独具生活气息,词语运用浑然天成。这里,景仰追随杜甫。尾联直接点明主旨,景仰之情跃然纸上。这里,整体风格类杜。全诗极似杜甫之《移居夔州作》《返照》《过客相寻》。

郑谷为避乱进入蜀中后诗文是散淡轻松的,后来为什么日渐悲凉?

杜甫绘图

3.时见禅趣:在蜀中与佛禅密切接触,对郑谷的诗风有所影响,在诗歌内容上,访僧问道的诗作大幅度增加,诗作中近一半与僧禅有关的作品写于此时;在内涵上,其诗:“峨眉咫尺无人去,却向僧窗看假山““闲得心源只如此,问禅何必向双峰”“得向游人多处画,却胜涧底作真松”,变得更为蕴藉含蓄,时见禅趣与哲理的光辉。

参考资料

·《七祖院小山》

·《曲江红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